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怎麼治,看這篇就夠了!

2020-10-07     武漢國醫堂胃腸醫院

原標題:胃食管反流病怎麼治,看這篇就夠了!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內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相應的食管症狀和(或)併發症的一種疾病。根據食管黏膜有無破損,GERD可分為糜爛性食管炎即反流性食管炎(RE)和非糜爛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GERD中以NERD多見。有的患者隨著病情進展 ,鱗狀上皮被化生的腸化上皮取代,稱為Barrett食管,形成Barrett潰瘍,有時可致食管穿孔,有極少部分可發展為腺癌。

為什麼會反流?

雖然GERD發病與胃酸有關,但並不意味著這類患者的胃酸分泌增高,而是胃酸所處部位異常,即胃酸從胃反流至食管,使食管暴露於胃酸時間過長,從而引起臨床症狀和食管黏膜損害。

臨床有何表現?

GERD典型的症狀是燒心和反流,也可有胸痛、反食、吞咽困難、吞咽痛;不典型的症狀包括上腹痛、噯氣、腹脹、上腹不適、咽部異物感等,還可有食管外症狀如慢性咳嗽、哮喘和吸入性肺炎、咽喉炎等。

怎麼與其他疾病鑑別?

雖然GERD的症狀有其特徵性,但對有胸骨後疼痛者應與心源性胸痛、膽絞痛及食管運動障礙性疾病相鑑別,並注意鑑別繼發性GERD。

臨床如何診斷?

仔細詢問病史,有典型GERD症狀者,進行質子泵抑制劑(PPI)治療,如果有效可做出GERD的診斷,但有可能漏診消化性潰瘍等疾病。在我國胃鏡已較普及,有條件應做胃鏡檢查,明確有無食管炎和食管炎的嚴重程度、有無食管裂孔疝,明確排除上消化道腫瘤等疾病。

確診後的治療方法

GERD是一種慢性疾病,改變生活方式是治療GERD的基礎治療方法。

其中,藥物治療以PPI為主,需採取維持治療防止復發。目前維持治療的方法有三種:維持原劑量或減量、間歇用藥、按需治療。

  • 原劑量或減量維持:維持原劑量或減量使用PPI,每日1次,長期使用以維持症狀持久緩解,預防食管炎復發。
  • 間歇治療:PPI劑量不變,但延長用藥間隔時間,最常用的方法是隔日療法或3日1次。
  • 按需治療:在醫師指導下,由患者自己根據症狀控制用藥,僅在出現症狀時用藥,症狀緩解後即停藥。

END

參考資料:

[1]於皆平,沈志祥,羅和生.實用消化病學(第3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

[2]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2014中國胃食管反流病專家共識意見[J].中華消化雜誌.2014,34(10):649-661.

[3]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難治性胃食管反流病[J].中華消化雜誌.2016,36(5):289-291.

作者:陳智鵬

來源:醫學界消化肝病頻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rR9qAnUBeElxlkka8pU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