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6月21日,慈禧老佛爺做出了人生中最硬氣、最傻氣的一次決定:
她以光緒皇帝、大清國的名義,向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奧匈帝國、大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西班牙帝國、荷蘭殖民帝國、比利時王國等共十一國同時宣戰。
好傢夥,這是要和全世界開戰的!
翻遍世界史,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如此「氣魄」。
宣戰詔書要下發各個地方。
時任郵政大臣盛宣懷下令各地方電信局:將清廷詔書扣押,只給各地督撫觀看看。
何也?
盛宣懷不像慈禧,腦子沒發燒——向十一國宣戰,必敗無疑。
敗不可怕,大清敗的已經習慣了,但這次,搞不好要亡國滅種!
盛宣懷沒有白讀聖賢書,愛國之心是深深刻在骨子裡的。
時任兩廣總督李鴻章,則直接回電朝廷:「此亂命也,粵不奉詔」。
「亂命」是李鴻章精心選擇的一個政治術語。
李鴻章深知「若不量力而輕於一試,恐數千年文物之邦,從此已矣」。
故稱「此亂命也,粵不奉詔。」
李鴻章的幕僚劉學詢,奉命去信「敵人」孫中山:
「傅相因北方拳亂,欲以粵省獨立,思得足下為助,請速來粵協同進行。」
李鴻章在漢臣中的資格之老,無出其右者。他這一回電,激起了萬層浪。
東南各省督撫們聞風而動。
一時間,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李鴻章、閩浙總督許應騤、山東巡撫袁世凱、浙江巡撫劉樹棠、安徽巡撫王之春紛紛響應,都不奉詔。
此大事,歷史上稱為「東南互保」。
陝西巡撫端方、四川總督奎俊雖沒有加入,但也支持東南互保,同樣不奉詔。
這群實力派繞開慈禧,稱皇帝的敕令是被義和團威脅之下的「矯詔、亂命」。
認為「亂民不可用、邪術不可信,兵釁不可開」。
認為「無論北方情形如何,請列國勿進兵長江流域與各省內地;各國人民生命財產,凡在轄區之內者,決依條約保護。」。
僅僅在「宣戰」五天之後,在東南實權派重臣的支持下,由盛宣懷牽線、上海道余聯元具體辦理,與各國駐滬領事商定了「保護東南章程九款」。
一個多月後,閩浙總督許應騤與列強又簽訂了《福建互保協定》。
《東南互保章程》有九條內容(據盛宣懷記載):
一、上海租界歸各國共同保護,長江及蘇杭內地均歸各督撫保護,兩不相擾,以保全中外商 民人命產業為主。
二、上海租界共同保護章程,已另立條款。
三、長江及蘇杭內地各國商民教士產業,均歸南洋大臣劉、兩湖總督張,允認真切實保護, 並移知各省督撫及嚴飭各該文武官員一律認真保證。現已出示禁止謠言,嚴拿匪徒。
四、長江內地中國兵力已足使地方安靜,各口岸已有的外國兵輪者仍照常停泊,惟須約束人 等水手不可登岸。
五、各國以後如不待中國督撫商允,竟至多派兵輪駛入長江等處,以致百姓懷疑,借端啟釁 ,毀壞洋商教士的人命產業,事後中國不認賠償。
六、吳淞及長江各炮台,各國兵輪不可近台停泊,及緊對炮台之處,兵輪水手不可在炮台附 近地方練操,彼此免致誤犯。
七、上海製造局、火藥局一帶,各國允兵勿往游弋駐泊,及派洋兵巡捕前往,以期各不相擾 。此軍火專為防剿長江內地土匪,保護中外商民之用,設有督巡提用,各國毋庸驚疑。
八、內地如有各國洋教士及遊歷洋人,遇偏僻未經設防地方,切勿冒險前往。
九、凡租界內一切設法防護之事,均須安靜辦理,切勿張皇,以搖人心。
不僅東南地區的重臣們不聽命,朝廷重臣榮祿也反對「宣戰」。
但榮祿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地方督撫身上,因為他的武衛軍必須聽命於慈禧。
結果也讓他心寒——除了袁世凱的武右衛軍在山東,躲過一劫,其他四路武衛軍在抵抗過程中基本消耗殆盡。榮祿的實力斷崖式下降。
榮祿和李鴻章關係好,私下偷偷告訴李鴻章:「對北京的諭旨不必重視。」
很顯然,榮祿最大的敵人是端王——慈禧一直想立端王載漪之子為帝。
東南互保,是各地實力派漢族大人物,首次公然反抗滿人朝廷。
這些實權派開始認為:慈禧已不能繼續維持清帝國的秩序,可能要完蛋。
東南互保,讓清廷威信掃地,讓中央政府的虛弱昭示天下、一覽無遺。
軍閥化從此正式開始——各省及各實力人物紛紛開始籌建自己的武裝。
最典型的例子:袁世凱的北洋軍閥、陸榮廷的廣西桂系等。
到辛亥革命時,為此軍閥化過程的結束,也是民國軍閥時代的開始。
對於「東南互保」,有觀點認為,這群重臣為了維護自身利益,與洋人勾結,置國家利益於不顧,是一種賣國行徑。
然而,不妨換一種觀點:東南互保至少起到了保境安民,為國家保存了一定實力。
讓最富庶繁華之地、為數不多的新式工商業最集中之地,免於戰火。
東南半壁未睹烽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當時,湖廣總督張之洞甚至提出了「李鴻章大總統」的方案:
一旦北京不保,共同推舉李鴻章出任「總統」,以主持大局。
可見,漢人的權臣們,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最好的準備。
(未完待續)
八國聯軍進北京
本文由寂寞火爐原創,歡迎關注、點贊、評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1a3b194a88c7bdd67e8d14508eb7ffa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