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理性消費,是家長的必修課,這篇文章可以幫到你

2019-11-19     媽寶園

《媽寶園》,一群智慧媽媽陪著寶長大,沒有華麗的句子,和你分享生活中育兒的故事!歡迎大家加入媽寶的圈子,一起探討!當媽那些事兒

教育孩子理性消費,是家長的必修課,這篇文章可以幫到你

前段時間看到了一則新聞,在雙11,也就是11月10日晚,有一位姓王的男士站在33層樓高的天台上準備輕生,警察把他救下來後,他告訴警察說:他的妻子在去年欠下20萬元的網貸,他努力拚命的掙了一年的錢,終於為愛妻還上了網貸,老公和朋友們都勸他妻子消費要理性,不要無止境的買東西,可是王先生的妻子依舊不聽勸。由於老公一個人上班,老婆暫時沒有工作,家裡的經濟負擔全部落在了老公一個人的頭上,看到這則新聞,不禁很感慨文章中的這位女性購物的慾望真是太強烈了,現在有多少的已經成為母親的人選擇了節約自己,但是在孩子的方面,卻花錢十分的大方。

上個周末帶女兒上舞蹈培訓課的時候,在門口碰到了一位兩歲多的小孩,在商店門口哭鬧。原來是他想要一個吃的,但是媽媽不給他買,於是他就坐在商店門口非常的生氣,邊哭邊跟媽媽說著:你為什麼不給我買?如果是我爸爸在,爸爸一定會給我買的。當時孩子的媽媽氣得臉都紅了,站在那裡一聲不吭,任由孩子在地下哭鬧,下了決心就是不給孩子買,可是倔強的孩子躺在地下一直與媽媽抗衡著,我繼續帶著女兒去練習跳舞,女兒一個小時的課程結束後,當我領著女兒走出培訓教室的時候,驚訝地發現那位媽媽和她兩歲的孩子依舊坐在那裡僵持著。

也有不少人上去勸說,這是何必呢,給孩子買了就是了,那位媽媽說:家裡的爸爸、爺爺、奶奶都慣著孩子,如果我在繼續慣著孩子,寵著孩子,再不給他一些壓力的話,那麼,今後孩子將會無法無天了,雖然現在孩子要的這個東西是一個很小的錢就可買到的,但是長大之後呢?他就會不屑於這些小錢,就會向大人要更多的錢,大到這個家庭無法承受的時候,後悔就來不及了。

聽到這位媽媽說的話,我感到非常的認同,這個男孩兒家裡至少會因為有這樣一位理性的媽媽,孩子的未來不會變得太差,所以經過這件事情我也我也想到了,為什麼總是說媽媽強大了、孩子才會強大,孩子今後路走得好不好,主要原因就是看媽媽的重要性。雖然對於女性來說這樣不公平,但是一個媽媽在一個家庭和孩子成長有著非常的重要性。

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都已經變好了,特別是有很多6個家長養一個孩子的情況也已經非常多了,我身邊就不乏有這樣的家庭,從孩子在媽媽肚子裡面的時候,媽媽就開始為肚子裡的孩子進行消費,去聽音樂會、去進行胎教。等到孩子出生後,小到紙尿褲,大到奶粉,全是以全球第一好為標籤為孩子準備的,當然有些家庭是很有錢,也願意為孩子做這些,可是有一些家庭屬於工薪階級還是願意把最好的都給孩子,那麼我想應該非常容易養出白眼狼孩子和沒有消費觀念的孩子。

關於對孩子理性消費,家長應該如何做?

1、想要家長理性給孩子消費,那麼家長自己首先就應該是一個可以理性消費的人。應該選擇最適合孩子的東西去購買,而並非最貴的東西去購買,因為畢竟貴的東西未必適合孩子,只有適合孩子身體體質的東西才是最重要的,比如說紙尿褲,你買三塊錢一張的紙尿褲,如果用的感覺跟兩塊錢一張的紙尿褲是一樣的,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可以把這每張紙尿褲省下來的一塊錢給孩子積攢起來做其他用途呢?再比如有的媽媽喜歡買全球最好的奶粉,全球最貴的奶粉,可是那些所謂的全球最好的奶粉和最貴的奶粉未必就能適合你自己孩子的體質,所以為孩子選擇奶粉紙尿褲,就應該選擇合適孩子的為好,千萬不可因為自己的虛榮心攀比。

