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嵐的故事十二則

2019-12-10     正月三草





一、學生罵先生

  

  紀曉嵐幼時讀私塾,聰敏過人,過目成誦,強記不忘,有小神童美譽。其師石先生甚愛之,只因功課對他毫無壓力,他便偷閒喂家雀塞進牆洞裡,再用磚頭把洞堵上,石先生髮現這個秘密,怪其不務正業,便偷偷將家雀摔死又放入洞中,然後在堵洞口的磚上戲題一上聯:

  

  細羽家禽磚後死,

  

  紀曉嵐下課又去喂家雀,見磚上對聯言明家雀已死,知是石先生所為,便在旁邊續對下聯:

  

  粗毛野獸石先生。

  

  石先生看到續聯大為惱火,手持教鞭責問紀曉嵐,為何辱罵先生?紀曉嵐不慌不忙答辨說:

  

  「我是按先生的上聯續對的下聯。請看,粗對細,毛對羽,野對家,獸對禽,石對磚,先對後,生對死。是不是這樣對,請先生指教。」

  

  石先生無言對答,拂袖而去。不幾天紀昀去見石先生,石先生怒氣未消,面沉似水,穩坐太師椅,不迎不送。紀曉嵐又出了怪招,從先生屋走而復返,又請教「鬮」字的念法和寫法。石先生並無介意,等紀昀走後才醒過味來。原來「鬮」即「門內龜」,是罵自己不出門送客的,但又不好加責,暗罵:

  

  「豎生,歪才也!」

  

  二、玩童評太守

  

  有一天,紀昀與同伴數人在街道玩球,適太守大人官轎經過,他們的球偏巧投入轎內,一時間衙役厲聲呵斥,眾玩童驚逃四散,唯紀昀挺身攔轎索球。太守喜其膽識過人,且憨態可掬,未加怪罪,並和顏悅色問其姓氏年齡,故意試一試他的才華說:「我有一聯,如果你能對上,就把球還你,否則就歸我。」紀昀點頭同意。太守出上聯:

  

  「童子六七人,惟汝狡。」

  

  紀昀不假思索地答道:

  

  「太守二千石,獨公……」最後一個字遲遲不說。太守問他「何以不說出末一字?」他回答說:

  

  「太守若將球還我,就是『廉』字;若不還,便是『貪』了。」太守見他聰明伶俐,對答如流,將來必能出人頭地,就把球還給了他。

  

  三、翰林戲太監

  

  一老太監在冬天看見紀曉嵐穿著皮衣,手執一把扇子(文人的習慣),感到十分好笑,遂說:「小翰林,穿冬裝,執夏扇,一部春秋可讀否?」

  

  紀曉嵐聽老太監南方口音,對道:「老總管,生南方,來北地,那個東西還在嗎?」

  

  四、酒席的賭約

  

  清朝名士紀曉嵐,有一天和朋友一起上街。走在街上,看見前面有一家小店,店裡的老闆娘正忙著。紀曉嵐就和他的朋友打賭,「我會一句話讓老闆娘笑,再一句話讓老闆娘鬧。」

  

  朋友們都不相信,就決定以一桌酒席為賭。只見紀曉嵐走向小店,向店門前的看門狗鞠了一躬,叫道「爹!」,老闆娘看到之後「噗」地一聲就樂了。這時,紀曉嵐轉過身又沖老闆娘叫了一聲「娘!」。頓時,老闆娘勃然大怒,直罵紀曉嵐。

  

  於是,紀曉嵐贏得了一桌酒席。

  

  五、題聯諷庸醫

  

  相傳,有一個庸醫,醫道拙劣,常出事故,曾把紀曉嵐耽誤了好幾次,紀曉嵐對他十分不滿。這醫生偏偏再三來請求紀曉嵐的「墨寶」,其用意當然是相借紀曉嵐的名望地位來抬高自己的身價。

  

  紀曉嵐一時卻不過情面,只好替他寫了一塊匾額:「明遠堂」。醫生看這字面很漂亮,就高高興興而去。旁人不解紀曉嵐題這三字究竟什麼用意,他解釋說:「經書上不是有『不行焉,可謂明也已矣』和『不行焉,可謂遠也已矣』的句子嗎?象這樣的醫生,只好說他『不行』。」聽的人為之啞然。於是又問他:「假如這醫生再來糾纏不休,定要配副對聯,你打算怎樣?」

