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萬店的零食集合店到底是不是門好生意?

2023-06-01     新經銷

原標題:近萬店的零食集合店到底是不是門好生意?

作者丨王識欽

隨著零食折扣量販連鎖品牌「零食有鳴」宣布獲得B+輪融資,零食市場再度掀起波瀾。

「零食有鳴」由新希望旗下的昇望基金領投,嘉御資本跟投。這是該品牌在2年多時間裡獲得的第5輪融資,此前的投資方還包括雲麓資本、凱輝基金、昕先資本等等,無一不向外界傳遞著零食行業即將迎來新風口。

而過去十年間逐漸成長的零食集合店擁有共同特徵——擴張速度快、區域性強、圍繞下沉市場發力。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很大一部分零食集合店的消費者,大額消費意願不強,這也決定了零食集合賽道目前的發力方向。

那麼,發源於湖南的零食集合店真是一門好生意嗎?

零食集合店是羅生門嗎?

高橋大市場是零食集合店生生不息的養料來源,提供了輻射整個華南地區的貨物,使得零食集合店們在初創時期便捷且快速的成長。

短平快的打法配合著零食產品無周期限制,快速回款,產銷效率高的特點,短期內跑出成百上千家店規模,快速擴張的方式在於複製加盟。

據零食有鳴官網介紹,門店面積約為100平的條件下,包含保證金、裝修、貨架、監控、空調、收銀設備等、包含飲料、牛奶、酸奶的首批備貨以及開業籌備費共計51萬元左右。

筆者算了一下,加上房租、店鋪轉讓費、人工成本等,加盟旺鋪或需要百萬左右。

該公司為加盟商提供四個方面的服務,拓展、培訓、運營、推廣。這也對應了四個痛點,選址、到店培訓、督導、引流。解決了許多加盟商的需求,也緩解了他們的焦慮。

圖:零食有鳴官網

零食有鳴通過組織為期6天的培訓,讓加盟商和員工較好地接入業務。同時,專業團隊選址解決了人流量的問題。此外,督導和線上引流,用網際網路的運營思路,將整個零食集合店產品化,通過宣發來不斷擴充單店勢能,完成對用戶的線下引流工作。

效果立竿見影,目前上架的SKU超過一千種。

行業景氣度高,資本則更願意為此買單,2022年5月,「鄰食魔琺」宣布獲得近千萬元天使輪融資。更早入局的趙一鳴零食則在今年2月便完成了1.5億元A輪融資,由黑蟻資本領投,良品鋪子跟投,門店數已達到1200餘家,且大多集中在縣城。

無獨有偶,零食有鳴也在2023年4月交出1200家店的答卷,這也意味著,加上零食優選的千餘家門店,好想來的1200餘家門店,零食很忙的2000餘家門店,愛零食的1000餘家,行業門店總數近萬家。

整個行業頭部梯隊業已形成,高毛利則是賺錢的不二法門。以愛零食為例,單店日均銷售額12000元起步,毛利在20%,日均坪效估算可以達到120,還有的店單店就能做到3-4萬非常可觀。

與此同時,也有一些小品牌則漸漸失去了聲音,筆者樓下500米範圍內兩家零食集合店已經人去樓空,只剩下曾經的招聘和代理海報,幾個殘存的貨架空空如也。這一切也說明了,頭部零食集合店品牌有其核心之處,並不是「有手就行」。

因此在資本的瘋狂追捧之餘,忍不住探討零食集合店是否是一門誰都能做的生意。與零食很忙們的火爆不同,小品牌的生存狀態看起來則乏善可陳,開店閉店像走馬觀花一般,不由得讓人想起了羅生門。

電影里對於到底是誰痛下殺手大家各執一詞,現實中零食集合店到底是不是一門好生意亦是如此。有人能夠日進斗金,有人卻連餬口都難,關鍵在哪裡?在於規模嗎?

行業內競爭已經白熱化

規模當然是零食集合店的根本,沒有規模便沒有供應鏈的優勢,但僅擁有規模是不夠的。

商品低價策略才是零食集合店們的制勝法寶,因此,為了保住優勢,零食集合店往往還會自建倉和租賃倉。

愛零食擁有5.5萬方加上次日達的自配物流,零售優選擁有4萬方的倉儲中心,好想來則擁有15萬方7個配送中心,零食很忙長沙、衡陽、南昌、荊門四大物流倉加起來超8萬方。加上零食有鳴的12萬方,零食集合店頭部可查的倉儲面積就達44.5萬方。功夫下了,消費者的反應是直觀的。

圖:愛零食官網

鹽津鋪子2022年財報顯示,零食集合店已成為鹽津鋪子的主要生意,為鹽津鋪子貢獻了2.11億元的營收,占年度銷售總額比例為7.31%,一舉超過了沃爾瑪和步步高兩大傳統商超。

