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立是赵无极之后,又一位反哺式回国执教的法籍华裔画家和艺术理论家。这位曾获得法兰西共和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的国际级艺术家,把具象表现绘画引入中国。他给国内当代的油画家带来了汩汩鲜活的艺术源泉,受他影响的国内画家如马参军、焦小健、章晓明等人的油画作品已经呈现出清新离俗的某种特色。
焦小健画作
这些画家的作品因体现其对“观看方式”的探索、对“视觉真实”的审问和对日常情境的眷顾与守望而形成鲜明的绘画风格,得到画界的关注和推崇。他们崭新的绘画意境让人眼睛为之一亮,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恬静亲切的艺术魅力。细看这些作品的绘画语言:笔意清新真率、绘画形式平淡天真,站在这些作品面前,心头顿时一震,一种久违了的精神境界直触内心。
章晓明画作
作为把具象表现绘画引入国内的司徒立,他的绘画创作经历了怎样的艺术启蒙与传承?他的内心有着怎样的精神世界与艺术追求?他带给国内画坛的具象表现绘画究竟是怎样的绘画理念呢?
1975年,司徒立单身匹马去巴黎求学绘画。初到巴黎时,如果他从世俗生存的角度出发,把东西方绘画语言形式综合折中一下,画一批西方人心中具有东方情调的油画作品,定会得到画商们的青睐,这将为自己以后的生活前途带来极大的物质便捷。但是,他没有这样做,他清醒地了解内心的精神需求:来巴黎的目的就是想要找到藏在绘画艺术中的真理,而不是追求单一绘画样式和风格。
司徒立画作
他在巴黎找了一幢陈旧简陋的房子安顿下来,开始了炼狱式的艺术苦旅。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法国巴黎,艺术思潮相当的活跃,各种艺术形式不断推陈翻新,艺术家们运用各种艺术形式和技巧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表现出一种更高意义的真实——内心的真实,从而反映世俗世界的荒诞以及人类精神世界的真实。
这时的司徒立以东方人特有的淡定,躲避着各种新潮艺术、时髦艺术的侵袭,他渴望的是以绘画语言揭露事物中被遮蔽的真理,他希望用质朴的绘画语言,以直观的观看方式去追问、思考、表达自身所处的世界。
司徒立画作
幸运的是,在这种状态下他遇到了海德格尔的哲学。马丁.海德格尔是二十世纪德国最有影响的哲学家。在其多达百卷的著作中,大部分是他课堂上的讲稿和所作的学术报告,海德格尔的特殊成就在于将哲学思想从传统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同时又使传统摆脱僵化,并使其得到新生。二十世纪最负盛名的思想家中,好多都是他的学生。按海德格尔的说法,直观地看,就是让人面对眼前的景象,如同以镜照物般纯净的观看。重要的是避免一切先入为主的意识介入。
此时的司徒立沉浸在静物和风景画写生中,一次次燃起对艺术根本的追寻热情。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他摆脱了对物象色彩与局部细节的刻意分辨,他平心静气,直接与物象、自然交融。他追求画面意境有一种“高贵的单纯与静穆的伟大”的境界。
在巴黎居住时,司徒立每天都会穿过一条长长的走廊。走廊里光线幽暗,廊壁空旷,他在这里一遍又一遍地画那条走廊,竟达十多年。他在内心不断地发问“一条走廊,在物质上只是一堆水泥石头,连接着其它房间,让人通行,可是它真实的本质又是什么呢?”这样的绘画过程与其说是在作画,倒不如说由于对眼前物象的观看而产生了对现象世界的追问。(未完待续)(图片来自网络)
文/谷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