  

  紀曉嵐回答說,早已想好了兩副對聯,一副五言的,是把孟浩然一首五言律詩里的「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兩句變換兩個字,成為:「不明財主棄,多故病人疏」(上聯中的「不明」是指醫道不高明,「財主」就是借求醫的病家,下聯中的「故」字解釋為「事故」);另一副七言對聯,上聯是用杜甫《兵車行》詩里的現成句子:「新鬼煩冤舊鬼哭,」下聯是用李商隱《馬嵬》詩里的現成句子:「他生未卜此生休。」 

  想來這兩副對聯後來是不會寫出去的,但就其對仗而言,就可以說是天衣無縫,而且引人發笑。

  

  六、題字福聯升

  

  乾隆四十一年春,在一片鑼鼓歡騰、炮竹連天的喜慶之中,「福聯升」的鞋鋪開張了。店老闆劉福娃歡喜萬分。提起「福聯升」由來,這裡還有紀曉嵐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乾隆三十三年,紀曉嵐因嫡親盧家案子受牽連,被乾隆貶到烏魯木齊充軍。當時,劉福娃是京城裡一小鞋匠,曾受恩於紀大學士。心懷感激的劉福娃聽說此事後,冒死前去給紀曉嵐送行。臨別時無以為報,劉福娃送上一雙親自縫製的布靴,祝紀大學士一路走好。 光陰荏苒,紀曉嵐在大漠快兩年了。一日夜,皓月當空,紀曉嵐閒翻《李太白詩集》,吟至「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時,京華舊事湧上心頭,情不自禁之下,翻起了舊時物品。這裡有皇上御賜的馬褂朝靴,還有共事官僚贈送的稀物珍品。突然,紀曉嵐的目光停留在一雙嶄新的黑布朝靴上。一時眼生,紀曉嵐細細看去,鞋做的線密底厚,鞋腰,內側用紅線繡著一個小小的「福」字,

  

  頓時想起了當日劉福娃送行的一幕,感慨到:「百姓情真啊」於是,紀曉嵐脫下舊靴,穿上了劉福娃做的新靴。不成想,福娃的鞋真的給紀曉嵐帶來了福音。數日之後,乾隆帝一紙詔書命紀曉嵐即日回京,官復原職並提升為正一品大學士。紀曉嵐穿著這雙送來福音的布靴連日趕路回到京城。從此以後,紀曉嵐官場得意,一路順風。這真是:福娃生福福不淺,學士升官官運通。 後來,紀曉嵐派人找到了還是鞋匠的劉福娃。紀曉嵐問劉福娃有什麼心愿。劉福娃說:「俺就是想著,有一天能有個自己的鞋鋪。」聽後,紀曉嵐笑著說:「好,劉福娃,有福啊,你的鋪就叫『福聯升』吧!」

  

  七、才子入翰林

  

  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六月十五日,紀曉嵐出生於直隸河間府(今獻縣)崔爾莊(現行政規劃為河北省滄縣)。關於他的出生,長久以來就流傳著種種神奇的傳說。據朱為之寫的墓志銘說,在他出生的前夕,「水中夜夜有光怪」,並有一道火光閃入其出生地對雲樓,後人們認為他是「靈物化身」。便以「昀」為其名。「昀」即日光的意思,曉嵐是他的字。

  

  這奇異的出生許是後人編造的傳說,但是,紀昀自幼就具有一種特異功能倒是事實。他本人69歲時在《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中自述:「餘四五歲時,夜中能見物,與晝無異。七八歲後漸昏閽,十歲後遂全無睹。或半夜睡醒,偶然能見,片刻則如故。十六七歲以至今,則一兩年或一見,如電光石火,彈指即過。蓋嗜欲日增,則神明日減耳」。垂老之言,大概不會虛妄吧。

  

  紀曉嵐從小就有「神童」之稱。關於他少年時非凡的才華,民間有很多諸如玩童戲太守之類的故事流傳著。

  

