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孤独”两个字,你会想起什么?
一个人?害怕?恐惧?很多人觉得孤独=独处,但其实你在人群中也会感到孤独,根据定义:
“孤独是一种你“无法得到周围人的真正理解,并且你无法与之产生有意义关联的感受。”
孤立可能是产生孤独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由 BBC 执行的 “孤独实验”在线调查,可能会推翻你对孤独的既定印象!这份调查由英国三所大学的学者与英国惠康博物馆共同设计,最后参与调查的人来自世界各国、总计有 5.5 万名的样本数。
老人比较孤独?并没有!
根据 BBC 的调查,不同年龄层的孤独感落差大,不过感受最强烈的是介于 16 至 24 岁的人,有 40%的人说经常、总是感到孤独。
BBC 指出有可能是年轻人比较愿意承认孤独,年长者则会想要刻意表现得独立,但被问到在人生哪个阶段感到孤独时,年长者回忆起来也几乎都回答是青壮年时期。
或许是因为年轻本身虽然自由自在,但也充满各式各样的过渡期,例如离家、上大学、找工作,这个阶段也还在摸索自己、找寻定位。年轻的时候也尚未习惯孤独的感觉,或是还没有找到应对的方法。
孤独的人社交技能不差,而且更有同理心
经常感到孤独的人,在感受他人情绪上跟一般人差不多,但神经敏感的程度不同,所以他们其实不是不懂社交,而是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社交场合带来的焦虑。
而在同理心的程度上,BBC 的调查包括了两种同理心。
一种是对生理疼痛,例如别人不小心被门夹到了手;另一种是社会疼痛例如被霸凌、没被邀请参加派对。
调查结果显示,无论孤独感多强,人们对生理疼痛的同理心并没有差别。不过时常感到孤独的人整体对社会疼痛的同理心更强,可能是因为他们有体会过被排除在外的感觉,所以更能同理类似处境的人。
冬天比较孤独?
讲到孤独你会想到什么季节?应该大多数人都会回答冬天!但 BBC 询问人们在一年和一天之中何时最孤独,超过三分之二的都说冬天并不比其他季节严重,例如夏天,如果人人都去度假了,你就可能感到被遗落了。所以我们一年四季,都该注意自己或关心一下别人是不是感到孤独了呢?
孤独感有害吗?
我们比较熟悉的说法是孤独感有可能增加抑郁的风险,这点已获得证实,但 BBC 的调查结果显示有 41%的人认为孤独有积极作用。
神经学家 John Cacioppo 是研究孤独的专家,他也认为孤独是人类进化的产物,虽然不愉快但可能有功用:“人类通过团队合作才存活下来,如果感到遭到了团队的排斥,孤独感可能会驱使他们与人联系,找寻新朋友或重拾旧情谊。”
不过还是要注意,长时间的孤独已经被证实对健康有害,要时时注意自己的状态,若发现你是因为孤独而不快乐,John Cacioppo 用3个步骤教大家如何减轻孤独感:
1. 辨识(recognize)——辨识出那些孤独的信号,不要拒绝/否认这样的感受;
2. 理解(understand)——理解这样的感受对你的大脑、身体、行为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3. 回应(respond)——回应这个感受,例如理解朋友重质不重量,就算你的知己只有一位,都已经足够让你不会觉得孤单。
孤独没那么可怕,你应该好好认识它
不要忽略上述 3 步骤中一开始的“辨识”,这其实是最难的步骤,因为我们总是不太愿意承认正在感到孤独,毕竟孤独已经被污名化了,总是与失败者、边缘人划上等号,即便这样的感觉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还更常出现。
“永远不知道孤独为何物的人其实很危险。”加州大学创造力心理学专家 Gregory Feist 这样说。
“如果没有偶尔独处的经历,就不可能内省、认识自我、并完全放松。另外,性格内向者的朋友较少,但友谊却更为牢固,从而带来更大的幸福感。”
与其勉强自己四处参加无聊的聚会,让自己在人群中孤独,还不如和少数几个朋友建立深厚的友谊,并且学会享受独处/孤独的时光。
-end-
这里是聆云心理
我们不仅分享贴近生活与工作的心理学知识
还提供专业的在线心理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