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手上旋精解:附練習方法

2019-05-31     網球一起學

好動網球

造「轉」

是底線時代

拼速度、節奏、落點之外,

最後的角逐地。

正手上旋精解:附練習方法

當費德勒、納達爾、索克

分別對你打出速度、

落點一致的正手時,數據顯示:

面對費德勒正手,你有1.09秒反應時;

面對納達爾正手,你只剩1.04秒反應;

假如索克來了,

你的反應將接受極致考驗:1.02秒。

旋轉,弧度適宜的快速旋轉,

成了這個時代的招牌。

甚至也將是後底線時代的必修課!

扯個不是題外話的題外話:

費德勒為什麼換97拍面?

增加甜區,

不就是為了增加刷球滾動的距離嘛,

實則加上旋。

時代裹挾著優雅如雲的

費德勒也跟著「翻滾了」

亞洲快槍手——錦織圭也不例外

所以……你還不好!好!學!上旋?

上旋究竟是怎樣產生的?

日本人Yoshihiko Kawazoe通過每秒10000幀的高速攝像機分析,最終圖像是如下醬紫的……球在線床上停留4-5毫秒。

示意簡圖又是醬紫的……

首先,球來了,拍頭從下向上迎接它,球下線上,於是如上圖,就把豎線坐彎了。

接著,豎線被壓到最彎程度(類似彈弓),時刻準備發射!

最後,它就真高射出去了。

於是,結果,就轉起來了……

決定旋轉的兩大因素

個人技術+外部工具

一是,正確的上旋技術。

二是,正確的選用球線。

上旋技術的要領和方法有哪些?

首先說引拍,很多人一來引拍就錯了,所以打不出上旋。

如果引拍時只是垂直手掌甚至後仰,是打不出上旋的

正確的做法是關閉手掌,

也就關閉拍面了

當然西方式握拍更容易一點,東方式不容易打出上旋道理也在這裡

如何練?

下面從基礎開始接受練習方法,往往越基礎越有效哦。別大意!

揮手從下向上,1-2空揮,3刷出球去

注意,前臂揮動的方向——揮完手心要朝外

切忌,身體在揮拍過程中倒向一側

接下來,看看還有哪些經典的上旋輔助練習

手掌刷球,從椅子背後刷直線上旋過去

看左手哥,定是在球下落時,向上刷球的,形成上下對刷,旋轉加倍

上旋感覺不好的球友可以試試上面這兩個經典又簡易的練習。

打上旋該選用哪種球線?

給大家看個東西,兩張GIF圖片,也是那個日本科學家以10000幀拍的。

上圖是,尼龍線做豎線的情形。

下圖是,聚酯線做豎線的情形。

看出差別沒?

如果沒看出就看下面的靜態圖,要說明的是聚酯線在整個過程中有更明顯的形變,也就是彈性。與此同時,接觸後,還能自動復位。這就是說,喜歡打上旋的朋友,應該用聚酯線穿豎線。一來,更轉;二來,不跑線。

當今的職業選手幾乎都是豎線聚酯,橫線羊腸的組合,可供大家參考借鑑。

至於什麼聚酯線最好?

本來不想多此一舉,搞得象是廣告,但廣告吧又沒人贊助一下小弟。哎,太猶豫了,但工匠就是太老實了喜歡講實話。據實驗室測試,力士浪的Luxilon ALU Power。據說這種線可以產生比尼龍線更多35%的上旋效果,超出其他同類球線的5%。其最大論據就是,當年費德勒操著一把90拍面的球拍用它做橫線也能打出4500轉/分的上旋,不得不讚嘆科技的力量。

而且即便和手感、彈力最佳的羊腸線相比,實驗室測得Luxilon ALU Power仍比它多出20%以上的上旋效果。

打上旋拍面究竟是垂直,還是略關閉?

正手上旋精解:附練習方法

最初,教練都說是拍面應該垂直地面,且不管平擊還是上旋。回頭看但事實如此嗎?個人的答案是,略微關閉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Ze_uGGwBmyVoG_1ZT2v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