「民國第一寫手」之稱的文學大師張恨水與他的三位夫人

2019-11-08     正月三草

張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 ,原名心遠,恨水是筆名,取南唐李煜詞《相見歡》"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之意。張恨水是著名章回小說家,也是鴛鴦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稱為現代文學史上的"章回小說大家"和"通俗文學大師"第一人。作品情節曲折複雜,結構布局嚴謹完整,將中國傳統的章回體小說與西洋小說的新技法融為一體。更以作品多產出名,他五十幾年的寫作生涯中,創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說,其中絕大多數是中、長篇章回小說,總字數三千萬言,堪稱著作等身。

2012年10月12日張恨水的骨灰安葬於故鄉安徽潛山張恨水紀念館並立銅像。

張恨水一生創作了120多部小說和大量散文、詩詞、遊記等,共近4000萬字,現代作家中無出其右者。其代表作有《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緣》、《八十一夢》等。他不僅是當時最多產的作家,而且是作品最暢銷的作家,有「中國大仲馬」、「民國第一寫手」之稱。

張恨水結過三次婚,第一次是母親包辦的婚姻。這是在蒙藏墾殖學校解散後。當時張恨水並不願結婚,他的學業未就,從小立下干一番事業的志願連一點影子都未見著,他不願過早地成家。何況,他摯愛的才子佳人小說早已在他心中造就了一個幻影,他憧憬著郎才女貌的美妙生活,希望能找到一個才貌雙全,溫柔賢慧,富於生活情趣,能夠理解他的終生伴侶。正因為有著這個念頭,他對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著一種本能的恐懼。

洞房變臉

秀姑娘變大花臉

母親最大願望,就是把兒女們一個個撫養成人,幫助他們成家立業,這樣才能對得起死去的丈夫。心遠是長子,已經十九歲了,按照當地早婚的風俗,早已過了娶妻的年齡。所以當心遠在蘇州蒙藏墾殖學校讀書期間,母親就為他聘定了媳婦。新娘姓徐名文淑,也是潛山人,家住源潭鄉徐家牌樓,祖上是官宦人家,現在破落了,父親教私塾。

母親知道張恨水心高氣傲,從小愛看才子佳人小說,對女子的外貌要求很高,特意拉著張恨水坐了獨輪小推車,來到徐家牌樓相親。他們坐在戲台下,媒人指著坐在遠處的幾個姑娘中的一個,張家看到的是一個外貌清秀端莊的姑娘,張恨水也就認同了這門親事。

成親的一天終於來到了,嗩吶齊奏,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客人們大聲喝彩道賀,張家一片喜氣洋洋的氣氛。這氣氛在花轎進門時達到了高潮。

新郎新娘拜完了天地,新娘子入了洞房,張恨水用秤桿挑開新娘子的紅蓋頭,一下子傻了,面前坐著的女人門牙露出唇外,嘴巴怎麼也合不攏,一張粉臉因為哭哭啼啼,早已被淚水沖成一道道小溝,黃一道,白一道,成了一張大花臉。頭上是紅頭繩纏得緊緊的,高高翹著的粑粑頭,下面是一雙裹過又放開的小腳,真是個地地道道的鄉下丑姑娘,距離心遠心目中的佳人形象,不啻十萬八千里。

掉包計毀了愛情

原來當初相親的時候,媒人指的是那家人家漂亮的二姑娘,可是定親定的卻是醜陋的大姑娘,徐家用了卑劣的掉包計。張恨水一下子受到極大的打擊,他咽不下這口氣,溜出門外。

客人們紛紛出門四處尋找新郎官,總算在村外峽嘴子西邊的一座小山上找到了張恨水,在親友客人們的軟硬兼施下,張恨水只好又回到了洞房。

張恨水不得不接受這一既成事實,母親作主包辦的婚姻使他處在極為尷尬的境地,他渴望自由戀愛,不願締結這沒有愛情的婚姻,但是他又深知孝為人之根本,孝敬母親是他的職責。他不願傷母親的心,承擔不孝的罪名。他沉溺在進退兩難之中了。

