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堅持晚上跳繩身體會有什麼變化?

2022-08-04   Garmin佳明

原標題:長期堅持晚上跳繩身體會有什麼變化?

跳繩是非常好的運動,可有氧、可爆發,如果用不同的方式來跳繩,能夠鍛鍊到身體的各種能力。我們一般說的跳繩,是那種不講究太快速度的跳繩,需要跳很長時間,多數也是為了減脂。跳繩的減脂效果不錯,且需要的場地很小,居家或樓下就可以操作。不少跑者也會把跳繩作為交叉訓練來幫助提升身體力量和協調性。長期堅持跳繩,對提升健康指數、保持活力相當有效。

跳繩綜合鍛鍊到快肌纖維和慢肌纖維

人的身體很奇妙,骨骼肌大致可以分為快肌纖維和慢肌纖維。大多數快肌纖維都在肌肉群的外層,慢肌纖維多在肌肉群裡層。以小腿為例,外層的腓腸肌快肌纖維比例很大,而深層的比目魚肌多由慢肌纖維組成。

慢肌纖維主要是為了「日常對抗重力」,需要長期保持可收縮的能力,慢肌纖維周圍的毛細血管網豐富,含較多的肌紅蛋白和較多的線粒體,且線粒體的體積較大,肌肉呈紅色,也叫紅肌。紅肌收縮速度慢但是很耐久。

快肌纖維的生存意義主要是為了「戰或逃」,有更大的力量和更快的反應速度,但是耐力比較差。快肌纖維肌漿中的肌紅蛋白及線粒體較紅肌纖維少,肌肉呈淡紅色,也叫白肌

  • 快肌纖維的特徵是收縮速度,力量,主要由無氧代謝提供短期能量,不具備耐力慢肌纖維的特徵是收縮速度,力量,能夠很好地利用氧氣具有耐力

跳繩和跑步相比,要有更多的垂直振幅,對爆發力的要求變得很高。所以跳繩時,強度會比同樣時間內的慢跑更大,單位時間內的熱量消耗也更多。由於跳繩會有更多快肌纖維參與,所以往往很難連續跳很久,一般都是跳幾百下休息一陣子再繼續。跳繩訓練,混合耐力訓練和力量訓練於一體,加上上肢搖動跳繩,幾乎全身的骨骼肌都要參與。

有一點值得注意,因為跳繩有更多的快肌纖維參與,快肌纖維本身就粗,速度訓練和力量訓練都能有效提高快肌纖維的橫截面,所以小腿的腓腸肌(俗稱小腿肚)通過跳繩很容易變得發達。如果不想小腿肚太粗壯,一定要注意跳繩之後的拉伸。

跳繩對身體核心肌群貢獻巨大

堅持跳繩,會讓身體的核心肌群變強。通過腿部彈跳、手搖跳繩且協調地每一下都有節奏地跳過,其實是很需要身體整體反映的,核心肌群關乎到上下肢運動的協調性,動作不脫節需要強大的核心肌群。

核心肌群一種非常重要的鍛鍊,就是在動態中快速調整和保持身體姿態,而跳繩恰恰可以讓核心肌群變得敏銳。我們常說,老年人最怕的就是跌倒,如果年輕時候多練跳繩,身體的協調性就會打下牢固基礎,效益是長久的。

跳繩對減少內臟脂肪貢獻巨大

長期跳繩,身體就會適應跳繩的節奏,並且對自身做出優化。用長時間跳躍,為了適應這種「環境」,身體就會向著增加力量、減少體重的方向來優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比較少會看到一個大體重的人善於跳躍。

總的來說,跳繩混合了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除了運動時消耗脂肪,運動後「修復身體」時也在持續消耗脂肪。而內臟脂肪在這樣的運動中是最容易消耗的。如果每天都跳繩,加上飲食控制,皮下脂肪也能有效減少。

多種變化的跳繩方式鍛鍊身體綜合能力

如果開始跳繩經常失敗,也可以從徒手跳繩開始,就像無實物表演一樣。先把彈跳力練好,然後是臂力,最後組合協調,跳繩功成。

  • 儘量以前腳掌落地的方式進行,這樣能很好地利用到身體自身的減震功能。應該避免腳後跟落地,腳後跟幾乎沒啥減震功能,腳跟落地容易讓震動直接傳到到膝蓋,造成受傷。膝關節保持微曲,任何彈跳動作都需要膝蓋部分微曲,大腿肌群的發力/減震功能才得到發揮。

花式跳繩還可以提高全身協調性。正跳,反跳,交叉跳,雙搖,單腳跳,交換腳跳。可以綜合開發。

不適合的人群

跳繩運動比跑步運動的強度大很多。跑步如果力量不夠,慢下來就跟走差不多,甚至可以腿只抬起一點點,「拖著步子跑」,這樣都不需要太多的腿部力量。

但是跳繩不行,需要越過繩子,這個被限定的高度需要的努力就更大、且持久。雖然理論來講,人有跳多高的水平,就有在此高度落地的能力,但還是要注意長時間疲勞也會逐漸動作變形。

大體重的人一定要謹慎。體重過大,跳躍後的衝擊力不可小覷,長時間跳繩會增加膝關節、踝關節受傷的風險。體重大的人群可以選擇游泳、快走等對身體壓力沒那麼大的運動,等稍微瘦下來再跳。

另外跳繩會很快的提升心率,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需要遵醫囑進行鍛鍊或考慮別的適合的項目。

總之,跳繩對身體的鍛鍊非常綜合,肌肉鍛鍊全面,快肌纖維、慢肌纖維都有涉及。訓練的強度夠大且綜合,有氧能力、力量效果都能有充分體現。減肥效果也超棒。長期跳繩,周身的神經敏捷度也會高於一般人,會讓人更加有活力。跳繩這種好運動,值得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