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雪是個80後外企白領,現在育有可愛的女兒一枚。因為頭胎是女兒,且家境優渥,年齡適宜,周圍不少人都勸她再生一個:「多生一個,兩個孩子有個伴多好啊。」「最好是一男一女,湊成一個好字才完美。」「別人是生得起養不起,你這種無憂無慮的,趕緊的!」但儘管周圍的人異口同聲,林雪依然很堅持自己的決定,不要二胎。當她說出自己只生一娃的理由,我卻也忍不
理由一、生二娃身體壓力難承受
林雪說自己特別需要睡眠,生娃前每天十點就要睡覺,一缺覺就整個人渾渾噩噩,像丟了魂似的。生娃後,本著對娃負責任的態度,她沒有讓娃跟老人睡,堅持和娃一起睡,娃兩歲前她幾乎每晚都被迫地頻繁夜醒,身體雖是勉強接受了這種睡眠不足的節奏,代價卻是由於睡眠問題導致身體內分泌失調,不斷變胖,胖得一發不可收拾。
現在娃剛滿兩歲,可以睡整覺,她剛從娃的不用夜奶、不用夜醒中解放,若再來重複一次,且這次的壓力是雙重疊加(大寶+二寶),那她想要好好睡個覺的夢想只會再次破碎,她的身體將長期處在內分泌失衡的狀態, 她想要瘦身成功、重回顏值巔峰的計劃將再次擱淺,那她可能會因此抑鬱。
作為一名80後媽媽,林雪的自主意識更強,她覺得只有媽媽的狀態好了,才能把娃真正帶好。一味地要求媽媽多生娃,不考慮媽媽的現實狀態和承受能力,不失為一種摧殘。
理由二、家人都不願意成為帶娃主力
和很多同齡的爸爸媽媽一樣,林雪和老公都是獨生子女,兩個人都是在「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家庭環境下長大,他們更自我,更追求自己的獨立空間和生活質量。在帶娃這件事上,他們儘可能給娃高質量的陪伴,卻也經常互相推諉來贏得一些「自己的時間」,一娃尚且如此,二娃更難想像。
再說說老人,林雪的公公婆婆都是體制內的人員,已經習慣了朝九晚五的瀟洒日子,當娃限制了他們的生活自由,比如買菜要帶著娃、看電視要避著娃、做飯也要看著娃,他們對自己晚年質量受到影響也頗有微詞,每天林雪一下班回家就趕緊把娃「還給她」,趕緊「偷得浮生半日閒」。
當家裡所有人都不喜歡帶娃,如果多生一個,那自然所有的重擔最後都會落在「更在乎」娃的媽媽身上,同時還有忍受多方的不滿和壓力,媽媽又何必自己挖坑呢?
理由三、看慣了身邊兄弟姐妹反目
當身邊人都在說「兄弟姐妹互相有個照應」的時候,林雪卻想起了老家的兩個反面例
大伯家兩兄弟,成家前兄弟感情深厚,成家後兩人關係卻為了各自小家庭的利益而劍拔弩張,天天互相攀比,明爭暗鬥。父母只要給其中一個買了啥,另一個也立馬要一份,否則家裡立馬就火藥味濃厚,妯娌之間也是互相比較,各自想法拉攏其他親戚站隊,日子過得極不舒坦。
堂姨家隔壁有兩兄弟一女兒,父親用大半生心血蓋了一棟五層樓房,因為沒裝電梯,兄弟倆為了誰住低樓層爭得面紅耳赤,幾次都差點打起來,最後和解,把腿腳不好的父親安排在最頂樓。父親沒法爬樓梯只能住破廟,女兒看不下去,才將父親接走,租了個電梯房給他住。
看看這兩個例子,再想想那些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除了沒走上正途的少數人,大部分人從小感受到父母滿滿的愛,長大後也用這滿滿的愛回饋父母,倒是其樂融融。
理由四、不願意失去自我提升的機會
生孩子容易,養孩子難。多一個孩子,就意味著多一份心血與付出,每一天的時間都會被安排得滿滿當當,不是上班就是帶娃,甚至想偷懶一會兒的功夫都沒有,如此女人就完全沒有時間和機會來自我提升和成長,甚至還可能因此陷入危機。
如今的婚姻已不同於我們的父母輩,絕大多數人都沒有以往那種「嫁人就是要一輩子」的傳統觀念,兩個人搭夥過日子,開心就一起過,不開心就直接分開,不再過多顧慮家人的看法、孩子的感受、再婚的艱難。這種情況下,女人保持清醒,不忘自我提升就非常重要。否則,當你起早摸黑為了家庭熬成黃臉婆,老公卻被外面的小妖精給勾了魂,豈不是得不償失?
女人,特別是結果有娃的女人,最需要保持人間清醒,付出也是要得體的付出,有價值的付出,而不是把自己當成生孩子的機器,苦了自己又坑了娃。
如上這幾點,是不是也說到你心坎里了?快來評論區說出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