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起義從來不是在太平盛世中爆發的,你是怎麼看闖王李自成的?

2019-11-05     正月三草

中國最富傳奇的一段歷史故事:被農民一鋤頭打死,闖王命喪宿松!對於一個起義領袖來說,也真是死的可憐荒唐,到底這個說法的真實性有幾何,據有送資料還真是有八九份確真的。

有人抨擊農民起義,因為說他們席捲州縣瘋狂燒殺,但這些人忽略了一個前提,農民起義從來不是在太平盛世中爆發的。黃巢殺人,唐史也說過是兵亂黃巢不能制,可今人說黃巢沒有人性,唐朝皇帝又有幾分人性?黃巢開府庫救災民才獲得了席捲的力量,這些怎麼沒人看到呢。

姚雪垠的李自成,是一個人民意識覺醒的李自成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有人這麼客觀的去評價李自成,姚雪垠用真實的眾生相去攤開一個虛構的畫卷,用他對民國的理解去套入明末的李自成傳,富豪和小資是註定要對這種書咬牙切齒不屑一顧的,他們以為將來他們會是坐在揚州或者西安城內錦衣玉食左擁右抱的達官貴人,所以對不體面的咬牙切齒的激進的起義軍調笑和侮辱。

現在小說家姚雪垠在逆境中開始創作他的代表作5卷本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這一史詩性的作品,以宏大的規模、壯闊的氣勢反映了寬廣的社會歷史生活,再現了明末波瀾壯闊的農民戰爭,人物性格鮮明,具有深遠的悲劇內蘊。

《李自成》是"長河式"的小說,從崇禎11年寫起,全面地反映明末李自成起義由困厄轉到興盛,復由勝利走向失敗這一歷史悲劇的發展過程。作品不僅著力描繪了農民軍和明王朝之間這場生死大搏鬥,而且寫出了當時十分激烈地進行著的民族戰爭,還寫出了明朝統治集團內部的尖銳矛盾,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幾支義軍之間的矛盾,李自成部隊內在的矛盾,寫出了明末社會上各個階級、階層的相互關係以及他們在農民大起義過程中出現的種種變化。人物從帝王、后妃、百官到義軍將領、戰士、各類市民、窮苦百姓,乃至清方首領與文臣武將,地域從西北高原、中州重鎮、北京城內到僻遠山村、關外城池,場面從戰地廝殺、牢獄交鋒、密室定計、邊寨平叛到宮廷宴飲、相府風光、京城燈市、軍中婚禮,筆墨無不觸及。作者力圖對一個時代的生活作出總體式的反映。就所寫社會內容的複雜寬廣、生活色彩的豐富多樣而言,《李自成》達到了當代作品很少企及的地步。作為一部規模宏大的悲劇性史詩,《李自成》創造了崇禎、李自成、張獻忠、郝搖旗、李信、袁時中、慧梅、洪承疇、楊嗣昌等一系列性格或遭遇都相當複雜的典型形象──其中有許多是悲劇性的人物形象。

不但主人公李自成扮演著大悲劇的主要角色,連他手下的一些人物,如李信、宋獻策、田見秀等,其經歷也都有很深的悲劇意味。整部《李自成》,就是由大大小小許多歷史悲劇組成的。它們相互交織,構成明末社會壯闊複雜的背景,使整個作品洋溢著悲壯或悲涼的歷史氣氛,具有震撼人心、發人深省的思想藝術力量。

那麼到底應該如何看待闖王李自成呢?

李自成初期是一個比較暴躁任俠的人,逆來順受,期待圖存,因欠錢還不起被人論死,在親戚幫助下殺人跑路,在當時的西北軍閥中從軍。

在十幾年顛沛中成長為一個相對成熟內斂,奉行仁政,頗有手段大志的人,每到一處必開倉放糧,見貧者必施與,治軍時也懂得遵守一定的法則。但同時姚雪垠也寫了他是如何表面治軍嚴格,在張獻忠的客將犯死罪後李自成為了和張獻忠維持關係,選擇放過。在自己的親戚犯罪後,李自成又糾結的希望由向來心軟的田見秀去審判,期待饒他一命。在北京脫下臭烘烘的鞋子,心情忐忑的接受嬌嫩的宮女為他洗腳,對明朝皇帝的享受有了相對接受的態度,並在後來糾結的追求崇禎的妃子。反應出了一個真實的,並不完美無瑕的李自成。