妻子發憤圖訴訟

張恨水不得不接受這一既成事實,這與他的理想距離太遠了。他遭此打擊,實在不願意再待在家裡,過了幾天,就以到南昌求學為名,離開了家中。

張恨水與徐文淑沒有愛情,徐文淑雖然有一個教私墊的爸爸,卻不識字,是一個典型的舊式女子,結婚之後,因為得不到張恨水的愛憐,發誓讀書識字,想當訴訟師告張恨水。後來能讀會寫,能夠看懂最淺的佛經。徐文淑孝敬婆婆,為人寬厚,婆婆也比較喜歡她,張恨水一直供養著她。後來還曾經和她生過兩個小孩,很可惜,這兩個孩子後來都不幸夭折了。

張恨水最早創作的長篇小說名為《南國相思譜》,曾在蕪湖的報紙上連載,這部小說已經散佚,從題目分析,是一部言情小說。張恨水成為一個言情小說作家不是偶然的,這與他在現實生活中的愛情得不到滿足無疑有著重要關係,他需要通過描寫愛情來宣洩自己的情感。

美滿家庭

作為漂在北京的一名文人,張恨水時時感受到孤獨,於是在朋友的建議下,他來到北平一所專門收養流浪女子的平民習藝所里,找到了第二位妻子胡秋霞。 「當時感情有一點空白狀態,他就通過這個身份上不如他的,把自己的憐愛之心表達出來」

第二次婚姻雖然給了張恨水一個完整的家,但是並沒有讓他完全安分下來,秋霞原來不認字,張恨水教她認字,一點一點地教會之後,胡秋霞後來已經能夠看報了。胡秋霞晚年的時候,自己說,我那個時候貪玩,不努力,我假如當初努力一點的話,我的文化水平會更好。胡秋霞這個人是非常好,心地善良,淳樸老實,心直口快,從來不跟人耍手段、使心眼,所以,深受張恨水的親近。

張恨水自己後來,自己出錢,用他的稿費創辦一個報紙,叫《南京人報》,是他在南京的時候創辦的,他自己創辦。中國作家用自己的稿費創辦自己的報紙,恐怕他是第一人。那麼這個時候,胡秋霞是家裡最支持的一個,她貢獻出自己大量的首飾和私房錢,為辦報提供資金,表現出她的深明大義。但是胡秋霞的文化程度跟張恨水相差太遠,她不了解張恨水的思想,他們之間沒有多少共同語言,精神上的裂痕無法彌補,所以張恨水還是感到孤獨,他還在等待愛情的降臨。

琴瑟雙音

1931年,著名小說家張恨水的長篇小說《啼笑因緣》單行本出版發行,引起轟動,但更讓36歲的張恨水興奮的是,就在這時,他真正遇見了自己生命中的紅顏知己。 大概在1930年到1931年的時候,在北京一次遊園會上,張恨水認識了一個能歌善舞的女子,她是春明女中的高中生,叫周淑雲。

周淑雲出身是一個破落官僚的家庭,父親早死,家裡負擔比較重,她愛讀張恨水的小說,愛唱京戲,聰明伶俐,張恨水也非常喜歡京戲。張恨水剛到北京的時候,第一次拿了工資還了債,付了房飯費之後,只剩下一塊錢,就這一塊錢,還有一個月,但是張恨水看到一個戲園子貼著梅蘭芳、楊小樓、余叔岩三個人聯袂演出,票價最低是一塊,馬上就把這一塊錢買了戲票,到戲園裡去看戲了。可見他對京戲的熱愛。那麼正好,就是說他跟周淑雲,雖然他比她大十幾歲,但是他們兩個人談京戲,談小說,很有共同語言,那麼周淑雲也愛上了他。那麼這樣,周淑雲願意做張恨水的外室。張恨水就另外找好房子,就跟周淑雲結婚了。結婚之後,張恨水從《詩經·國風》當中,《國風》當中的《周南》、 《召南》取出「周」、「南」二字,給周淑雲改了名字,就叫她周南。張恨水找到了他的愛情。周南會唱歌,尤其會唱京劇,張恨水會拉京胡,那麼張恨水拉著京胡為她伴奏。周南善於交際,可以陪丈夫去拜訪朋友,接待賓客,他深得婆婆的喜愛。儘管小姑子的年齡都比她大,但是也都很尊重她。她有文化,後來還學會寫舊體詩,所以張恨水原來的理想「紅袖添香夜讀書」這個時候終於實現了。

抗戰的時候,抗戰初期,周南不避艱險,帶著兩個兒子來到重慶,與張恨水是相濡以沫,一起度過了艱難的抗戰時光。1959年周南患癌症去世,張恨水是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dHYkTm4BMH2_cNUgeN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