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萎縮性胃炎,你需要搞清楚這五個問題!

2020-10-03     武漢國醫堂胃腸醫院

原標題:關於萎縮性胃炎,你需要搞清楚這五個問題!

往往說到萎縮性胃炎,多數人都會聯想到癌變;特別是多數人在查出患有萎縮性胃炎後都會處於擔驚受怕中,終日吃不下飯、睡不著覺。

的確,萎縮性胃炎治療有一定的困難、可能會發生癌變,但是,在臨床上萎縮性胃炎大多數都是輕度的、局部的,癌變的幾率是很低的,及時發現治療痊癒的幾率極大,所以患者應該對萎縮性胃炎有更多的認識,才能對病情更有幫助。

第一:年齡

萎縮性胃炎很常見,慢性胃炎中萎縮性胃炎占25.8%,並且隨著年齡的增大,萎縮性胃炎比例會更高,70-80歲人群高達60-70%,可以說老年人發生不同程度的胃黏膜的萎縮,是一種生理性的自然的老化過程,應該坦然地面對。

如果中青年人查出萎縮性胃炎就要重視了,一定要檢查原因為什麼會發生萎縮,積極治療原發病延緩病情加重。

第二:症狀

查出的萎縮性胃炎,如果沒有任何症狀或僅有些胃部的不適,說明萎縮性胃炎比較輕;如出現上腹痛、嘈雜、反酸等胃酸增多症狀,更說明萎縮性胃炎不嚴重,可能僅僅是局部胃萎縮。

如果反覆出現上腹飽脹、胃口不好、早飽、厭食等症狀時,說明是典型萎縮性胃炎,已影響到了胃酸的分泌和消化吸收功能;如果同時伴有消瘦、貧血等表現時,說明胃黏膜萎縮範圍很大。

第三:檢查

僅有上腹飽脹、胃口不好、早飽、厭食等症狀時,還不能診斷是萎縮性胃炎,一定要通過胃鏡檢查。胃鏡檢查診斷的慢性胃炎病例中17%是萎縮性胃炎。

胃鏡下典型萎縮性胃炎表現為黏膜紅白相間,以白相為主,皺襞低平,黏膜下血管顯露,可伴有顆粒或結節改變。胃鏡識別萎縮病變有一定誤差,以病理診斷為標準,胃鏡診斷萎縮性胃炎敏感性僅42%,也就是說有半數以上胃鏡查不出輕度的萎縮病變。

第四:病因

針對萎縮性胃炎,目前尚沒有特殊治療,病因治療才是關鍵。首先要查幽門螺桿菌(HP),它是中青年人或嚴重萎縮胃炎的最主要病因之一,血清HP抗體陽性只能說有過HP感染,不做為治療指征;呼氣試驗陽性說明現有HP感染;首次檢查最好做胃鏡檢查,既可查病變又查出細菌。

武漢國醫堂消化內科主任表示查出萎縮性炎如有HP感染,應正規標準四聯藥物治療10-14天後停藥兩周複查細菌是否根治轉陰。80歲以上萎縮性胃炎者是否治療HP感染應權衡利弊。除HP外,長期煙酒、服用損傷胃黏膜藥物、自身免疫和合併感染都可能是萎縮性胃炎的病因,應逐一排除。

第五:腸化

查出萎縮性胃炎,如病理未發現腸化,說明萎縮很輕;如果報告輕中度腸化,說明萎縮不太嚴重,慢性胃炎病例中26.6%伴腸化。

萎縮性胃炎胃粘液分泌會減少,為彌補粘液分泌不足,胃黏膜層會本能地出現大量的杯狀細胞來分泌粘液,因細胞與小腸和大腸的杯狀細胞相似,故稱腸上皮化生,簡稱腸化。 通常有萎縮就有腸化,萎縮越重腸化越重。至今尚沒有腸化的杯狀細胞直接發展成胃癌客觀證據,當有大腸型或不完全型腸化時說明萎縮嚴重,癌變機會就會相對增加。

特別聲明:本文信息僅作健康參考,並非醫療診斷和治療依據,具體診療還請遵照經治醫師意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qR-wAnUBeElxlkkaN6s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