李自成(1606年-1645年),原名鴻基,小字黃來兒,又字棗兒 ,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世居陝西米脂李繼遷寨。童年時給地主牧羊,曾為銀川驛卒。1629年起義,後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滎陽大會時,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領的贊同。高迎祥犧牲後,他繼稱闖王。

當時中原災荒嚴重,社會階級矛盾極度尖銳,李岩提出"均田免賦"等口號,獲得廣大人民的歡迎,部隊發展到百萬之眾,成為起義軍中的主力軍。1643年在襄陽稱新順王,並在河南汝州殲滅明陝西總督孫傳庭的主力,旋乘勝進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爾袞率八旗軍與明總兵吳三桂合兵,在山海關內外會戰李自成。李自成戰敗,退出北京,率軍在河南、陝西抗擊。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山九宮山元帝廟遭村民鋤頭誤殺。

崇禎十七年(大順永昌元年,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國,國號大順,年號永昌;他自己改名自晟。改西安為西京。設天佑殿大學士,由牛金星充任。增設六政府尚書等官。地方上增加省級設置,分全國為十二個州,官為節度使。同時發布開科取士,招攬人才。三月十七兩路會師北京城下,於十九日破城,迫崇禎帝朱由檢自縊煤山(今景山),推翻了明朝的統治。

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後,宣布免除貧民賦稅,成立「比餉鎮撫司」,勒令明朝大官僚交出贓銀,叫做「輸銀助餉」,由劉宗敏、李過等主持,追贓助餉工作取得很大成績,共得銀七千萬兩。從而在政治、經濟上打擊了明朝的官僚地主,維護了農民階級的利益。農民戰爭期間,在義軍控制的地區里,李自成採取了一些安定人民生活和發展社會生產的措施。如沒收南陽、襄陽一帶地主的「莊田」,進行耕種。同時招撫流亡的貧苦農民,「給牛種,賑貧困,畜孽生,務農桑」 ;又「募民墾田,收其籽粒以餉軍」 。由於流動作戰,這些措施不可能完全執行,但這些政策的本質,卻同封建皇朝的繁重盤剝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攻占北京之後,在經濟上,李自成明確提出「貴賤均田」之制 ,鑄錢「永昌通寶」,平抑物價以利商品交易。在文化上,制定「甲申歷」,廢除八股對偶的陳腐文體,改為散文形式。

總而言之,李自成是農民革命史中一位偉大的人物。他從陝北發動革命,以抗糧均田為號召,轉戰十餘年,卒以一六四四年三月推翻了明朝的統治。但是,可惜他們出身低下貧苦,容易為勝利所陶醉,忽視了關外的大敵,終於為滿洲人所乘,遭受了失敗。所以,李自成既有中國農民典型的吃苦耐勞,有創造力等優點,也有農民意識,小富即安,目光短淺的缺點。前者導致他成功,後者導致他成功之後迅速敗亡!不能不說是自身歷史造就的悲哀。

姚雪垠在《李自成》之前有一部著作,即半自傳體小說長夜。

姚雪垠以前當學生的時候曾經被土匪抓走,跟著土匪在豫西大地流竄一百多天,對於土匪(他稱作「強人」)的日常生活以及農村社會結構有著很細緻的描寫。

姚雪垠曾因為長得漂亮被土匪頭子看上,打算收作「義子」,其實就是孌童,差點菊花不保。後來還是因為長得漂亮,被另一個叫李水沫土匪頭子看上,李水沫心腸不錯,又加上姚雪垠相貌英俊、識文斷字。於是李水沫把姚雪垠帶到他老家,交給他老婆和他媽撫養,當真兒子看待。姚雪垠在土匪窩裡混得風生水起,還跟著李水沫一起出去打劫過。等後來被解救出來,路過某地一紳士家時,紳士還因為他長得漂亮打算收養他。

