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我便許你家人團聚,錦衣玉食,文天祥:「但求一死!」

2019-10-15     簡屋

有時候覺得我們現在對美的形容太過匱乏了。

說普通人的美有時候說「這個人長的像網紅似的」,「這個人跟xx長的特像」,說明星和網紅時會想「哇,男神!女神!完全長了一張初戀臉/御姐臉」,哪怕是在擅於用文字引人想像的網文中也還是在說「這個人劍眉星目,臉龐如刀削」,或者最直白的說:「啊啊啊啊啊,好帥!」

但古人就不一樣了。

女子讚美愛人為「君子世無雙,陌上人如玉。」

謝玄贊謝安為「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庭階耳。」

《詩經》贊君子美為「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世說新語》中贊嵇康為「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

……

前兩天在《宋史》中看到了一句古文,對美的形容也可與上面的詩文匹敵「體貌豐偉,美皙如玉,秀眉而長目,顧盼燁然」。

身體豐滿而健碩,皮膚白如玉石,眉眼十分舒展,在他看向你時,你好像能看見他眼中流動的光彩。

什麼人才可以擁有這樣的容貌呢?

其實這人我們也都該熟悉,只不過大多數人應該是只背誦過他的詩,對他的詩文背後的人生卻並不了解。

他就是《過零丁洋》的作者文天祥,南宋的愛國名相。


1.20歲的狀元郎:美皙如玉,顧盼燁然

文天祥的前半生特別像開了金手指的網文男主。

家境優渥,容貌上層,才華矚目,愛好廣泛,志向高遠……

幾乎是想做什麼便可以做成什麼的人。

容貌的不凡在《宋史》中就有了高度的評價,「美皙如玉,顧盼燁然」真真是個美男子。

且不論他治國的才華,僅僅是說詩文的造詣就已經是很多人一生難以企及的了。

不僅《過零丁洋》讀起來慷慨激昂。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過零丁洋》

「隨便」寫給友人的送別詩文也十分具有美感與韻律。

水天空闊,恨東風,不借世間英物。蜀鳥吳花殘照里,忍見荒城頹壁!銅雀春情,金人秋淚,此恨憑誰雪!堂堂劍氣,鬥牛空認奇傑。

《念奴嬌·驛中言別友人》

水天相連空闊而遼遠,可恨這東風,竟不肯幫助世間的英傑!夕陽斜斜的映照著蜀地的子規鳥與金陵的花草,怎能忍心看到這荒蕪頹唐的城牆啊!銅雀台的春恨之情,金銅仙人的眼淚,這亡國之恨靠誰能洗雪啊?可憐我的利劍,竟以為自己遇到了英雄!

更別提他僅憑記憶便與友人在水面上下棋的軼事了。

他的家境足以使他做個錦衣玉食不用操心五穀的少爺,他的容貌足以使他做個歌姬滿堂溫香軟玉滿懷的紈絝子第,他的詩文也足夠他做個瀟洒坦蕩言世而不入世的風流詩人,他有很多更輕鬆與光鮮的路可以走。

但他卻選擇了最難的那一條路,但也許這是早早便註定的,早在那個他看到歐陽修、楊邦乂、胡銓諡號為「忠」的祠堂里,在他羨慕的神情里,在他說出:「如果不能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就枉為大丈夫」的鏗鏘之言里。

自為童子時,見學宮所祠鄉先生歐陽修、楊邦乂、胡銓像,諡號為「忠」,即欣然慕之。曰:「沒不俎豆其間,非夫也。」 ---《宋史·文天祥傳》

決定了要從官,要忠國忠民,自然就要參加科舉考試。

文天祥20歲時,參加殿試。

他以「法天不息」為題,洋洋洒洒寫下了一篇萬字長文,不僅書法美觀,政策也十分懇切在理,當即就征服了宋理宗,理所應當的得了殿試第一。

當時的主考官王應麟讀其文,對宋理宗說:「此人之文具有古聖賢之風,此人的忠膽如鐵石般堅硬,臣為您能得到這樣的人才而賀喜。」

應麟讀之,乃頓首曰:「是卷古誼若龜鏡,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士賀。」

2.毀家紓難,率軍勤王

中狀元不久,文天祥的父親便去世了,於是他便回家守了3年的喪。

喪期滿,回朝不久便趕上了蒙古來犯。

宋理宗的親信董世臣想勸皇帝遷都,文天祥大怒,向宋理宗進言,稱:「請求斬殺董宋臣,以統一人心」。

但宋理宗並為採納他的建議,隨後便被免職回鄉。

此後的仕途一路都是浮浮沉沉,時而被出調,時而被降職,最後因為得罪了賈似道被罷職,無奈之下退休回家,僅37歲。

但如果故事僅到此就結束了,也就沒有什麼千古名臣文丞相了。

轉折發生在德祐元年。

宋與元之戰進入白熱化,長江上游戰事告急,但朝堂之下竟無兵可用。謝太后昭令天下,請求仁人志士能夠自己組建兵馬來幫助皇帝。

文天祥讀到詔書痛哭流涕,立即聯絡溪峒蠻,召集士兵萬人,率軍北上。

元軍勢如破竹,率三路大軍南下,而文天祥卻只有一萬的烏合之眾,他的朋友勸他說:「你這樣與趕著羊群和猛虎相鬥有什麼區別?」

文天祥卻回答:「國家養育了我們這些臣民300多年,危難之時,征天下之兵,卻沒有一人一騎入京師,我對此感到十分痛恨,於是不自量力,決定以身殉國,希望天下的忠義之臣有識之士在聽聞此事後可以有起來幫助國家的人。」

