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黃興、宋教仁,這三人的關係不簡單

2022-07-26     後知後覺吳

原標題:孫中山、黃興、宋教仁,這三人的關係不簡單

孫中山、黃興、宋教仁三人,是在日本結為同志的。

共同目標:推翻滿清,建立民主的資產階級共和國。

孫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興中會;

黃興宋教仁在湖南建立了華興會;

蔡元培陶成章在上海建立了光復會。

以上三會為同盟會的主要組成部分。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成立於1905年的同盟會,內部很快出現了分歧。

或者說,內部爆發了矛盾。

矛盾的導火索是「會旗之爭」。

孫中山認為,為共和革命犧牲之第一人陸浩東設計的青天白日旗,代表了先烈曾經流過的鮮血和獻出的生命,代表著自由平等和正大光明,體現了自由和民主。

黃興性格直,認為青天白日旗的日,有向日本人學習的意思,非常不妥。應該使用黃興主導設計的井字棋,井字棋代表了平均地權。

孫中山反對黃興的井字棋,認為井字棋不就是奴隸社會的井田嘛,代表了懷舊,怎麼能代表革命和未來?

兩人為此事爭的面紅耳赤,最終以黃興的讓步而結束。

黃興的鐵桿盟友宋教仁很不爽,認為孫中山:「近乎專制跋扈」。

萍瀏醴起義後,清政府施壓日本,要求抓捕孫中山。

日本政府壓力很大,但既不想得罪清政府,也不想得罪革命黨。

備註:日本政府並不是怕清政府,更不是懼怕革命黨,是自身利益使然。

日本人有小聰明,通過中間人,希望孫中山主動離開日本。

日本人給了孫中山5000元路費,另有日本支持孫中山的商人,支持了孫中山10000元,合計15000元經費。

孫中山為了起義,正是缺錢的時候,而且日本政府態度很堅決,所以就接受了日本政府的建議和這15000元經費。

這15000元經費,惹了禍。

孫中山離開日本人,只給同盟會的機關報《民報社》留了2000元經費。

孫中山用這筆錢組織的黃崗起義失敗,再加上孫中山採購的村田式快槍,在日本是已經被淘汰了的舊款槍枝,於是落下了口實。

同盟會內的「倒孫派」以章炳麟、陶成章為首。

章炳麟、陶成章認為:

一、孫中山沒骨氣。沒有向日本政府抗議、示威、爭取,便像「喪家犬」一樣灰溜溜的離開了日本。

二、孫中山沒節操。走就走了,拿人家日本人的錢做什麼?

三、孫中山沒紀律。打著同盟會旗幟得來的經費,帳目不清不楚的就跑了。

四、孫中山無能力。買被淘汰的舊槍枝,不是白白葬送革命者的生命嗎?

結論只有一個:孫中山應該辭去同盟會總理的職務。

章炳麟、陶成章為首,連續掀起了好幾撥倒孫運動。

宋教仁支持了章炳麟、陶成章的倒孫運動。

孫中山很不滿,曾嚴厲斥責章、陶二人:「不得干預軍事!」

幸好,黃興堅定的支持孫中山:

「孫總理德高望重,應傾心擁護!」

倒孫風波才算勉強過去了。

同盟會成立後,孫中山一心在南方的廣東地區發動起義;宋教仁潛往遼東地區組織起義;黃興則一直興趣盎然的幹著自己最喜愛的暗殺事業。

1907年,宋教仁在遼東失敗而返回東京,因鬱郁不得志,整日靠飲酒度日。

孫中山從檀香山偷偷潛回日本,當面批評宋教仁。對宋教仁一直支持章炳麟、陶成章非常不滿。

宋教仁、譚人鳳與孫中山爭論,認為同盟會不是你孫中山一個人的!

孫中山一氣之下,不辭而別。

宋教仁譚人鳳本就對孫中山的「專橫」不滿,再加上孫中山只在廣東地區活動,完全忽視北方和長江流域,更為不滿。

於是,在宋教仁、譚人鳳的組織下,在上海成立了同盟會中部總會。

「奉東京本部為主題,認南部分會為友邦。」

這架勢就是和孫中山的「南部分會」隔離門戶,各干各的了。

為什麼在上海成立?

因為宋教仁認為,長江流域才是革命的最佳地點。

孫中山能不氣嗎?我才是同盟會的總理啊。你們這麼干,經過我同意了嗎?甚至沒有和我打個招呼。

孫中山認為同盟會已經名存實亡,於是又建了一個中華革命黨。

只不過,一是同盟會名氣太大;二是辛亥革命已箭在弦上。

那時的中華革命黨,未被很多人所知。

本文由寂寞火爐原創,歡迎關注、點贊、評論。

宋教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d75f53f90208e2a792bc71c3cb600ff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