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督是地方的最高行政長官,分管一個省或幾個省(一般是兩個省)。
總督還有漕運總督、河道總督等專職的總督,本文就不專門介紹了。
總督是妥妥的二品以上大員,封疆大吏,實權在握。
比如八國聯軍進京城時,東南幾大總督弄個「東南互保」,慈禧也無可奈何。
總督,自明朝始,清朝沿用。
康熙收復台灣後,清政府逐步完善了八大總督制,一直延續到清末。
清末,亂世,為保衛龍興之地——東北。
第九大總督——東三省總督誕生了。
就從東三省總督說起。
九、東三省總督。
1906年即光緒三十二年,清朝設東三省總督,轄黑龍江、吉林、奉天三省。
趙爾巽是漢軍正藍旗,「東北名城」鐵嶺人,祖先從龍入關,世居北京城。
趙爾巽的祖父、父親、哥哥、自己、弟弟,加上叔叔均為進士出身,號稱「一門六進士」,可謂根正苗紅,書香門第。
趙爾巽擔任過山西巡撫、湖南巡撫、盛京將軍。
1906年清政府設置東三省總督後,袁世凱的親信徐世昌擔任東三省總督。
盛京將軍崗位沒了,趙爾巽改任湖廣總督、四川總督等職務。
1911年初,趙爾巽繞了一圈,又成了第三任也是最後一任東三省總督。
趙爾巽「世受皇恩」,對待本職工作還算盡職,為官清廉。
但辛亥革命很快爆發了,趙爾巽以「保境安民」為名鎮壓東三省起義軍。
在中華民國成立後,趙爾巽被去職(趕下台)。
趙爾巽從此隱居青島,他投資房地產行業,竟成了一方富豪。
袁世凱掌權後,力邀趙爾巽出山為官,趙爾巽堅持「不事二主」,倒是挺有氣節。
趙爾巽一直反對共和,對清朝一直有著深深的感情。
晚年致力於編纂清史,於1927年編成《清史稿》後去世,享年83歲。
八、四川總督。
李白說:「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地理位置特殊,加上四川盆地人傑地豐,1674年即康熙十三年,四川單獨設立總督——這也是一份屬於四川的榮耀。
1911年即宣統三年初,四川總督趙爾巽調任東三省總督。
趙爾巽的親弟弟趙爾豐署理四川總督,成為最悲催的一任四川總督。
趙爾豐的運氣不好,當時四川正在開戰「保路運動」,趙爾豐同情保路運動。
但清廷要求趙爾豐鎮壓保路運動。
趙爾豐無奈之下,只能執行命令。
鎮壓過程中造成人員傷亡,影響很大,即「成都血案」。
各地紛紛支持四川的保路運動,趙爾豐四面楚歌。
清朝派端方署理四川總督,帶領湖北部分新軍主力入川,趙爾豐被免。
因為湖北新軍部分主力入川,給了湖北革命黨人機會,乘機發動了辛亥革命。
四川保路運動成了「辛亥革命的導火線」。
辛亥革命爆發後,署理四川總督端方被下轄的湖北新軍所殺。
前四川總督、已調任川滇邊務大臣趙爾豐以四川總督的名義,試圖穩定四川局面。
被新軍將領誤認為是清朝的幕後黑手,秘密逮捕。
趙爾豐被公審後處決,時年六十七歲。
七、陝甘總督
1645年即順治二年,清朝設立陝西三邊總督,兼轄甘肅。
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朝,經常在西北用兵。
陝甘總督一度管轄山西、四川等地,也是為了在西北用兵方便。
1760年即乾隆二十五年,陝甘總督才成為定製。
1909年即宣統元年,陝甘總督升允反對立憲被免,伊犁將軍、根正苗紅的正黃旗人長庚調任陝甘總督。
辛亥革命爆發後,西北革命黨人在西安發動起義,並奪取了西安全城。
前陝甘總督、賦閒在西安的升允趕赴蘭州,聯合陝甘總督長庚,聚集清軍反攻西安。
然而,正當兩軍對陣激烈之時,清帝宣布退位。
長庚只能離開陝甘總督崗,返回北京,於1915年在北京去世,時年七十二歲。
