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射箭運動分為「文射和武射」,此話怎麼個意思?

2019-12-03     正月三草

射箭,即箭術(Archery),是指藉助弓的彈力將箭射出,在一定的距離內比賽精準度的體育運動,別稱射箭運動。遠在1萬年前的中石器時代,人類就發明了弓箭來狩獵捕魚,之後弓箭又是用於戰爭的武器之一,現射箭作為人們喜歡的體育運動而存在下來。

射箭的淵源可追溯到大約公元前5萬年,曾經在古代的非洲、歐洲、亞洲等地區流行。中國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就發明了弓箭,弓箭一直是人們狩獵和軍隊打仗的重要武器。現代射箭運動於14世紀起源於英國,它由武士的軍事需要演變成娛樂活動。16世紀出現了三種射箭的運動形式:第一種是對靶射箭,第二種是地靶射箭,第三種是漫遊射箭。三項重要的世界射箭錦標賽是:世界室外射箭錦標賽,世界室內射箭錦標賽以及世界野外射箭錦標賽。

古人在射箭運動上分為兩種,一文一武。文射重禮節、姿勢等文化性質偏多,代表著作有明代王陽明所著的《觀德亭記》等;武射則以準確度、射箭速度等,具有實戰意義的練習為主,代表著作有唐朝王琚所著的《射經》等。

古代射箭運動還分文射和武射,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嗎?






《射經》節選

文射

文射的練習者多為讀書人,他們將文射定義為一門君子獨家的技藝,主張通過射箭磨礪自己的德行。在文射系統中,有一套完整的章法,對於射手的儀容、著裝是否得體、以及射箭中對音樂節拍的掌握等多個方面,進行練習考察。

在文射過程中,射手立於射台之上,賓客坐於兩旁,身後配有專人奏樂,射手依照音樂節拍開弓放箭,在這種情況下。中不中靶已經不重要了,成績只是作為一項次要的評判標準而已,重要的是射箭之人的姿態和禮儀是否標準。


後世的書生還將仁義禮智信融入到射箭中:能夠熟練掌握射箭規則,稱為智慧;射箭過程中相互謙讓,稱為有仁;射手著裝整潔行為端正,稱為有禮;隨著音樂節拍射中靶心而動作不被擾亂,稱為有義;射箭動作流暢優雅,稱為有信。

這五項要求其實也具有一定指導意義,如:節奏的要求,站位姿勢的要求、動作流暢的要求。因此,練習文射的書生們,認為有射德的人開弓必定穩健,發射出去的箭也飛快,在合乎君子行為的同時,具有一定的準確度。


武射

武射強調以「氣」為主,「氣」可以是指內心的情緒、思維上的活動、身體精力的充沛程度等。「氣」作為一種內部意識,能夠改變射手的外部肢體動作。

因此在射手中,李廣能射穿石頭,養由基能百步之外射中柳葉,后羿能把太陽射落。雖然都是射手,但氣的不同,使得他們的能力不同,子曰:「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是也。」 射不同種類的靶子,用的力量也是不同的。

武射時,開弓需要強盛的「怒氣」,有氣力才能將弓拉滿,弓才能發揮最大的效能,在這種情況下,身體達到最舒服的狀態,身體氣勢和弓箭相契合。如果沒有強盛的氣力,則會氣勢衰敗,手臂搖晃,後背凸出,手指遲鈍,目光呆滯,就算是換成拉磅數小的弓,射箭的結果也會不如人意。

古代射箭運動還分文射和武射,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嗎?

《唐人射獵圖》



發射出去的箭支要有目的性,如果擁有一身的蠻力,缺不知道如何使用,就很難在射箭上取得好成績。正確的方法是,你要直面自己的內心,以此為你練習的起點和終點,這種練習不止是古人,也是我們每個現代習射者都應該知道的事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Y0GBzW4BMH2_cNUg-k6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