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太宰治
这也是一个来访者和我说的话。
她是一个很优秀的女生,也是一个很“抱歉”的女生。
她总在道歉,觉得自己没有做好,没能帮上别人的忙……在她心目中,自己从出生就一直在道歉。“对不起”、“不好意思”、“抱歉”……
她没有任何犹豫和迟疑,以一种缓慢而干脆利落的口吻说出来。因为这句话已经饱含无尽的“苍凉与沉重”,不需要其他的情绪作铺垫。
她没有怨懑,也没有眼泪,而是一种“自嘲”的笑容。
有人会非常轻易的说出这句话,只要遭遇小小的挫折,就会说出“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感觉这和“人间不值得”有一点相似。因为说这句话,与其说是想要“道歉”,不如说这是遗憾、焦虑、委屈、不甘和埋怨的交织。
如今的社会,焦虑感就好像一种传染病,四处蔓延。原本自信开朗的人,不知什么时候起,开始变得焦虑。总是觉得自己每句话都说的不对,每件事都做的不好,非常在意他人目光,始终处在自己给自己营造的巨大的压力中。
非常在意他人目光的人,有时候不是缺乏自信,而是过于自负。自负到认为自己可以控制所有人的想法和感受。让人们觉得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绝对完美。
自己给自己营造的巨大压力背后,其实是一种无所不能的“全能感”。觉得世界每一件事都和自己息息相关;觉得如果自己不能做好所有的事情,就会带给别人伤害;觉得自己带给别人的伤害,一定的是致命的。
世界因自己而生,世界也因自己而灭
自负与全能感,让我们感到焦虑,也让我们感到膨胀。
自负——焦虑
全能感——膨胀
意识层是焦虑的,潜意识层面则是膨胀的。于是我们一边焦虑,感受着痛苦;另一边被全能感推动着,努力带着焦虑前行。
要想放下焦虑,就得同时放下“自我膨胀”。
自信的人,是不会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的。而是接受有所不能的自己,欣赏有所不能的自己,才会造就开朗。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句话其实有“就此揭过不提”的气势;一种“放下过去面对未来”的动力;一种“向死而生”的心态。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句话真正的意思,其实是在说:“生而为人,为何要抱歉?”
-end-
这里是聆云心理
我们不仅分享贴近生活与工作的心理学知识
还提供专业的在线心理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