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該怎麼正確的美?化妝、美容,成年人式精緻對孩子傷害幾何?

2019-11-11     媽寶園

《媽寶園》,一群智慧媽媽陪著寶長大,沒有華麗的句子,和你分享生活中育兒的故事!歡迎大家加入媽寶的圈子,一起探討!當媽那些事兒

化妝、美容,成年人式精緻對孩子傷害幾何,孩子該怎麼正確的美

愛美之心每一個人都有,尤其是對於女孩子來說,她們往往在很小的時候,就喜歡拿著鏡子照一照,模仿媽媽化妝的動作。懂得追求美固然是好的,但是這種美如果錯了位,就會給孩子帶來災難性的傷害。

在韓國,有一個叫李恩采的童星,小女孩因有著美麗的外表被星探發現,開始了拍廣告生涯。恩采媽媽為了將女兒打扮的更精緻,從孩子6歲起就開始為其化濃妝、做頭髮。

美麗的外表讓恩採收獲了大批的粉絲,但是孩子的身高上卻一直比同齡人矮一些,孩子12歲時,媽媽帶去做了檢查,竟發現孩子骨齡已經達到了16歲,幾乎沒有長高的可能了。

其實對於小孩子來說,最美的就是他們一抹無邪的笑顏,但是很多孩子卻忽視了這種天然的東西,走上精緻裝扮自己的道路。

一、化妝、美容,孩子為何執著於這樣的美

1.盲目模仿,我要和媽媽一樣美

媽媽是孩子的第一任美學課老師,很多孩子都是從媽媽那裡知道了什麼是化妝,什麼是美容,並且盲目的跟隨模仿,拿著化妝品在臉上塗一塗,畫一畫,認為這樣就能和媽媽一樣美了。對於孩子的這種行為,很多家長也持支持態度,並且讓孩子成為自己的美容夥伴。

為了滿足孩子的這種模仿慾望,市場上還誕生了專門的兒童美容機構,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去敷面膜,做美甲。調查顯示,這樣的機構中不乏4、5歲的小孩子。

當孩子習慣這種不符合年齡的美,他們就會認為這種形式的美才是正常的,從而不斷在自己的臉上加碼,越來越迷戀成年人式的精緻。

2.網絡傳播,看臉世界孩子成為「顏控」

在數字化時代,網絡也成為了孩子們獲取外界信息的重要工具,孩子會關注那些同齡人都在做些什麼。

當受到追捧小模特、小童星這樣角色不斷的進入孩子的視線,孩子不免會產生羨慕的情緒,會希望成為和他們一樣優秀的人。於是他們開始從臉上著手,希望把自己打扮的更漂亮。

孩子有了審美意識其實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不符合年齡的審美卻會給孩子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甚至讓孩子丟棄屬於他們的童真。

二、成年人式精緻對孩子有幾多傷害

教育家盧梭在曾說過,「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次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

而成年人式的精緻正是打亂這個秩序的利器。

1.成年人式精緻影響孩子交際

悅悅今年6歲,是一個剛上1年紀的小朋友,一天媽媽心血來潮給悅悅化了妝,悅悅覺得好看,便這樣去上課了。

但是放學回家後,悅悅卻一臉的不開心,經過詢問媽媽才知道,原來因為孩子化了妝,被同學起了難聽的外號,稱悅悅是天山童姥。

試想一下,當一群素顏的孩子中忽然出現了一個濃妝艷抹的小朋友,大家的態度肯定不是羨慕,而是排斥,化妝的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社交將會受到影響。

2.成年人式精緻讓孩子性早熟

前面說到的韓國童星李恩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為長期使用化妝品,導致骨齡增加,僅12歲卻面臨再也不能長高的噩夢。

無獨有偶,早在2016年,人民日報就報道過一個叫蔓蔓的小女孩,她從5歲起開始使用化妝品,因化妝品中所含激素過量,孩子患上了矮小症,13歲時停止了生長。

對於使用化妝品,醫生這樣說「兒童長期接觸含有激素的化妝品,易導致身材矮小,甚至智力遲鈍」。

3.成年人式精緻摧殘孩子心理

如果家長經常把孩子裝扮的和成年人一樣精緻,那麼他們在心理上可能就會默認,我是個大人了,我能做大人做的事了。

長期下去,他們失去了孩子的童真,總是想方設法的融入成年人的世界中,說話做事也開始模仿成年人。

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如果超速前進,他們的心理上就會發生畸變,長期下去,孩子可能會因為得到大量讚美而變得自負,也可能會因為遭受到異樣眼光而變得自卑。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胭脂寇粉,難免俗氣。孩子可以追求美,但是具體怎樣美,還需要家長來正確的引導。