2022年休閒零食賽道共計有11家相關企業獲得融資,融資總金額大於12億元。

華泰證券食品飲料研究組認為:相較傳統門店,零食量販店性價比高、SKU包裝小且品類豐富、社區店居多聚焦下沉市場、總部直采直供、運營效率突出都是其優勢特點,因此將零食集合店渠道形容為休閒零食行業的「新一輪渠道紅利」。

行業擁有紅利後,蜂擁而入的參賽選手一股腦擠了進來。一切都說明,整個休閒零食行業在零食集合店陣地的搏殺已經進入了白熱化。

一篇研報介紹了該模式,直接由廠家供貨,避開中間商加價環節,這樣一來,就可以壓低產品售價,吸引消費者購買下單。

從數據看,零食集合店在對位傳統零食店時產生了相當的優勢,不過投資一個零食量販店的資金,至少是普通零食店的兩倍,同時,店裡至少需要4名員工,高收益的同時,也需要高投入。

圖源:網絡

品牌方扎堆下場做定製版,意味著藍海時代的結束,零食集合店成為了又一個品牌方的渠道戰場。

實際上,現在的頭部零食集合店裡,完全可以買到商超里主流品牌,KA和零售的界線近乎模糊。

疫情期間,筆者曾去愛零食消費過兩次,進店之後琳琅滿目的商品,帶來了很多選擇,價格也足夠低廉,買了一大口袋,包含了糖果、溜溜梅、飲料、果凍、和各種零食。

第三代店全面升級,品牌通過之前數據反饋,把動線變得更加合理。一進門就是引流品,收銀台旁還擺有隨手可拿的糖丸,體驗很合理。

也有人認為零食集合店就像一個噱頭,不會維持多久,真是如此嗎?

穿越周期持續盈利

客觀來說,行業確實存在紅利期,零食集合店在2022年擴張速度加快和疫情帶來的特殊環境有關,彼時,大家都不願意遠離小區,線上購物因為物流的不確定性,促進了一批線下零售的火熱,產生了紅利。

同時,由於情況的特殊,消費者往往選擇一次大量購買零食,避免出現想吃的時候吃不到。但在疫情已經結束的今天,消費者的選擇變得豐富許多,是什麼促使消費者仍然持續消費?

零食集合店最具優勢的地方仍然在於價格,傳統的零售模式下,零食從出廠後歷經區域代理、經銷商、零售商等多個環節,各個渠道分潤後,最終得到市場終端零售價。

而繞開中間環節,直接與品牌廠商或者更上游的代理商對接,砍掉中間環節,讓利給消費者。和傳統商超、KA渠道不同,零食集合店一般不向品牌方收取進場費、陳列費、條碼費和促銷費,這能讓廠家節省了一大筆錢,產品價格能被打低。

通貨膨脹和可支配收入下降的消費者,急需極致性價比的產品,零食集合店恰好能夠完美提供,比起其他渠道,帶來的獲得感也強得多。

除了價格,運營能力的強弱,決定了零食集合品牌的未來。愛零食的IP形象是一個可愛的小姑娘,這源於用戶畫像60%以上都是女性消費者,並且大部分很年輕。越是可愛,越是調皮,用戶就越是喜歡。這樣的形象對於用戶心中建立品牌心智起到關鍵作用。擁有業內最強的營運團隊不是說說而已,宣傳、採購、供應鏈一套組合拳打下來,效果是立竿見影的。

通過在區域中心打造300-500平的概念店,對當地形成完整輻射,搖搖車、遊戲機等一應俱全,形成了線上線下運營的閉環,顧客的復購率很高。

作為零食品牌搏殺的另一個戰場,競爭激烈程度一點不會比渠道低,砍掉中間環節,對接廠商,意味著玩家們全面的運營、渠道能力比拼。

除了價格、運營之外如何穿越周期?

可以嘗試的東西有很多,包裝是突破口之一。增加分量是提高消費者獲得感的重要手段,從單個裝變成三個裝、五個裝。單個散裝看起來靈巧,吃起來卻有些雞肋。

同時,通過線下活動包括一部分讓利促銷,是吸引消費者的重要手段,線上運營同質化的當下,社區尤為重要。對於店主而言,生意依舊是社區的生意,服務依舊圍繞著社區,不會有大量消費者跨越半個城市來消費。

新經營之神鈴木敏文還說過一句話:除了對品質的嚴格要求外,還需要具備絕無僅有的壓倒性優勢。

在零食集合店賽道未來的發展里,這句話同樣適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d36c7bea2426145f1f00261cad17a8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