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被罵到哭,該辭職嗎,如果你這樣做就錯了

2019-08-08     簡屋

一位亞馬遜前員工說:「走出會議室,你會看到一個成年人掩面而泣。幾乎每一個我共事過的人,我都曾看過他們桌上的淚痕。」

在充滿激烈競爭的職場中,對於我們這些在底層摸爬滾打的職場菜鳥,被罵簡直就是家常便飯。身邊的朋友、同事,包括曾經的我自己,沒有在職場中挨過老闆大罵的簡直就像外星人。

誰的職場不委屈,誰不是一邊挨罵一邊成長呢?仔細想來哪次挨罵不是事出有因,雖然每件事情在特殊的場合可能被穿上了令人尷尬的「外衣」,但是絕大多數時候本質和真相只有一個,那就是自身確實存在著不足和缺失。被罵也不全是壞事,我們要從事情的全面來看待問題。

一、挨罵不代表你全做錯了,越害怕越被罵

挨罵似乎是職場上的家常便飯,很少有人初入職場便順風順水,總少不了被上司責罵,嚴重的直接被炒魷魚。

有些自尊心比較強或者喜歡跟人槓的會受不了,憑什麼因為我是新手就要欺負我,憑什麼我要接受你對我的責罵,我就要證明我是對的。

於是,因果循環,最後的逞強是促進你儘快離職的催化劑。


那麼,就要忍著了嗎?不是的。

我們需要的是轉變自己的思維,第一點就是,挨罵不代表你全做錯了。

小時候犯了錯會被家長罵,長大後你會發現沒有犯錯也一樣會被罵。有一種突然背鍋你卻無法反駁的窘迫感,感覺委屈遍布全身。

這個時候,請先收起你的自尊心與難過,轉變自己的心態,將「挨罵」這件小事放小,放小,直到它變得無足輕重。


我們之所以害怕被批評,主要原因在於習慣性的將「被批評」和「挨罵」畫上等號,在成長過程中所接觸到的大部分人,分不清什麼是「批評」、什麼是「罵人」。

比如小時候在家打爛東西了,或許是無心的過失,但父母親批評起來可以說是狂風暴雨,從事情本身上升到人格上的辱罵。

其次,被批評是始終是一種負面反饋,往往意味著自己被別人否定了,打擊了我們的自信心,自然開心不起來。

固然被批評,是件不開心的事情,但不妨靜下心想想,被批評真的是一件壞事嗎?

你們知道嗎?

企鵝在每一次從海里一躍而起之前,都會將自己猛地扎進海里,再通過壓迫帶來的衝擊力做自己起飛的助力器,從而完成自己的經典式飛躍。


厚積而薄發,你的每一次忍耐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好,再努力離開那些不好的人,以及不好的環境。

二、挨罵也許是發現機遇的一個方式,也是一種成長

全子是當時宿舍里脾氣最好的一個,他不喜爭鬥,遇到麻煩的事情與麻煩的人都是一笑而過。

畢業的時候我們擔心他脾氣太好會讓他的職場生涯變得艱辛,可事實卻是他是我們這一幫兄弟里發展最好的。

工作以後,他仿佛成了辦公室里的「鴕鳥」,總是低頭工作,遇到上司的責罵,不論是否真的做錯都一併照收。


在別人因為上司的刁難而滿腹委屈的時候,在同事抱怨公司加班慘無人道的時候,他默默地分析上司的某些言論,以及公司近年來的發展情況,並且做了詳細的報告與發展計劃遞了上去。

最後,報告獲得了上司的一致好評,他成為了最先通過實習期的實習生。

現在,他也不必再擔心是否有人會指著他的鼻子罵他,亦或者對他冷眼鄙夷。

我們要明白一點,你得主動出擊,才能反敗為勝。


成長的過程就是不斷開拓認知的邊界,而接受批評就是一個不斷縮小自身盲點象限的過程。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很多時候對於自身存在的問題或缺陷我們並沒有認識,反而覺得問題並不存在。


從這個角度去思考問題,即便對方語氣不善、態度不佳,你依然會覺得外部的批評,能夠幫助我們發現問題、糾正問題、提升能力,是推動我們前進發展的力量之一。聽取別人的反饋,不斷縮小自身盲點象限的面積,才能幫助我們逐漸改變提升自己。

三、挨罵了不要緊張,要坐起來努力

作為新手,作為職場菜鳥,我們需要對自己的位置有清晰的認知。

有些事情與思想在我們的思維里看是正確的,可是放在職場上,你會發現它是錯誤的,會有肥頭大耳的上司指著你的鼻子罵你沒用,也會有濃妝艷抹的同事一邊說你不聰明又一邊將一堆文件放在你的辦公桌。


除了挨罵,職場上還有許多難以訴說的委屈,可是為什麼有些人扛過來了,發展得越來越好?而有些人就此沉淪,消極度日,還有些人就此逃離,還找出放飛自我做藉口?

其中區別在於你看開與否。

沒人喜歡被否定,沒人喜歡被責罵,沒人喜歡無故背鍋。可這世上的確有太多的不公平,我們沒辦法一一躲避。

那麼,唯有讓自己越發成熟起來,才能走到更好地職場區域。畢竟,強大起來是保護自己的有利武器,與其懦弱地哭泣,不如坐起來努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JIv7DG0BJleJMoPM4Jw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