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宅家,在家呆不住怎麼辦?家長幫孩子如何調整焦慮情緒

2020-02-10     春花育兒

現在是非常時期,孩子全部停課在家,又不能出去玩,對於一時一刻都閒不下來的他們來說是很折磨的。其實別說是孩子,就連大人長時間在家沒有戶外活動,長期呆著也受不了。

這個時候家長的陪伴是很重要的,不管是在什麼地方,在家都是最安全也最保險的,大家共同經歷著一場歷史性的大事件,每個人都被迫停下了原本的節奏。

其實這也是一個能夠享受親子時光的機會,不光是陪伴孩子,和伴侶,父母都是一個相處的機會。面對疫情大人是比較焦慮的,而孩子無憂無慮,可能對他們來說最大的煩惱就是不能出門玩。

特別是年紀小一些的孩子,他們可能並不能理解為什麼每天都能夠出去的時間變成了必須要待在家裡。其實年紀小的孩子是需要進行戶外活動的,除了新鮮的空氣和大量的運動之外,陽光對孩子長高也有好處。



但是現在這個時期孩子被迫和大人一起宅在家裡,這個時候家長的陪伴玩耍很重要,孩子閒不住,每天都要在家裡蹦蹦跳跳,家長也不能閒著,要和他們一起玩。這樣才能安撫孩子焦慮的心情。

而年紀大一些的孩子,雖然不需要父母時刻陪伴,但是家長也要監督他們寫作業和學習,因為現在原本是開學的時間,孩子的學習需要老師的督促,而現在被迫停課,孩子在家不能繼續寒假的放鬆了,要將學習提上日程。不然等到開學之後孩子有可能因為超長假期而產生對學習作息的不適應。

而且現在有的學校已經開始線上教學,督促和管理孩子們的學習,家長需要做的就是配合學校讓孩子在家裡完成好學習任務。因為畢竟不是在課堂上,孩子的自控和自律能力會因此而減弱,所以家長要承擔起負責監督的任務。

被迫在家有的孩子會產生焦慮的心態,可能之前在家有一些好習慣,但是長時間在家之後也漸漸的放鬆了自我管理。家長看在眼裡,急在心上,可是又捨不得說孩子,因為這樣的心情家長同樣也存在。

而且這個時候對孩子說教其實是不太管用的,畢竟是非常時期,總在家裡指責孩子,雙方都不開心,還必須每天都要互相面對生活。



其實這個非常時期,一起面對情緒問題是很正常的,家長需要調整,孩子同樣需要調整,雙方共同解決面對因為焦慮而產生的問題。《父母的覺醒》中曾經寫到過:「我們要接受生命的脆弱,生命反而會變得更有力。不要為了迴避問題而人為的製造一些問題,從而可以更加從容的去面對生活的本來面目。」

如果在這個時期,家長首先能夠接受自己的焦慮心態的話,其實對孩子的要求也會有所改變,接受孩子的表現,接受當下的狀態。

比如現在孩子可能會因為被迫在家而鬧脾氣,又或者因為停課在家對自己開始放鬆管理,家長首先不要用攻擊性的方式去指責孩子,而要理解他們。

告訴孩子「我知道你現在很煩,其實我也很煩,但是疫情總會過去,你還是會回到學校,不能將之前辛苦建立的好習慣就這樣丟掉,所以我希望你能夠在這段時間也不要放棄,做好規劃,按時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我們可以一起努力,度過這段特殊的時間。」

面對當下未知的狀況,孩子其實比大人更加迷茫,作為家長其實可以更加具體和詳細的和孩子講講關於疫情的情況,要用積極的心態去影響孩子。

對於年紀小的孩子可以告訴他們現在疫情是什麼樣的,和他們講為什麼必須要呆在家裡。為了自己的健康也為了國家的健康,在家就是在做貢獻。將真實的情況告訴孩子,爭取到孩子的理解,和孩子一起進行規劃。



尤其是年紀小的孩子,他們的內心其實很敏感,家長的積極心態他們是能夠感受得到的。要多和孩子溝通和互動。

這個時候父母的心態很重要,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如果父母能夠做到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就能將這種積極的效能傳遞給孩子。反之則會讓孩子更加煩躁和不安。

所以要想讓孩子的情緒穩定,父母首先要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設,無論面對當下的情況還是在今後的生活中。家長首先要先穩住,多用積極的想法和態度去解讀當下的事情,用積極的觀點去思考問題。選擇用一些積極的內容去豐富自己的思想和行動,多閱讀,多接觸正向的人和事情。

這樣才能給孩子傳遞更多的正能量,當和孩子一起面對事情的時候,家長首先要接納當下,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都要先面對。認同孩子的無聊和憤怒,處理好自己的心情才能處理孩子的問題處理這件事情。

然後享受和創造一些和孩子積極的互動和遊戲,或者和孩子一起做飯,做家務,畫畫等等。

這段時間是全國甚至是全世界的非常時期,既然事情已經發生,無論是誰都要面對,不妨嘗試用積極的態度和角度去看待這件事情,這也是一段難得的能和孩子長時間相處的時光,等疫情過去之後,這會成為人生中一段難以忘卻的珍貴記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o88sO3ABgx9BqZZI4b2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