  天資固然重要,但是後天的學習更是紀曉嵐成為「一代通儒」的基本要素。紀昀從小就深受父親影響,也受到家人嚴格督促。當然,他自己也勤奮好學,博覽群書,加上他自己的聰穎稟賦,其學問與日俱增。雍正十二年,紀曉嵐隨父入京,受業於著名畫家董邦達門下。董邦達是清代皇家畫院中繼王原祁之後的一代宗匠。乾隆五年(1740),紀昀返鄉應童子試,以優異的成績得「神童」綽號。乾隆十二年應鄉試,其文章寫得詞采富麗,才氣飛揚,引人入勝。這次鄉試的主考官就是當時大名鼎鼎的阿克敦和劉統勛。兩人不禁為之拍案稱絕,擢之為鄉試第一。十九年三月中進士,會試列第22名,殿試中名列二甲第四名。同年進入翰林院,開始了他的官宦生涯。此後他先後擔任山西、順天鄉試的主考官,並曾視學福建。紀昀在奔忙於學官和侍奉皇帝期間,每每君臣之間,同僚之間,多有酬唱應答,妙語佳對,不僅贏得廣泛讚譽,而且也頗得乾隆帝嘉獎。

  

  紀曉嵐入主翰林後,他的聰明才智得到了盡情發揮。有一年乾隆帝東巡泰山,紀昀隨駕。至東嶽彌高岩前,乾隆帝突然想起《論語》里的「仰之彌高」之句,欣然集成一副頗難應對的上聯:「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可以彌上也。」紀曉嵐不假思索地念出了下聯:「出乎其類,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對得自然工巧,無懈可擊。

  

  八、君臣下江南

  

  乾隆一生多次去江南巡遊。乾隆下江南的真正意義除實地考察一些民情外,更主要的便是遊山玩水。因此在扈從官員中,少不了紀曉嵐、劉墉、袁枚等文人雅士們開心湊趣,開心解悶,而每次下江南都能給後世留下一些可資談笑的風流佳話。說話這年,乾隆皇帝在宮裡住得煩悶,又想出來走走,決定再次下江南,隨行人員中依舊有紀曉嵐、袁枚、和珅等人。出得紫禁城,拋卻宮中的繁雜事務,立刻覺得神清氣爽,格外舒暢。不多時間即到了通州。乾隆打起轎簾一看,通州道路寬暢,行人來來往往,車水馬龍,一片熱鬧景象。立刻來了興致,召紀曉嵐至轎前說:「紀愛卿,通州乃京門首驛,一派繁華,你可知江蘇也有一通州,也是交通要道,這真是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紀曉嵐一聽,知道乾隆無意中出了一個上聯,要自己對下聯。剛出京,可千萬不能掃了皇帝的雅性。可這個上聯說的巧,下聯很難對。紀曉嵐往路左右一瞅,看到有好多當鋪,便有了主意,說:「萬歲,你瞧這路東西兩側,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

  

  乾隆一聽,說:「紀愛卿果然名不虛傳,此聯對得即景生辭,自然天成」。隨後君臣一行棄馬登舟,沿著京杭運河興致勃勃地繼續南行。

  

  來至滄州地界,遠遠看到運河東岸有一寺院,飛檐斗拱,亭台樓閣,氣派宏大。乾隆說:「紀愛卿,到了你老家滄州了,這是什麼寺院如此恢弘?」

  

  紀曉嵐馬上回答:「啟稟萬歲!此乃滄州名剎的水月寺。」

  

  乾隆說:「水月寺,好啊!紀愛卿,我有一聯,你何不對來?」

  

  紀曉嵐說:「臣請皇上賜聯!」

  

  乾隆吟道:「水月寺魚游兔走。」這個上聯看似平常無奇,實則構思巧妙,水中有魚,月中有兔,月映水中,兔伴魚動。又是本地風光,現成之景。

  

  紀曉嵐聽後,略加思索,便說:「山海關虎躍龍飛。」山海關對水月寺,虎躍龍飛對魚游兔走,而且山中有虎,海中有龍,山海關本身又依山傍海,上下呼應,自然貼切,乾隆聽後拍手稱妙。

  

  君臣一行過了長江,大自然也換了個天地,一改江北遼闊粗獷的面貌,處處山清水秀,景色怡人,乾隆不住稱好。

  

  這時江南大才子袁枚上前說:「萬歲,我們南方是多山多水多才子。」乾隆稱是。

  