第國家養育臣庶三百餘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無一人一騎入關者,吾深恨於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循之,庶天下忠臣義士將有聞風而起者。

他做的不僅僅是率軍勤王,做足了以身殉國的打算,他還散盡家財,把所有的錢都用在軍隊的花銷之上。

3.崖山海戰,文相雨淚垂

同年8月,南宋不敵蒙古,決定與其和談。

文相想以一己之力靠談判來給宋朝一個出路,但不幸談判時激怒了蒙古宰相巴彥被俘,而在文相被俘時,蒙古已經逼迫恭帝退位,文丞相為之效忠的宋已經滅了。

這時有人給了文相希望,告訴他恭帝的弟弟還活著,於是文相把宋的全部希望寄託於南宋小朝廷,從蒙古的手中逃脫了。

不過這次逃脫也只是為了目睹下一場慘劇的發生。

1279年,蒙古下達了對崖山南宋小朝廷的總攻令。

南宋軍隊人心惶惶,只一擊便潰不成軍了。

十萬士兵見戰勝無望,紛紛投海身亡,南宋徹底的覆滅了。

目睹這一切的文丞相寫下了《二月六日海上大戰國事不濟孤臣天祥坐北舟中》。

昨朝南船滿崖海,今朝只有茲船在。

昨夜兩邊桴鼓鳴,今朝船船鼾睡聲。

北兵去家八千里,椎牛釃酒人人喜。

目睹著眼前的一切他說:「惟有孤臣雨淚垂,冥冥不敢向人啼。」

4.「汝河願?」

「但求一死!」

南宋覆滅後,文相再次被俘,押解進燕京。

蒙古的君臣佩服其氣節,3年之內以無數的手段對其進行招安。

有時讓舊日同僚來勸解,有時讓穿著元服的小皇帝來勸說,有時許以高官厚祿,有時對其進行殘忍折磨。

甚至讓被囚禁的妻女給其寫信,許諾如果他投降便可以和家人團聚,繼續過錦衣玉食的生活。

文相是僅愛國而不愛家的臣子麼?並不是。

在被押解進燕京的途中,他寫下《過淮》。

為了忠君報國,我已經顧不得自身了,我的愛妻和愛子啊,請別思念你的丈夫和父親了,這怨恨會如天長地久般久久的存在著。希望來生我們骨肉能夠團聚。

我為綱常謀,有身不得顧。

妻兮莫望夫,子兮莫望父。

天長與地久,此恨極千古。

來生業緣在,骨肉當如故。

文天祥《過淮》

他極其的惦念妻兒,但在能夠一家團聚之時,還是決絕的回信給女兒,哽咽的說:「哪個人沒有妻兒骨肉之情呢?只是現今的處境,於義當死,這是命啊。讓我們的女兒做個好人吧,爹爹顧不上你們了啊。」

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裡,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

蒙古的君臣見連妻女都無法勸降文天祥,都覺得沒有其他辦法了,最後寄希望於忽必烈。

忽必烈對文天祥說:「汝河願?」

文天祥答:「天祥受宋恩,為宰相,安事二姓?願賜之一死足矣。」

於是文天祥如願的赴死了。

在臨刑之前,文天祥問行刑之人,南在何方,向南拜之後,說:「吾事畢矣,心無怍矣」,從容赴死。

文相死後,從其衣帶中搜出了最後的絕筆信。

「吾位居將相,不能救社稷,正天下,軍敗國辱,為囚虜,其當死久矣。頃被執以來,欲引決而無間,今天與之機,謹南向百拜而死。其贊曰: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宋丞相文天祥絕筆。

文天祥《衣帶贊》

孔子說殺身成仁,孟子說捨身取義,只有義氣到達了極點,仁才可以說到達極致。讀古聖賢之書,我到底學到了什麼呢?今天以後,才可以說無所愧疚了。

文相可以在國家有難時據守著自己的財富繼續過優渥的生活,也可以在忽必烈勸降時稍稍低頭在新朝中步步攀升,但他沒有,他率軍勤王,毀家紓難,他為他心中存有的浩然正氣慷慨從容的赴死了。

他的一生正如他在《正義歌》中所言: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K-J3m0BMH2_cNUgunW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