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身為父母,可能是壓力最大的一個年齡階段,上有老下有小,既想要做孝順的兒女,又想成為孩子堅實的靠山。
想給孩子最好的教育,需要付出的不只一點點,在努力的過程中難免會遭受到各方面的壓力,所以要小心努力避開一些壓力陷阱。
養兒育女方法有千百種,並不一定對的就都是適合孩子的,父母有決心想要教育好孩子值得鼓勵,但是不能讓自己的完美主義束縛住了本應該自由成長的心靈。
孩子的成功只是暫時的,將來的路還有很長,父母不能因為生活在一個壓力叢生的社會,就認為只有事事爭第一才是最好的,雖然看重結果大於過程,作為父母壓力肯定是有的。
尤其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潛移默化的行為都會影響他們,所以認為自己做什麼在孩子身上都會體現,只有父母做得好孩子才能表現良好。
只有父母注意培養,孩子將來長大了才會更加優秀,家長對自己嚴格要求,甚至追求完美,其實就有可能已經陷入了壓力陷阱。然後就會用更加完美的標準去要求孩子,不允許他們出錯或者偏離自己的掌控,只想讓孩子按照自己設定好的路徑走。
但是掌控欲就像一個無底洞,即使孩子按照家長設定好的路去走,未必最後能達到想要的結果。世事難料,孩子成長的道路中有很多岔路,誰也不能保證中間不會有什麼差錯。
所以家長要明白,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教育,更沒有完美的家長,不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有犯錯的時候,在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問題,失敗,挫折,一門心思想要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不顧孩子的感受,只會導致親子關係隔閡加深。
很多時候家長比孩子還要患得患失,有時候可能偶爾會有盡善盡美,但是想要把孩子真的打造成自己心目中的樣子其實是不可能的,孩子的心靈甚至行為本身,父母都是無法直接改變的。
家長能做的就是儘可能的有心和用心,但效果如何誰也不能說得准。所以如果現在有了想要讓孩子完美或者最好的想法,就要警惕自己是不是已經被這些思維代入了壓力之中。有的時候並不是家長付出了努力孩子就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一切盡在掌握中」是一種錯覺,這樣的錯覺導致了家長的強求,強求導致壓力,壓力導致束縛,整天忙於盤算失去了享受自由的快樂。
父母和孩子在對待彼此上都要留有空間,享受自由就要放下壓力,所以要放下「自己要掌握孩子」的慾望,有的時候正確的行為未必能導致理想的結果。
所以家長不要將所有的關注力都放在結果上,自己要注意適當的降低要求,多看到孩子努力的過程。
只有家長的壓力減輕了,孩子才能在學習和生活上更加輕鬆自由,家長壓力的增加會讓家庭教育責任被轉嫁,壓力並不能讓孩子進步,就像飛機前行一樣,需要螺旋槳的拉力,但也不能缺少氣流的托舉,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展翅高飛,要求就是螺旋槳的拉力,而孩子自己還要適應環境「氣流」帶來的托舉。
對孩子施加了太多的壓力,不僅不會讓他們往前走,還可能猶豫恐懼和自卑,不敢拿出勇氣,家長的壓力不僅來源於對孩子的高要求,還有可能是源於工作和生活,當今社會給了人們太多的選擇,而壓力就有可能來源於此。
比如說想換一部手機並不是難事,而令人糾結的是換哪一個牌子和哪款手機,面對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教育的方法越多,家長可能就越容易陷入糾結之中。今天想要讓孩子做這個,明天又看到了更好的方法,於是就換了。
在教育上有太多的選擇需要家長耗費時間和精力去選擇和思考,想要去除這部分壓力,就要學會做減法,認定了一種教育方式,就不要再去看其他的,而且不要將自己所有的壓力都發泄在孩子教育上。
在傳統教育觀念中,親子之間溝通不足是造成問題的主要原因,家長代表權威,什麼都懂,不能被挑戰,而孩子只能無條件聽從父母的意見,永遠處於被動之中,難以產生足夠的自我價值。
如果家長想要讓孩子良好的成長,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就先要讓孩子有自信,家長要用鼓勵,愛和支持來推動他們前進。
家長要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信念,積極的人格,放他們在一個平起平坐的位置上才能共同進步。
家長要因為年紀的增長而變得更加靈活對待環境中的變化,用更隨和的態度去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而不是因為自己內心壓力增加,反而將不安和焦慮傳遞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