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帶孩子究竟是好是壞?家長要學會分清利弊,與老人合力帶娃

2019-09-25     媽寶園

《媽寶園》,一群智慧媽媽陪著寶長大,沒有華麗的句子,和你分享生活中育兒的故事!歡迎大家加入媽寶的圈子,一起探討!當媽那些事兒

老人帶孩子究竟是好是壞?家長要學會分清利弊,與老人合力帶娃

在現代生活中,很多年輕的媽媽在生育後就會很快投入到工作中,這時照顧孩子的任務就落到了家中老人的身上。但是兩代人的觀念差異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分歧也會時有發生。

隔壁小蔡家的孩子寧寧2歲了,從孩子出生開始,就一直是奶奶幫忙照顧。但是我最近發現都是小蔡自己在照顧孩子,一問才知道,原來孩子奶奶在三天前回老家了。

小蔡說,孩子奶奶來照顧孩子,她很感激,所以對於生活上的一些小細節,她也是能忽略就忽略,儘量不和老人發生爭執。但是最近發生的一些事情實在讓她忍無可忍了。

原來,孩子逐漸長大,開始吃輔食了,孩子奶奶就照著以前的老方法,將自己咀嚼過的食物喂給孩子,小蔡三番兩次的勸阻,都收效甚微,終於和老人發生了嚴重的爭吵。

類似的問題相信很多家庭都會遇到,孩子的父母忙於工作,老人又年事已高,這樣的情況使得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的問題。

一、老人幫忙帶孩子有哪些弊端

體力有限,孩子行動受到限制

因為年紀原因,老年人的體力在不斷的下降,而孩子的體力卻在一天天的增強。這就造成了一種矛盾的局面,很多時候老年人行動上的不便會對孩子的行為造成限制。

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情景,老人追著孩子到處跑,不一會就累的氣喘吁吁,為了保證孩子的安全,他們就將孩子護在懷中。

這樣一來,雖然孩子的安全得到了保障,但是失去了很多遊戲的機會,有些孩子在老人過度的看護之下,變得不愛走路,變得懶惰。

觀念陳舊,無法給孩子與時俱進的教育

有些老人的育兒觀念比較陳舊,並且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雖然用老舊的方法也能讓孩子長大,但是卻不能科學的長大。

時代不同,孩子所處的環境不同,接觸的事物也不同,如果一味的用陳舊的觀念來對抗新式的教育,勢必會產生矛盾,甚至發生危險。

幾個月前,在山東濟寧,一位老人帶著孩子橫穿馬路,被一輛計程車撞翻在地,所幸的是三輪車上的老人和孩子只是輕傷,沒有生命危險。

在老人橫穿的路口,其實有一個很明顯的讓行標誌,但是老人說自己沒有看到,以前過這條馬路沒有什麼標誌,也不需要讓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但是觀點陳舊錯誤又不能及時認清,及時更改,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就會發生很多的問題。

寵愛過度,孩子變得驕縱

很多老人在帶孩子的時候,會給孩子過度的寵愛,幫孩子做好一切,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這種方式看似是愛孩子,卻會讓孩子養成驕縱的習慣,失去責任心。

記得朋友小文跟我說過,她有一次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因為和孩子觀念不統一,孩子就狠狠的打了自己一拳,小文感到很差異,因為她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從來沒有過這種暴力行為。

問了孩子的爺爺才知道,原來孩子和爺爺在家的時候,會玩「打人遊戲」,有時候孩子即使把爺爺打的很疼,爺爺也會寵愛的說著「不疼,不疼,很好玩」。

小文知道這是老人寵愛孩子的一種行形式,但是長期下去,孩子勢必會養成不良的習慣。

其實,老人帶孩子也並不是全無益處,很多老年人願意接受新的知識,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會與時俱進,父母不要一味的否定老人,有這樣幾種老人他們帶出的孩子也是很優秀的。

二、什麼樣的老人能帶出優秀的孩子

身體健康,心態良好

老人身體健康,在照顧孩子的時候不會覺得那麼勞累,也能及時跟上孩子的一些動作,降低孩子發生危險的機率。

除了身體上的健康,心態理上的健康也很重要。擁有好心態的老人,能夠接受科學的育兒方式,不會固執己見的用傳統的方法來解決一切問題。

適當寵愛,但不溺愛

老人寵愛孩子是很正常的現象,只要這種愛不是溺愛,父母就不必過分的擔心。能分清寵愛和溺愛的老人,他們會幫助家長一起去教育孩子,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不會一味的包容。