姚雪垠後來其寫《李自成》時,許多情節都來源自這段經歷,尤其是起義軍的日常生活、組織結構、語言行為。其中李自成的性格特徵,與土匪頭子李水沫幾乎一模一樣。

姚雪垠的李自成,才像闖王李自成,一個闖字,不理性,不體面,也決不骯髒卑鄙。就像歷史中一樣真實不修飾。

197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政府撥款修建闖王陵墓,這是全中國五千年第一個由人民政府修建的王陵,是共和革命成功以後修建的王陵。誰高貴誰下賤,一目了然,清代修史為尊者諱,動輒美化明朝皇帝,美化帝王將相,將被逼造反的民眾統統斥為流寇,大肆興起文字獄,濫殺無辜,肆意妄為,李自成的荒冢在九宮山待了兩百多年,幾塊石頭一叢荒草而已,人民的時代為他修建了陵墓,給予他地位,這才是真正有意義的地位。也算是對闖王領導貧苦農民起義追求幸福安穩基本生活的肯定。

李自成死因的各種爭議

李自成遇難湖北通城縣九宮山,被《明末紀事補遺》、《明亡述略》、《永曆實錄》等諸多史籍所記載。但是,李自成究竟是怎樣死的,卻一直存在爭論,《明史·李自成傳》也無法搞清其殉難經過,少數史料也有以下幾種不同說法:最具有傳聞的是:被劉陸然、吳三桂鏖戰致死,勇挫李自成20萬大軍。後劉陸然被封黑神王。

一、自縊說

自縊者自盡也,自己上吊而死。其根據是清軍統帥阿濟格向朝廷的奏報,奏報中說:"……自成竄走時,攜隨身步卒僅二十人,為村民所困,不得脫,遂自縊死。"但是後人認為,李自成久經沙場,果敢堅強,絕無自殺之可能。而且阿濟格的說法,並非親眼所見,故真實性甚低。

二、戰死說

《通山縣誌》中的記載為:"九伯聚眾殺賊首於小源口";而《程氏宗譜》卻是這樣記載的:"剿闖賊李延於牛跡嶺下";沒有一個地方明確指出,程九伯的確殺死了李自成,而只是說殺死了李延。《米脂縣誌》《延安府志》等李自成家鄉的史料顯示,記載李自成乳名和名字說法很多,卻唯獨沒有"延"字,陸續發現的大順檔案記載李延為大順昭侯,不是李自成。

三、誤死說

誤死即誤傷致死。清初吳偉業《綏寇紀略》中說:李自成率二十騎到通城九宮山,他讓將士留在山下,自己上山拜謁元帝廟。當地村民"疑以為劫盜",在李自成跪拜元帝像時,被村民在身後用荷鍤擊傷頭部,李自成當即昏倒"不能起"。這時村民一擁而上,"碎其首"而亡。村民搜其錢物時,發現"金印",方知道殺錯了人,"大駭,從山後逃去"。

四、搏鬥死說

康熙年間費密撰寫的《荒書》中說:"李自成率十八騎,由通山過九宮山嶺"時,山民"聞有賊至,群登山擊石,將十八騎打敗。"李自成一人和山民程九伯赤手搏鬥,程九伯不是對手,被李自成摔倒在地,並騎在程九伯身上,"抽刀欲殺之"。但刀被血漬又滲人泥漿;一時沒拔出。正在這時,程九伯外甥金某,從背後以鏟猛擊李自成頭部,即刻而亡。而程九伯的宗譜明確記載"剿闖賊李延於牛脊嶺下",根本不是李自成,而且牛脊嶺也不屬通山九宮山範圍。

五、夾山寺禪隱說

1981年,湖南石門夾山寺發現一座古墓,考古人員發現墓主人奉天玉和尚違背僧規,按俗禮下葬,而葬俗又與本地葬俗不同,最後通過種種物證認為奉天玉和尚很可能便是李自成。但疑點十分明顯:在奉天玉夾山出家的歷史中,奉天玉和尚與當地官員交往密切,而李自成"陝北口音,四十歲多一點,一隻眼睛瞎了"的相貌特徵相當明顯,很容易暴露身份,這與他的身份有些不符。

六、青城歸隱說

在青城鎮葦茨灣村李文生家發現了一本抄錄並補修於民國三年(1914年)的《李氏家譜》,經過考察研究,得出全新結論,李自成兵敗後,化裝為和尚投靠其在榆中青城的叔父李斌,晚年的李自成就生活在附近的深山大溝里,並葬於龍頭堡子山下,經學者考證,《李氏家譜》中李自成除姓名與明末農民領袖李自成相同外,其餘與李自成的籍貫、故里和祖輩、父母及夫人姓名等均不相同,顯然不是大順皇帝李自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113oPW4BMH2_cNUgNwp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