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階級革命分兩派,革命派和改良派。
革命派以孫中山的同盟會為代表;改良派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人物。
同盟會主要由孫中山為主的興中會;黃興宋教仁為主的華興會;蔡元培陶成章為主的光復會,以及其他少部分反清愛國人士組成。
有共同的基礎:愛國、反清。
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一部分人,只熱衷於排滿,只要推翻滿清,即可「功成身體」,以示清高。
一部分人,對孫中山的「平均地權」不滿意,因為他們家裡有諸多良田,為什麼要分為沒有田地的?這豈不是不勞而獲,想不通。
對於發動革命的地點,都有分歧:
一部分人認為應該在京城這種核心區域革命,直擊清政府要害。
一部分人認為應該首先在偏遠地區發動革命,然後包圍大城市。
一部分人認為應該在長江中下游發動起義,因為這裡資源豐富。
就連用什麼旗幟,孫中山和黃興,兩位同盟會的核心人物也發生了矛盾。
孫中山認為應該使用陸浩東設計的青天白日旗,這個旗興中會一直使用。
陸皓東是為民主革命犧牲第一人,青天白日旗是烈士的鮮血鑄就的。
黃興認為青天白日旗有點日本旗幟的特點——都有個太陽,不能用。
黃興堅持要用井字棋,井字棋代表了平均地權。
孫中山認為用井字棋,是重複封建社會的老路。
宋教仁是黃興的小弟,自然幫黃興講話,認為孫:
「近乎跋扈!」
兩人不歡而散,最終還是黃興展示了自己的大度,做了讓步。
事情的導火索是孫中山被日本「禮送出境」。
同盟會成立後,發動了萍瀏醴起義,雖然被鎮壓了,但清政府非常生氣。
要求日本把孫中山這個「罪魁禍首」引渡回國受審。
畢竟清政府是名正言順的政府,日本政府不好辦啊,既不想被清政府抓住把柄,也不想得罪在日本的孫中山——孫中山代表著革命黨,革命黨也是有背景、有人脈的。而且日本自詡為獨立的「民主國家」,不可能把孫中山抓捕引渡。
只能勸孫中山暫時離開日本——大不了,送點錢給你,你去別的地方鬧革命吧。
於是給了孫中山一筆錢。
正是這筆錢,惹起了禍端。
孫中山被迫離開日本的時候,是給同盟會總部留了錢的。
但章炳麟(太炎)、陶成章等人認為孫中山的錢應該是同盟會的錢。
而且帳目不對,孫中山就走了!
其實孫中山是留著錢買槍枝彈藥,回國搞革命的。
章炳麟又抓住孫中山買的秋田槍是舊式槍枝,是被日本淘汰了的。
「孫文買這種槍,豈不是拿革命戰士的性命開玩笑嗎?」
並在報紙上公開表示對孫中山的不滿。
孫中山很生氣,認為這是暴露了革命黨的起義機密。
孫中山是同盟會一把手,於是下命令,要求章炳麟、宋教仁不得干預軍事。
章炳麟反過來聯合劉奎一、張繼、劉師培等人,要求孫中山辭去總理職務。
他們聯合宋教仁即原華興會一派,要選舉黃興為新的同盟會總理。
黃興是個大氣的人,堅決反對,認為:
「孫總理革命多年,德高望重,大家應該擁護!」
章炳麟一直熱衷於研究佛學,他認為:「無政府、無聚落、無人類、無政府、五社會」。
此人是個五無主義者。
同盟會東京總部成立時,他還在清朝監獄裡。
參加同盟會後,一直反對孫中山的三民主義。
同盟會成立不到兩年時間,章炳麟已經掀起兩次倒孫中山運動,都沒有成功。
現在,既然黃興又不願意振臂一呼,當同盟會的首領,乾脆自己獨立門戶吧。
1910年,章炳麟和陶成章等人在東京重建復興會,雖然沒有脫離同盟會,但實際上也只是掛著同盟會的名義而已。
孫中山也很生氣,離開東京後,一直想把同盟會改為中華革命黨。
宋教仁、譚人鳳等人,則在上海成立了同盟會上海總部,自己干。
熱熱鬧鬧的同盟會東京總部,就此分崩離析。
辛亥革命勝利後,陶成章被蔣介石暗殺,確實是陳其美指使的。
作為孫中山的忠實追隨者,陳其美也有點為孫中山出氣的意思。
欺負我老大很多年,又和我搶浙江督軍,那就送你上路吧。
那也是蔣介石第一次執行暗殺行動。
辛亥革命的勝利,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
總的來說,和同盟會有關係,但關係不大。
本文由寂寞火爐原創,歡迎關注、點贊、評論。
光復會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