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中,雖然名將輩出,但真正做到永不易主的名將卻屈指可數。在武力值排名前十的幾人中,鮮有從頭到尾沒有換過陣營的英雄,即使是忠義著稱的關聖人關羽,也因為種種因素而投了曹操,雖然名義上說是降漢不降曹,但終究還是降了。
今天,就來盤點一下,三國中終身沒有背叛,而且絕對不會投敵的五個大將。
第五名、夏侯惇
三國中武力值排名前十的猛將之一,曹操陣營最老牌的將領,最終官拜大將軍。夏侯惇在十多歲時,見有人侮辱他師父,便怒不可遏地將那人殺死。早在曹操破黃巾時,他就已經跟隨曹操了,而後曹操在兗州起兵,夏侯惇成為主將。曹操兵敗於呂布後,夏侯惇與荀彧死守三城,卻不幸被小人暗算,射中了左眼,夏侯惇大喝一聲,拔出箭矢,直接將眼球生吞,並忍痛將暗算之人斬殺。
隨著曹操地盤不斷擴充,失去雙眼的夏侯惇,逐漸退守大後方,調度得體,深得曹操信任,使得曹操在前線奮力廝殺時,從來不會為後方出問題而擔憂。夏侯惇待士兵極好,每當自己因公被賞,都會把東西分給士兵們,至死家無餘財。從頭到尾,夏侯惇都沒有換過陣營,堪稱忠肝義膽之典範,只因與曹操沾親,所以排第五。
第四名、趙雲
對於趙雲的排第四,可能有人要說了,趙雲先侍公孫瓚,又侍劉備,應該不能入選。但筆者要說的是,趙雲在公孫瓚處是因為兄長去世而辭職回家,呆了七年,才偶然遇到劉備,隨後跟隨劉備東征西討。因為不是預謀,所以這並不算是一次投降。
在跟隨劉備的過程中,在最危急的時刻,劉備家眷都被曹操拿下了,趙雲卻調轉馬頭,直徑朝曹軍飛奔,所有人都認為劉備勢盡,趙雲肯定是要投奔曹操去了,結果趙雲卻在曹操百萬軍中殺得七進七出,只為救得劉備家眷。此等忠肝義膽,我想沒有幾人能做到。
第三名、張飛
和關羽不同,張飛脾氣異常火爆,個性極強,在徐州因喝酒誤劉備大事時,拔劍便要自刎,可見他視劉備的事業比生命更重要。長坂坡前更是一人斷後,一聲大喝嚇退了曹操百萬大軍,解除了劉備覆滅的危機。
張飛年輕時便於劉備結拜,武力值三國前五,在得知關羽投降後,便要去殺關羽,在得知趙雲投敵後,也要去殺趙雲,由此可見張飛對投敵之事深惡痛絕,不管在什麼情況下,我想張飛都是絕對不會投降的將領。
第二名、許褚
縱觀整部三國,應該沒人能比許褚的忠誠度更高。在他眼裡只有曹操一人,其餘任何人都是草芥,只要曹操一聲令下,許褚必定會手起刀落的完成任務,亦或是隨時赴死。
作為曹操的貼身侍衛之一,許褚比典韋更為謹慎機敏,卻有著不輸典韋的勇猛。曹丕曾被許褚嚇哭,並且對旁人說,許褚是什麼人?就算父王叫他殺自己親人,他也會毫不猶豫的動手,眼睛都不會眨一下。雖說是有些誇張,但能作為曹操如此多疑之人的保鏢統領,可見典韋的為人深得曹操信賴。(只因典韋戰死,所以許褚排第二)
第一名、典韋
典韋排第一,應該是實至名歸吧?他與曹操非親非故,也非結拜弟兄,卻能感曹操知遇之恩,共赴刀山火海,在宛城一戰中,曹操身中張繡大軍埋伏,典韋因為中計醉酒(刻意針對他),兵器也被偷走,但他卻在驚醒後第一時間抽起一把士兵腰刀,就衝上去保護曹操撤退。
張繡等早知道典韋勇猛,派重兵圍攻曹操,典韋上前拔刀便砍死二十餘人。騎兵剛被殺退,步兵又到,兩邊槍如葦列,典韋身無片甲,即使全身上下被捅數十槍,依然死戰不退。腰刀砍缺了,典韋便抓起兩個敵方士兵做武器,又擼死數十人。張繡軍馬不敢接近,便調來弓弩手放箭,一時間箭如驟雨,韋猶死拒寨門……最終典韋因傷勢過重,流血過多而死,死前口中還怒罵不絕,死後良久,敵軍仍不敢上前。
我想當典韋發現自己兵器盔甲被偷時,就應該知道,此次必是死戰,但他從頭到尾沒有要退的意思,以身體擋住寨門,掩護曹操撤退。典韋終身事曹,是曹操陣營鐵桿中的鐵桿,以至於曹操將其作為貼身保鏢,其忠誠度可見一斑。只可惜蓋世猛將卻死於小人之手,曹操每次路過典韋墓都會大哭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