這樣的老人能夠守護父母的教育成果,而不會以寵愛之名去破壞父母的教育成果。他們知道孩子什麼時候該寵愛,什麼時候該批評,對孩子的成長能起到正面的幫助。

性格開朗,喜愛運動

由於體力有限,很多老人在帶孩子的時候喜歡讓孩子一直呆在家中,這樣雖然保證了孩子的安全,但是對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是不利的。

如果老人喜歡運動,性格比較開朗的話,就能多帶孩子出去走走看看,接觸大自然,遇到陌生人,也能告訴孩子如何去交流。

老人帶孩子確實會有一些弊端,但這其中的一些不利因素是可以通過家長和老人的共同努力來化解的,家長要正確認識老人帶孩子這件事情,與老人合力帶娃。

三、家長要分清利弊,與老人合力帶娃

教育家盧梭說過,「我們對兒童一點也不了解,用我們的錯誤觀念進行教育,越來越走入歧途」。教育的過程也是探索的過程,家長和老人要聯起手來,讓教育越來越合理化。

學會感恩,發現老人的功勞

對於老人的幫助,家長首先要學會感恩,其實老人是沒有義務幫忙帶孩子的,老人帶孩子是出於一份愛,也是出於一份責任心。

關於感恩老人這件事,同事李姐教了我一個好方法,她說自己家的孩子一直都是婆婆幫忙帶著,她平時工作忙沒有時間,但是每到周末的時候,她都會去給婆婆買一件小禮物,可能是一條圍巾,也可能是婆婆喜歡的水果,雖然禮物並不貴重,但是婆婆每次都是喜笑顏開,對孩子的照顧也越來越細緻。

老人照顧孩子也很辛苦,在生活中,家長可以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感激,多關心老人的需求,讓雙方的關係更融洽。

及時交流,多做有效溝通

很多時候,家長與老人在教育孩子上的矛盾是因為沒有及時溝通引起的,當家長看見老人用自己無法接受的方式帶孩子的時候,往往會將情緒一股腦的發泄出來,導致雙方關係越來越差,各自堅持己見不肯妥協。

當教育方式發現分歧的時候,二者可以坐下來談談,分析一下孩子的行為,看看到底哪一種方式更適合孩子。

比如有些老人堅持給孩子用尿布,不肯用紙尿褲,認為對寶寶的皮膚不好,這時候家長可以讓老人先嘗試一下,看看這種方式是不是真的會對寶寶造成傷害,或者讓老人看看生活中真實的例子。當老人認識到自己觀念錯誤後,他們也會做出改變。

就事論事,不要推卸責任

如果老人在帶娃時發生了危險,或者做出了不正確的事,家長要就這一件事進行分析,不要因為一件事全盤否定了老人的功勞,讓老人寒心。

就像前文說道的鄰居小蔡,因為老人喂孩子的問題,否定了老人兩年來帶孩子的功勞,與老人發生激烈的爭吵,造成了娃無人可帶的局面。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出現一些小問題是在所難免的事情,出現問題後家長與老人要理智的交流,不要讓自己被情緒控制,也不要將孩子帶到矛盾的漩渦中來。

藉助權威,帶老人學習新知識

前段時間,有教育機構的專家在附近做了關於如何教育孩子的講座,朋友小程帶著家裡的老人一起去聽了。她說聽完講座後,老人的教育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也認識到自己之前很多的方法是錯誤的,正在努力的改正。

在網際網路時代,學習知識的途徑是很多的,家長可以藉助權威的力量讓老人學習新的知識,新的教育方法,並運用到實際的帶孩子工作中去。

雖然家長與老人在教育觀念上會發生很多的衝突,但好在大家的方向是一致的,就是希望給孩子更多的愛,更好的教育。因此家長與老人要共同努力,多溝通,多總結,多學習,合力帶娃,實現家長、老人、孩子的三贏。

互動話題:大家的家中是老人帶孩子嗎?大家對於老人帶孩子有什麼看法嗎?歡迎分享。

本文中的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歡迎分享收藏!謝絕抄襲!

本文章《媽寶園》原創,歡迎關注或者點贊點評轉發文章。歡迎大家一起在下方多多留言交流育兒經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XyEhjm0BMH2_cNUgLb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