升允則奔走各地,積極謀劃復辟,1931在天津年去世時,七十四歲。
六、雲貴總督。
1659年即順治十六年,清朝設雲貴總督,轄區為雲南、貴州兩省。
第一任雲貴總督是名人洪承疇。
1909年即宣統元年,前廣西巡撫、安徽鐵路礦務總理李經羲成為最後一任雲貴總督。
李經羲名不見經傳,但其叔叔大名鼎鼎——李鴻章。
李鴻章洋務運動搞了三十年,李經羲多少受了一些叔叔的影響。
李經羲在雲南興辦實業、創立講武堂,和叔叔一樣,主張憲政。
辛亥革命爆發後,蔡鍔等雲南革命黨人在昆明發動起義,成立雲南軍政府。
李經羲被軟禁。
但李經羲為人還不錯,甚至曾經有恩於蔡鍔等人。
所以蔡鍔沒有難為他,將其全家禮送出境。
清帝退位後,李經羲定居青島。
袁世凱掌權後,鑒於袁世凱和李鴻章的關係,李經羲一度擔任過袁世凱的政治會議議長、參政院參政,審計院院長等職。
1917年,黎元洪以總統名義任命李經羲為國務總理兼財政總長。
不過一周後,因為張勳發動復辟,李經羲逃離北京,從此脫離政界。
李經羲一度被戲稱為「短命總理、五日京兆」。
1925年,李經羲在上海病逝,時年六十五歲。
五、閩浙總督
1645年即順治二年,清朝設福建總督,兼管浙江。
1738南即乾隆三年,福建總督、浙江總督合併為閩浙總督。
1906年,即光緒三十二年,察哈爾都統、正白旗人松壽成為最後一任閩浙總督。辛亥革命爆發後,福州革命黨人聯合福州新軍協統許崇智,準備起義。
松壽為人比較正直,為官也比較清廉。
福州革命黨人一開始挺客氣,向松壽提出:「順應時勢、交出政權、體面下台」。松壽卻抱著忠君思想,準備與革命軍對抗到底。
然大勢所趨,革命黨的勢力,豈是松壽所能敵。
松壽的旗兵很快戰敗,但松壽堅決不投降,最後吞金自盡,為清朝盡忠了。
四、兩廣總督。
1644年即順治元年,清朝先設置了廣東總督。
1734年即雍正十二年,清朝設置了兩廣總督,轄廣東、廣西兩省。
在清朝前期,兩廣總督不算什麼重要職位。
到清朝後期,隨著列強入侵、清朝被迫開埠,香港澳門被霸占,廣東的區位優勢大大增加,兩廣總督的職務變得重要了起來。
李鴻章一度短期擔任過兩廣總督。
1910年即宣統二年,原廣西巡撫張鳴岐成為最後一任兩廣總督。
這個職務,是張通過賄賂魁閣之首、總理王大臣、慶親王奕劻而得來的。
辛亥革命爆發前夕,革命黨在廣州策劃了黃花崗起義,黃興等人差點活捉張鳴岐。
辛亥革命爆發後,作為革命黨大本營的廣東,豈甘人後。
張鳴岐被逼無奈,宣布廣東參與共和,被選舉為廣東都督。
這是典型的趕鴨子上架。
張鳴岐表面同意,卻暗地裡取走督署公款,攜全家潛逃到日本避難。
袁世凱竊取革命的勝利果實後,張鳴岐從日本回國,就像當年行賄奕劻一樣,成為袁世凱的一隻馬屁精。
張鳴岐搖身一變,成為大總統的高級顧問。
1915年,袁世凱任命張鳴岐為廣東巡按使。
袁世凱稱帝後,張鳴岐被封為一等伯爵。
袁世凱稱帝失敗,很快死去。
張鳴岐失去了靠山,鑒於其人品,幾乎已無立身之地。
先後隱居在上海、天津的租界內,不敢參與政事。
九一八事變後,張鳴岐又投靠了日本帝國主義,建立了漢奸組織,出賣國家和民族利益,無恥之極。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不到一個月,張鳴岐終於在群眾的唾罵中死去。
三、兩江總督。
1647年即順治四年,清朝設立江南江西河南三省總督
1682年即康熙二十一年,改名為兩江總督。
1856年即同治五年,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成為天下第二總督。
備註:天下第一總督當然是直隸總督。
1909年即宣統元年,張人駿被清朝任命為兩江總督。