三、孩子應該怎樣正確的美

除了智商與情商之外,還有一個詞語,叫做美商,什麼是美商呢,就是指一個人對美的理解能力,對自我形象的關注度。對於孩子來說,並不是精緻的裝扮就能提升他們的美商,而是要從多個角度讓孩子樹立對美的正確態度。

1.孩子的氣質比美貌更重要

前一段時間,54歲的鞏俐憑藉良好的身材和氣質在威尼斯電影節又火了一把,很多人感嘆,歲月帶走了一個人的容貌,卻帶不走她身上的氣質。

孩子的氣質也是需要培養的,家長不要因為專注於孩子的容貌,就忽略了氣質的培養,孩子的氣質藏在他的一言一行中。

前幾天,朋友帶著5歲的孩子來我家中做客,孩子一進門便往裡闖,在媽媽的呵斥下,才又去換了鞋子。

進門後,孩子便跳上了沙發,在沙發上不斷的蹦蹦跳跳,玩累了,就隨處看看有沒有什麼好玩的東西。

我想,大多數人都不會喜歡這樣的孩子吧,即使孩子穿著大牌的服裝,有著可愛的臉蛋,但是他的一些行為還是會給人留下極壞的印象。

家長在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多教一教孩子該如何說話,如何表達情感,告訴孩子什麼才是正確的社交禮儀,讓孩子先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好,他們的氣質才能一點一點的提升。

2.別剝奪孩子追求美的權利

央視主持人董卿曾分享過自己的經歷,她說小的時候,父親不允許她照鏡子,也不讓媽媽給她買新衣服,她的課餘生活只能看書。她分享這段經歷的時候,語氣中帶著一些無奈。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這種方式確實有些極端了,孩子在2至6歲進入了審美的敏感期,會自己去探索美的含義,家長此時不應該剝奪孩子追求美的權利。

家長可以用科學的方式去助力孩子的這種探索,比如每天早上給孩子多準備幾套衣服,讓孩子自己挑選要穿哪一套,或者是讓孩子自己選擇她要梳的髮型。

在這一階段,女孩子可能會對家長的化妝品十分感興趣,這時候家長不要用強硬的態度和孩子對峙,而是要讓孩子知道這些化妝品是大人的專屬,分享一些例子讓孩子知道化妝品的危害,讓孩子明白什麼樣的美才是屬於自己的。

3.讓孩子正視自己的不完美

並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有著姣好的面容,也有一些孩子會存在一些缺陷,對於這些缺陷,遮蓋不如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不完美。

李亞鵬的女兒李嫣患有先天唇齶裂,在接受了幾次手術後還是能明顯的看到一些缺憾,但是小女孩非常的自信。

在女兒還很小的時候,李亞鵬就對女兒說「如果別人用奇怪的眼神看著你,你可以坦然的看回去」。李嫣確實也是這樣做的,在她的臉上我們看不到自卑,看到的都是陽光和美好。

家長要讓孩子知道的是,每一個人生來都是不同的,我們要學習別人的優點,同時也要正是自己的不完美,只有自己接納和喜歡自己,別人才能給你更多的愛。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對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審美教育的核心,是審美修養的要點。沒有這種修養,人的感情對於生活中的一切美好和高尚的東西會無動於衷。」

美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對於孩子來說也是如此,但是孩子的美不是成年人式的精修,也不是一抹成熟的微笑,而是一種屬於孩子的氣質,一種正確的認識,一種敢於正視自己不完美的態度。

過早的將孩子推向成年人式的精緻海洋,只會讓孩子溺水,讓孩子在屬於自己的美學世界中穩穩向前走,才能讓孩子真正與美成為朋友。

互動話題:大家有給孩子化妝的習慣嗎?大家覺得孩子應該怎樣正確的美?歡迎分享。

本文中的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歡迎分享收藏!謝絕抄襲!

本文章《媽寶園》原創,歡迎關注或者點贊點評轉發文章。歡迎大家一起在下方多多留言交流育兒經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F404XW4BMH2_cNUgV3I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