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身體出現這些症狀,警惕胃息肉!

2020-10-09     武漢國醫堂胃腸醫院

原標題:當身體出現這些症狀,警惕胃息肉!

工作壓力大,生活不規律?生活中我們很多人感覺自己腸胃不好,經常性的胃痛,經常性的打嗝,有時候胃灼熱,食欲不振,我們常常以為是吃的不舒服,或者胃著了涼,但有時候我們必須注意,可能是胃息肉。

胃息肉

胃息肉是胃的黏膜增生形成的類蘑菇樣隆起;較為常見,可見於1-3%的中老年人;生長較為緩慢;有的息肉基底部很大,有的根部有蒂;表面可分葉並有花紋,色澤較紅; 大小不一,小的1-2毫米,大的2-3厘米; 可為單個亦可為多發,最多可有上百枚。

胃息肉出現的症狀都有哪些?

1、胃息肉發生炎症時,則有胃炎樣症狀,上腹部疼痛、飽脹、噁心、噯氣、食欲不振、胃灼熱、腹瀉等。

2、息肉發生在賁門部時有吞咽阻擋感

3、發生在幽門管時,容易出現幽門梗阻或不完全性梗阻,腹痛腹脹加重伴嘔吐

4、息肉有潰瘍或癌變時可出現黑便和嘔血

5、胃息肉很少有陽性體徵,合併炎症時上腹部可有壓痛,出血多者有繼發性貧血表現

易癌變的息肉類型都有哪些?

專家提醒,以下幾種胃息肉容易癌變:

1、瘤型息肉:這是腸息肉中更常見的一種癌前病變,往往伴有上皮異常增生,根據病情可分為輕、中、重度不典型增生。

2、家族性息肉病:此類屬少見的家族遺傳性疾病,好發於20—30歲的年輕人。有的患者在腸黏膜上可出現100個以上腺瘤性息肉,有高度腸癌傾向,這類息肉的癌變率為34.6%—82.8%。一旦確診,需把結腸全切除,以免發生癌變。

3、幼年性息肉病:該病患者發生胃癌、腸癌的危險性較高,有時還伴有結構不良,癌變傾向明顯。

胃息肉應該如何治療?

目前,用於診斷胃息肉的方法主要是內鏡檢查,內鏡檢查不僅可直視觀察大腸黏膜的細微病變,還可通過活檢來確定病變的性質,是發現和確診胃息肉的重要手段。

治療胃息肉的較好方法是內鏡下摘除。在內鏡技術發展以前,胃息肉的治療主要是開腹手術或經肛門切除,創傷較大。如今,隨著結內鏡技術的不斷發展,內鏡下切除胃息肉已成為治療胃息肉的金標準。家族性息肉病首選全胃腸切除術,以徹底杜絕息肉發生的「土壤」。

手術後的注意事項都有哪些?

1、充分休息,避免熬夜及過度勞累

2、三餐定時定量,宜少量多餐,不可暴飲暴食

3、戒煙、避免酒類、咖啡因(咖啡、濃茶、可樂、可可亞)、辣椒、胡椒等刺激性食物攝取,食物亦不宜過甜過咸及過冷過熱

4、進餐要細嚼慢咽,且心情要放鬆,飯後略作休息再開始工作

5、生活規律,避免熬夜,心情保持愉快,減少無謂的煩惱

6、以易於消化的烹調方式為主(如蒸、煮、燉)等,少吃油炸食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uiHHDHUBeElxlkkaaER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