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張夢華
1
2011 年 1 月,薩提亞·納德拉接受時任微軟 CEO 史蒂夫·鮑爾默的委任,接手公司剛剛起步不久的雲業務。直接面向用戶,了解用戶需求是納德拉對部門提出的最重要的要求之一。
不久後,他帶團隊前去灣區拜訪。在幾家初創公司的會議室里與 CEO 和工程師們的交流中,納德拉更強烈地感到 Linux 在微軟未來雲業務發展中的重要性——這之前,Azure 已經在支持 Linux 中採取一些措施。結束當天的會議,就在前往停車場的路上,納德拉和如今的微軟副總裁斯科特·格里斯等人共同做出決策:Azure 要為 Linux 提供一流的支持。這是微軟全面擁抱開源的開始。
過去幾十年,以商業軟體為營收支撐的微軟一直以敵對者的姿態站在開源世介面前,而此時的納德拉承認,「微軟已經無力為這樣的態度買單。」
從納德拉接任 CEO 後宣稱「微軟愛 Linux」,到 2018 年收購 GitHub,昔日視開源為毒瘤的微軟用 75 億美元直白表達了自己的態度與立場:開源是面向未來的必然選擇。
當最「執拗」的巨頭也全力調轉方向時,未來技術的發展方式似乎也在我們面前變得前所未有的清晰。
2
計算機行業誕生之初,「開源」的概念並不存在,也沒人為軟體共享而呼喊,因為軟體本身就是免費。計算機發燒友們——或者說黑客更為合適——出於興趣與熱愛編寫軟體,並積極貢獻自己的成果。他們對技術滿懷好奇,又有揮灑不完的精力,用一行一行代碼為後來者們鋪就了廣闊的未來之路。
從早期不乏嬉皮精神的黑客文化,到 Richard Stallman 領導下的自由軟體運動,開放、共享的精神內核持續貫穿著計算機行業的發展。
到了 90 年代以 Linux 為舞台的開源運動,開源更是跳出了黑客圈,進入更廣闊的大眾視野。
Linux 內核創建者 Linus Torvalds
Linux 看重開放與協作,但不過度強調所謂的「自由」,對商業也更加包容。這種最大程度調動個人積極性的開發模式看似粗放,卻達到了令人驚嘆的高效。Linux 在幾年之內迅速成為最受歡迎的作業系統,其強大的爆發力讓商業公司側目,也促使後者紛紛加入開源的行列——使用開源軟體,並積極為開源貢獻。
Linux 所帶動的並不止於源碼的共享,這種去中心化、自下而上的生產模式在後來不斷浸入各個行業,深刻影響著社會文化與生產方式,也讓開源成為商業競爭中的關鍵變量。
開源的參與者與貢獻者主要是哪些人?你可以把他想像成 51 年前在新澤西的郊外,只為了能繼續玩喜歡的遊戲,在 PDP-7 小型機上編寫程序的發燒友,他也可以是坐在北緯 60 度的家中,在拉著窗簾的臥室里不知白天黑夜地研究作業系統的大學生。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他們的名字無法被我們知曉,但只要打開電腦、解鎖手機,我們就無時無刻不在享受他們帶來的技術成果。
3
中國雖然並非開源運動的直接參與者,但 Unix、Linux 對中國網際網路的影響卻無處不在。從 90 年代開始,程式設計師群體中就不乏受自由軟體運動和開源運動影響的開源踐行者,他們使用開源軟體,回饋開源社區,直接或間接地推動國內企業參與到開源的網際網路世界大潮中。而今天,更多中國企業也開始主動積極建設滿足開發者需求的開源項目。
2016 年,百度開源了深度學習平台 PaddlePaddle,到今年 5 月,PaddlePaddle 已經累計吸引 194 萬開發者,服務 8.4 萬家企業,為 23.3 萬模型提供支持。
2018 年,騰訊成為 Linux 基金會旗下的 LF AI 基金會最早的白金會員之一,並向基金會捐獻了騰訊首個 AI 開源項目 Angel。2019 年底,Angel 從 LF AI 基金會畢業。
Unix 之父 Ken Thompson(左)、Dennis M.Ritchie
到 2019 年,在開源中持續投入的小米培養出了 9 位 Hbace 的 Committer,包括三位 PMC 成員,並吸引了世界頂級語音科學家、著名語音開源工具 Kaldi 的創始者 Daniel Povey 的加入。
2020 年 3 月,曠視開源了基於 Brain++ 生產力平台的深度學習框架 MegEngine,後者在曠視內部經過 6 年自研與驗證,希望在 TensorFlow 和 PyTorch 之外建立旺盛的開發者生態 。不久後,華為也正式宣布開源全場景 AI 計算框架 MindSpore。
開發者正越來越成為科技變革中最重要的推動力量,而積極擁抱開源也已成為國內科技與網際網路企業的共識。開源所代表的開放、共享、高效的生產方式正被更多人選擇。
2020 年 8 月 7 日- 9 日,CCF-GAIR 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峰會將迎來第五屆,大會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雷鋒網聯合承辦,鵬城實驗室、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協辦。
8 日,大會聯合 AI 研習社、OpenI 啟智社區,首辟「AI 源創專場」。我們將邀請開源創新和新技術源創力量的代表,與開發者們深入交流,共同探討如何在新基建的大背景下,利用新技術提升新供給,並將就背後的開源模式組織創新、基礎軟體供給創新、企業服務需求創新所帶來的代際升級的新機遇,開啟下一個周期的技術創新探討。目前已確定的嘉賓包括:
崔寶秋,小米集團副總裁、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
Daniel Povey,語音識別開源工具 Kaldi 之父,小米集團語音首席科學家
馬艷軍,百度深度學習技術平台部高級總監
田忠博,曠視研究院高級技術總監,曠視深度學習開源框架 MegEngine 負責人
陶陽宇,騰訊數據平台總監
黃之鵬,華為計算開源生態部副總監
顧鈞,Zilliz 合伙人兼技術布道師
劉明,中國開源軟體推進聯盟專家委員會委員,工信部CSIP前副總工及開源軟體處長,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OpenI 啟智平台秘書長
過去幾十年,我們從科技進步中獲得的便利與開源密不可分,同樣,開源還將繼續為我們帶來廣闊的可能性。接下來,就如 Eric S·Raymond 所說,一同來「感受那些展現在我們面前的令人讚嘆不已的美妙前景吧」。
門票申請方法:
8月5日前,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或掃描下方海報二維碼進入峰會官網,找到「報名參會」部分,點擊「學術票」進入認證頁面。
1.如果您已在AI研習社認證為在校學生,可直接申請免費高校學生票;
2.如果您未認證,填寫信息完成認證後,可在跳轉免費門票申請頁面。
填寫信息進行門票申請提交後,工作人員將在 1-3 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核,審核結果將以簡訊的形式通知。申請成功後參會方式及簽到方式將以簡訊形式通知,請留意。
如申請完畢後,會收到如下簡訊,即可視為申請成功,憑藉手機號入場即可。
本票種門票權益:1.峰會8-9日分論壇通票,不含餐;2.峰會普通座位區;3.會刊一份。
如有疑問可聯繫研習社小學妹(微信ID:aiyanxishe),加好友請備註「AI源創專場」。
閱讀原文,直達大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