2、有的家長是對孩子想要的東西有求必應,要月亮摘月亮,要星星摘星星。只要能夠滿足他讓他開心,那麼錢絕對不是問題,我身邊就有這樣一位女孩,小時候父母對她非常寵愛,就是屬於我上面說的要什麼給什麼的人。如果父母一次不給他就會拚命哭鬧,直到父母妥協為止,時間久了他就摸透父母的個性了,於是他要的東西越來越多,越來越好,越來越貴,在去年他獨自一人去澳大利亞學習,打電話給正在國內的父母,要一件貴重的東西,父母不允許不給他錢,於是他就選擇了關機。

在國內的父母特別的著急,不知道應該怎麼聯繫上孩子,特別是現在出國留學經常遇險的事故,所以,作為父母就更加擔心了,拚命給孩子打電話,好在第2天孩子把手機打開了,父母聯繫到了他。孩子跟父母說:如果你不給我,我就繼續關機,讓你們沒有我的下落。父母們害怕孩子在異鄉有什麼閃失,於是只好再一次對孩子可妥協了。想著自己的孩子變成這樣子,家長十分痛心,但是孩子之所以變成這樣,難道家長就沒有責任嗎?

3、勇敢對孩子說不,不要過多的溺愛孩子,如果可以的話,建議父母選擇多多陪伴孩子,不要讓上一代人陪伴孩子太多。畢竟上一代人對自己孫子、孫女的溺愛,可能已經超出了我們這代人的想像。

如何養成孩子的正確消費觀

1、告訴孩子一次只能選擇一樣的東西,有的孩子進了超市之後看到這也想買那也想買,若是心疼家長的孩子,會選擇通通把孩子喜歡的東西包攬回家,其實這不是愛孩子,這恰恰是害了孩子,可以告訴孩子選擇你最喜歡的一樣,我們帶回家。孩子可能會出現哭鬧的情況,這時候家長可以蹲下來安靜的跟他講解。這樣孩子時間久了孩子就會養成習慣,以後到了超市只選擇一樣東西帶回家,這是對孩子理性消費培養的第1步。

2、在家長與孩子一起進行購物的時候,可以購物之前,先告訴孩子,我們這次去購物是需要買一些什麼,而且為什麼買這些東西,我們將用在家裡的什麼地方,讓孩子對事物的用途有所概念,如果當孩子吵鬧著說要一些不理性消費時購買的東西的時候,你也可以質問他,我們為什麼要買這些東西,這些東西對你有什麼用處,讓孩子自己思考,如果孩子想明白這些東西,可能只是自己暫時想要,但是拿回家之後未必真的對他自己有什麼幫助,那麼孩子就會選擇放下這個玩具,這樣做也是幫助孩子理性消費的一個重要步驟。

3、如果對於稍微大一點的孩子,可以讓孩子作為家裡的財務管家,告訴孩子今天我們可能需要做一些什麼事情,大概需要花多少錢,由孩子去支配這個錢的支出,這樣孩子既對金錢有了概念又可以親身經歷到錢從手中從手中流之快,要讓孩子對金錢和消費觀有概念,千萬不要孩子拿錢去買了自己喜歡的東西或是玩具,家長實在沒有辦法了就繼續拿錢出來提供給孩子。

這樣做的話,對教育孩子的消費觀就毫無意義了,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家長如果看到孩子錢快花完了,那麼家長可以提醒孩子留下回家坐車的錢還有吃飯的錢,如果孩子買了玩具沒有錢吃飯,那就只有餓肚子讓孩子對吃重要還是玩具重要有一個概念。因為孩子的心理不知道什麼是重要的,果斷的認為他自己想要的東西才是重要,所以一定讓孩子明白什麼重要、什麼其次、什麼最不重要這樣的順序。

孩子比大人想像中要理性多了,所以,培養孩子的理財觀念需要儘早,不要等到五、六歲孩子已經有自己的意識,你也已經給孩子養成不良消費觀的習慣的時候,改就已經來不及了,所以對於孩子消費觀的控制,家長是越早干預越好,並且家長應該在消費方面以身作則,孩子看到了你勤儉持家,節約的一面,那麼孩子每天跟你相處,耳濡目染,自然也會逐漸成為一個理性消費的人。改變很痛苦,但是若因為改變家庭變得更和諧更美好,那麼改變就是正確的事情。

互動話題:大家對於應該如何給孩子建立消費觀有什麼看法呢?對於如何做好孩子消費觀的注意事項有哪些建議呢?歡迎分享。

本文中的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歡迎分享收藏!謝絕抄襲!

本文章《媽寶園》原創,歡迎關注或者點贊點評轉發文章。歡迎大家一起在下方多多留言交流育兒經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5-89lW4BMH2_cNUgxH6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