  紀曉嵐上前說:「袁大人,你們南方雖是多山多水多才子,但我們北方有一天一地一聖人。」

  

  乾隆聽後說:「紀愛卿真是厲害,連開玩笑也不讓過。」說完三人哈哈大笑,繼續前行。

  

  到了杭州,已是黃昏時分,君臣一行下榻行宮。第二天一早,暢遊西湖。西湖的早晨別有一番景致:四周裊裊的炊煙,湖面上一層薄霧,水中的紅鯉成群結隊地游來游去。遠處有一艄公頭戴斗笠,身披蓑衣,划著小船,唱著漁歌,悠哉游哉,自得其樂。見此情景,乾隆興致大增,問到:「眾位愛卿,誰能就眼前景象用十個『一』字做一首詩?」話音落後,沉默了很長時間,無人答話。乾隆說:「論文才,有『南袁北紀』之說,袁愛卿先說說看。」只見袁枚搜腸刮肚,一臉的木訥,說:「萬歲,微臣愚鈍,一時想不起來。」乾隆說:「那紀愛卿呢?」其實紀曉嵐早就想好了,只是一路上出盡了風頭,這次不願占先罷了。聽到皇上欽點,才輕輕吟道:「一篙一櫓一漁舟,一個艄公一釣鉤;一拍一呼還一笑,一人獨占一江秋。」吟罷,大家一數不多不少,正好十個「一」字,乾隆讚嘆到:「論才華還是紀愛卿勝大家一籌啊!」到了湖心,但見紅蓮映日,綠葉接天。船兒輕輕划過,一隻青蛙從水中跳到一個荷葉上。這時一直悶悶不樂的和珅詭秘一笑,心想紀曉嵐一路上算是風光夠了,這次我也要在皇上面前露一手,捉弄捉弄他。於是指著剛剛跳起的青蛙對紀曉嵐說:「出水蛤蟆穿綠襖。」紀曉嵐時任侍郎,著綠色官服,和珅此句是把紀曉嵐比作蛤蟆加以戲弄。

  

  紀曉嵐聽後,立刻面帶微笑地說:「和大人,落湯螃蟹罩紅袍啊!」和珅當時為尚書,著紅色官服。紀曉嵐回敬的這一句不僅對仗工整,而且把和珅比作橫行霸道的螃蟹,暗含譏諷。眾人聽後都忍俊不禁,大笑不止,弄得和珅面紅耳赤。

  

  君臣等人一唱眾和,妙語連珠,氣氛高漲,時不時地傳出一陣笑聲。不覺已到傍晚,艷紅的晚霞照在湖上,波光鱗鱗,樹影倒立,給美麗的西湖增加了一層誘人的光環。

  

  突然,一隻白鶴長嘯一聲飄然飛過。乾隆本來興猶未盡,見此情景,臉上更是流光溢彩,起身道:「紀愛卿,朕要你以此鶴為題,做詩一首助興。」

  

  紀曉嵐哪敢怠慢,上前吟到:「萬里長空一鶴飛,硃砂為頂玉為衣。」

  

  剛吟到這兒,乾隆靈機一動,指著遠去的黑點說:「紀愛卿,你說錯了,那鶴明明是黑色的。」

  

  紀曉嵐微微一笑,接著吟到:「只因覓食歸來晚,誤入羲之洗硯池。」

  

  乾隆和眾大臣一聽,都為紀曉嵐的靈活機智讚嘆不已。

  

  後來,乾隆游錢塘江邊之六合塔時,又出一聯:「寶塔六七層,四面東西南北。」紀曉嵐以「憲書十二月,一年春夏秋冬」對之,再次博得了乾隆的歡心。

  

  九、巧解老頭子

  

  紀昀見多識廣,學富五車,機敏善辯,「鐵嘴」一張,無人能對。相傳紀昀編《四庫全書》時,有一次天氣炎熱,紀昀怕熱,就光著上身,盤了辮子,伏案觀書、校書,這時乾隆帝步入編書館,紀昀見了,知道這樣見皇帝乃大不敬,可是又來不及穿衣,趕忙躲到了桌子底下,用帷幕遮住身子。乾隆帝假裝沒看到他,吩咐大家不必拘禮,各自照常工作,自己便坐在紀昀的位子上,一聲不吭。

  

