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到底是自己做死的?還是明朝廷太昏庸?

2019-11-18     正月三草

袁崇煥(1584年-1630年),字元素,籍貫廣東東莞石碣,通籍廣西梧州(籍貫爭議 )。明朝末年薊遼督師。袁崇煥生於萬曆十二年(1584年)卒於崇禎三年(1630年),享年46歲。

袁崇煥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後通過自薦的方式在遼東邊關任職,得到孫承宗的器重鎮守寧遠。在抗擊清軍(後金)的戰爭中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但因為不得魏忠賢歡心辭官回鄉。

明思宗朱由檢即位後袁崇煥得以重新啟用,於崇禎二年(1629年)擊退皇太極,解京師之圍後,魏忠賢餘黨以"擅殺島帥(毛文龍)"、"與清廷議和"、"市米資敵"等罪名彈劾袁崇煥,皇太極又趁機實施反間計。崇禎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煥被朱由檢認為與後金有密約而遭凌遲處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並抄沒家產,實則家無餘財。

袁崇煥雖為抗清名將,但也是一位爭議較大的人物,袁崇煥的事跡、評論幾百年來一直爭論不休,正如孟森在《明本兵梁廷棟請斬袁崇煥原疏附跋》中提及,明末時期歷史記載十分混亂,即使是與其耳目相關的人,其恩怨糾葛也尤其複雜。其中,主要爭議的集中點是袁崇煥殺死毛文龍之過及是否背叛明朝政府等。

袁崇煥因為行事作風的問題,曾經讓器重他的孫承宗大為震怒, 擒殺毛文龍也是袁崇煥擅自主張。他的同事王在晉認為袁崇煥雖然死於國法,但是他的功勞不可淹沒, 但同時,他也認為袁崇煥的死是自取滅亡。 而唐甄、談遷等人則視之為明之良將。清人在撰寫《明史》時認為袁崇煥殺毛文龍是"妄殺",而崇禎殺袁崇煥則是"誤殺"。就連清乾隆皇帝亦認為袁崇煥的死值得憐憫。

袁崇煥本是文官出身,但是因為袁崇煥的毛遂自薦,再加上朝中大臣的推薦,朝廷讓他去邊關軍中任職。鎮守寧遠期間,袁崇煥不同意上級領導撤兵的主張,堅持鎮守寧遠。打敗了努爾哈赤的進攻,取得了寧遠大捷。這一戰讓朝廷舉朝歡慶,袁崇煥在此戰初露鋒芒,聲名鵲起。又因多次戰功卓著,升為兵部尚書,在戰略主張上,深得皇帝明熹宗信任,成為手握尚方寶劍的重臣。

  在明思宗執政期間,袁崇煥在抗金中仍取得了大功勞。更是在崇禎二年擊退皇太極,解了京師之圍,可以說是明朝的一大功臣,被譽為「明朝的長城」。但是卻遭到了魏忠賢餘黨的彈劾和皇太極實施的反間計。最終明思宗認為袁崇煥與後金有密約,將他凌遲處死。

不過,袁崇煥的同僚王在晉認為他的功勞不可抹殺,但同時,他也認為袁崇煥是自取滅亡。有評論認為袁崇煥明里力主抗金,一打不過就暗中求和。張岱評價袁崇煥「性極躁暴,攘臂談天下事,多大言不慚。而終日夢夢,墮幕士雲霧中,而不知其著魅魘。」甚至直言袁崇煥都不能和秦檜並列而提。袁崇煥也因為行事作風的問題,曾經讓器重他的孫承宗大為震怒。

  袁崇煥最飽受詬病的就是擅殺毛文龍。崇禎二年,袁崇煥和毛文龍因為軍餉及產生的一系列問題產生矛盾,袁崇煥決定殺掉毛文龍。袁崇煥預先在山上設了伏兵。扣押了毛文龍的隨從,又綁了毛文龍後,列數毛文龍的十二條罪狀,拿出尚方寶劍,將毛文龍斬殺。清人在撰寫《明史》時認為袁崇煥殺毛文龍是「妄殺」,計六奇在《明季北略》里也認為袁崇煥雖然死的冤,但是他列十二條罪狀殺毛文龍,如同秦檜以十二道金牌殺岳飛一樣。擅自擒殺政府要員,還試圖向上級隱瞞,這一行為怎能不引起領導猜忌。

後金主皇太極舉兵數十萬進攻大明,袁崇煥聽聞後率領各將分兵留守。皇帝朱由檢得知後非常高興地嘉獎各將,並讓袁崇煥統領指揮各地援軍。但不久之後,金軍就攻破袁崇煥的防線,越過薊州往西,直逼京城。雖然袁崇煥忙率兵馳援京城,但當袁崇煥請求入城休整時,卻遭到了皇帝拒絕。雖然袁崇煥最後還是擊退了金兵,但前期的業務失誤讓領導擔驚受怕,不可彌補。明明工作有了不足,還向領導要求休息,惱怒其辦事不力的領導心中能痛快嗎?

由此可見,導致袁崇煥的最終悲慘結局既有官僚之間的壓榨,又有小人和對手從中作梗,也有他自身的處事方式的原因,對官場人情世故的把握的不夠到位。不管怎樣,袁崇煥的死去是明朝的一大損失。袁崇煥被殺後13年,李自成攻破北京,不知崇禎皇帝在自縊而死之前可否想起昔日的袁崇煥,後來很多史界學者都說袁崇煥如若不被處死,也許不會加速明朝的滅亡,甚至金人不會入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aca-fW4BMH2_cNUgAno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