辛亥革命爆發後,張人駿有靠山——江南提督、大名鼎鼎的北洋辮子軍統帥張勳的巡防營正在南京。
張人駿準備依靠張勳,頑抗到底。然而,革命的浪潮,張人駿和張勳都無法抵抗。
眼見局勢不可挽回,張人駿謊稱投降,然後逃往上海租界,最後避居青島,從此消失在茫茫歷史中,不見蹤跡。
但此事還沒完,革命聯軍攻破南京城後,張勳率殘兵退居徐州,繼續對抗革命軍。
清廷隨即將江南提督張勳改授為江蘇巡撫兼兩江總督、南洋大臣。
張勳才是最後一位兩江總督。
宣統帝退位,忠誠於清廷的張勳非常失落,只好投奔到舊主子袁世凱的旗下。
張勳雖然出身於北洋軍閥,但一直忠誠於清王朝,一直是復辟派。
所以,張勳並不是袁世凱的心腹,但袁世凱活著,張勳不敢提清朝復辟的事。
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1916年,袁世凱去世後,張勳打著調停府院之爭的名義率「辮子軍」北上。
上演了一出「復辟鬧劇」。復辟失敗後,張勳躲到天津,和趙爾巽一樣,張勳頗具商業頭腦,他投資實業,收穫頗豐。
1923年,張勳在天津去世,時年七十歲。
二、湖廣總督。
1644年即順治元年,清朝設立湖廣總督。
1910年即宣統二年,江蘇巡撫、蒙古貴族、正黃旗人瑞澂粉墨登場,成為最後一任湖廣總督。
辛亥革命的導火索——四川保路運動爆發後,清政府無奈之下,調部分湖北新軍入川,試圖鎮壓四川保路運動,給了湖北新軍起義的機會。
瑞澂聽到起義的消息後,立即下令全城戒嚴,搜捕革命黨人。
革命黨人決定立即起義,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武昌起義。
僅僅經過半夜的激戰,湖廣總督署即被革命黨攻破。
瑞澂乘著夜色翻牆逃至長江邊,乘軍艦從水上逃走。
狼狽逃離武昌後,瑞澂完全置清廷的命令於不顧,躲藏在上海的租界內。
清廷罷免了瑞澂所有職務,並要求將其緝拿歸案。
清廷隨後啟用袁世凱為新任湖廣總督,試圖鎮壓武昌起義。
但志在天下的袁世凱,拒不受命。
包括後來陸續被任命為湖廣總督的魏光燾、王士珍、段芝貴、段祺瑞等人,都沒有就任,瑞澂就成了最後一任湖廣總督。
害怕被清朝問罪,瑞澂又從上海潛逃至日本。
清帝退位,清朝滅亡後,瑞澂才從日本返回上海。
1915年,瑞澂在上海窮無聲息的死去,時年五十三歲。
一、直隸總督。
直隸總督為九大總督之首,設立的時間為1661年。
歷代直隸總督共七十四人,最有名的是李鴻章,擔任直隸總督達25年之久。
1911年即宣統三年,直隸總督陳夔龍反對宣統帝退位。
這就得罪了掌控朝政、正在想法迫使清帝退位的內閣總理袁世凱。
袁世凱設法擠走了陳夔龍,將張鎮芳提拔為直隸總督。
張鎮芳是河南項城人,袁世凱的老鄉。
兩人不僅是老鄉,還沾親帶故。
張鎮芳只當了十天的直隸總督——因為清帝退位了。
袁世凱成為臨時大總統後,又提拔張鎮芳為河南都督,成為河南的最高長官。
張鎮芳不僅是最後一任直隸總督,還是任期最短的直隸總督。
張鎮芳一直追隨著袁世凱,袁世凱讓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
張鎮芳積極支持袁世凱「稱帝」,是袁黨的「七凶」之一。
1916年袁世凱死後,張鎮芳又和張勳等復辟勢力,一起謀劃宣統帝復辟。
復辟失敗後,張勳出逃,張鎮芳卻被抓,被判了個無期徒刑。
有錢能使磨推鬼,張鎮芳有錢有關係,所以三個月後被釋放。
從此定居天津,不再過問政事。
1933年,張鎮芳在天津去世,時年七十一歲。
本文由寂寞火爐原創,歡迎關注、點贊、評論。
李鴻章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