  紀昀躲了許久,汗流浹背,很是難受,見沒有什麼聲響,就把帷幕掀開一角,問道:「老頭子走了麼?」抬頭一看,乾隆帝正瞪著他,還嚴肅地說道:「紀昀不得無禮。」這一下,紀昀嚇得兩腿發軟,連忙從桌子底下爬出來,找衣服穿了,磕頭請罪:「微臣該死!」乾隆帝道:「別的尚可原諒,稱我『老頭子』可原諒不得。這『老頭子』你言之有說即生,言之無說即死。」

  

  旁人聽了一個個都替紀昀捏了一把冷汗。紀昀站起來,略略思索,不慌不忙,微笑著答道:「萬壽無疆之為老,頂天立地之為頭,父天母地之為子,故稱聖上為『老頭子』。」乾隆聽罷,笑道:「好!好!好!你真可謂淳于髡再生,曹子建轉世,朕恕你無罪。」

  

  十、煙袋惹的禍

  

  紀昀喜歡抽旱煙,手裡整天端一個大煙袋,文臣武將暗地裡叫他「紀大煙袋」,有次,乾隆急詔,紀昀來不及將煙熄滅,只好把煙袋藏在靴子裡去朝見聖上。煙在靴子裡燃燒起來,紀昀忍著痛,希望皇上快點結束,直到褲腳冒出煙來,皇上問他怎麼回事,紀昀答:「失火了!」皇上趕快讓他出去救火,紀昀才顛著一隻腳出去了。以後有好長時間,紀昀不得不拄著拐棍。

  

  還有一次,編書編到最後,紀昀給皇上寫「書表」總結時,奮筆疾書,一氣呵成。總管事妒忌紀昀的才能,又另找了兩個人編寫「書表」,意圖排擠紀昀。後來因為他們編寫的實在不堪入目,只好把紀昀的拿來,署上他們的名字,呈給皇帝。乾隆還沒看完,就問:「這是姓紀的寫的吧?」原來乾隆早就了解紀昀的文風筆韻了。

  

  十一、君臣齊猜謎

  

  有一年元宵節前夕,乾隆帝讓每位大臣都糊一盞燈,上面寫好謎語、對聯或詩文送進宮來,讓大家一同欣賞,共度元宵佳節。

  

  到了元宵節這天,各式各樣的彩燈掛滿了御花園。乾隆與文武百官在御花園裡走動,就好像是在燈海里神遊。他們每到一盞燈前,或賞詩,或猜謎,或對句,不時發出一陣陣酣暢的笑聲。

  

  文武大臣眾星捧月般地陪著乾隆帝來到紀曉嵐獻的彩燈前,只見上面掛著一副燈謎對聯,上寫:

  

  黑不是,白不是,紅黃更不是;和狐狼貓狗仿佛,即非家畜,又非野獸。

  

  詩也有,詞也有,論語上也有;對東西南北模糊,雖為短品,也是妙文。

  

  滿朝文武看了這副燈謎對聯,立刻收斂了笑容,皺起眉頭,他們都被難住了。

  

  既愛對句又喜猜謎的乾隆帝,這時也沒了轍。君臣一起,搜腸刮肚,絞盡了腦汁,但猜來猜去,還是不知所云。最後,只得讓紀曉嵐自己揭開謎底。

  

  原來,謎聯是打兩個字,上聯是「猜」,下聯是「謎」。

  

  十二、古稀對花甲

  

  話說,乾隆帝在位五十年時,為了慶祝大清當時的繁榮富強,更為了慶祝自己在位五十年,乾隆皇帝遍請全國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到北京赴宴。乾隆皇帝非常高興,遍問誰是最年長者,其中一位稱自己141歲,皇帝大喜。

  

  因為,大清國從1644年入關至此,正好是141年,此人正好見證了大清的這一歷史,皇帝大喜,便招紀曉嵐與己對一聯:

  

  上聯: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歲月(花甲為60歲,重逢為120,再加上3×7=21,正好是141);

  

  紀曉嵐思考片刻,即對出下聯:

  

  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古稀為70歲,雙慶為140,多一度即再加一也,正好是141)。

  

  此聯對得如此之工整,紀曉嵐真可謂天下第一才子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6Cb4sm8B8wMrh2LiMk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