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经期前,淑女为什么秒变暴走型?

2019-12-13     答摩健康


女人在“大姨妈”来临的那几天总容易心情烦躁,从环境到周围的人都变得不对劲……总之各种不如意。

相对来说,更可怜的应该是女人们身边的男人,经常无缘无故受气。

为啥女性来大姨妈时,多数都容易情绪激动?

搜了一下知乎上的答案,觉得大家真是脑洞大开。





其实女性例假前,会从温柔小白兔秒变暴走族,从中医角度来看,与肝密切相关。

《中医一年通》潘毅老师正好有一场《女子以肝为先天》的讲座,其中提及肝对女性的重要性,还给到了女性朋友疏肝解决方案哦。


气和血——肝对女性的呵护


我们常说肾为先天之本,可见肝对女性的重要性。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气,一个是血。

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

——《灵枢》

如何理解“以其数脱血”?

简单来说就是经常耗血。

首先女性每个月来月经耗血,然后是怀孕的时候血聚养胎耗血,生产过程中耗血,产后乳汁是血化生的,还是耗血。

所以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何不足于血。

为何气行则血行?


我们首先看看肝的生理功能,第一个叫主疏泄。

疏是疏通,泄是发泄。

肝有让人体之气的运行保持流畅的功能。

让气的运行保持流畅有什么意义?我们从大自然里来学习,自然界有没有气?

风就是自然界的气。

我们发现风能感觉到,但无形、流动性很强,所以气属阳。

与此相对,什么属阴?

凡是有形的物质都属于阴,比如像液态类物质,尤其是血液。

阳主动,阴主静。

在中医理念之中,属阴的东西自己不能运行的,它要靠阳的东西推动。

回头再来谈谈肝的生理功能,肝主疏泄,让气的运行保持流畅,气一流畅,那么血、津液、胆汁、女子月经这些所有都跟着通畅。

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经血、津液的初步运行,我们讲得白一点叫气行则血行、气行则水行、气行则胆汁行、气行则津行、气行则月经行,它的原理都是一样的。


肝生病了,会出现什么问题?

肝五行属木,木是什么特征?

生发舒展,调达舒畅。整个生长态势是向上、向外。

我们讲的少阳,少阳是太阳从东方升起时的半轮红日。

它整个发展趋向是向中午太阳的方向发展,所以也是升,所以肝主疏泄有潜台词,它的舒展方向是向上的。

如果肝生病了,会生产什么问题?

一种叫做疏泄不及;二种叫疏泄太过。

疏泄不及这部分对女性的影响更大,如果肝气的流通度不好,停留在某一局部,你一个流通度不好就影响到血、津液、月经等等的运行或者是排泄。


叹气,是自我的舒肝反应

许多朋友都听说过“肝气郁结”这个词。

肝气郁结的意思就是在气滞留肝经跟肝系统。

气滞有什么表现?

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胀”。


什么叫气滞?

气运行减慢,停留在局部,局部的气多了叫气滞,就好像自行车一样,车没有气了,你去打气,轮胎就发胀,所以胀是气滞的特征,换句话来讲,你哪里胀、哪里气滞。

跟着胀后边会有两个字,一个是“闷”,一个是痛”,按程度来分,轻的我们叫胀闷,重的叫胀痛。


我们来看一下肝气的经络运行。


在人体的躯干,肝经是走两边的,如果两胁、乳房,两个侧面出现胀闷和胀痛,就是肝气郁结,气憋住了。


肝气郁结还和情绪有关。

有句老话叫心平则气和,其实倒过来说也一样,气和则心平。

如果气不和则心不平,肝的疏泄功能不好就是气不和,当气不和时导致的情绪反应就是——心情忧郁,所以有时肝气郁结,除了气本身是郁的,连情绪也是郁的。

这时,人就会表现出心情忧郁、闷闷不乐、喜欢叹气。


人为什么喜欢叹气?

叹气是下意识的表现。因为叹口气可以略略让肝气舒展一点。


经前脾气变化,是肝血未通的反应

当你哪一天心情不好时,就很容易出现两胁有胀痛感或是胀闷感,又或者先是两胁、乳房胀,情绪也容易激动起来,一般来说后一种情况什么时候会出现?

女性月经前!


你看女子月经前很多人会有乳房胀,情绪比较郁闷或者烦燥。

我们来分析一下,月经这件事情。

经前当月经血蓄在子宫蓄满了,但是还没通,将通未通之时,血是憋住的状态。

前文提到气行则血行,其实反过来血行气也行,因为没阻碍。

可是现在血憋住了,气的运行就不流畅,就会出现肝经部分发胀的症状,一胀就影响情绪,心情就闷闷不乐。


影响情绪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纯粹的憋屈感,这叫肝气郁结;

还有一种除了憋屈感之外,还有烦燥易怒,多了一个症状,就叫肝郁化火,因为烦燥易怒那个怒是属于兴奋的,而你一般的憋屈是属于郁滞的。

所以中医学在诊断上是分得很细的,多了一个症状少了一个症状可能诊断就不太一样。


再送大家一招路新宇老师的的经络梳理方。

既然是肝经不畅,那我们帮助气血通行,用按揉肝经上的重要穴位点,来进行辅助调理,当然也是可行的。

肝经上很重要的两个堵塞点:“阴包穴”与“太冲穴”


穴位位置:

“阴包穴”,屈膝,大腿内侧膝关节上4寸处


疏通肝经动态图


1 双脚着地,一手握空拳轻敲大腿内侧。


2 轻敲3-5遍后,在大腿内侧的“阴包穴”会有强烈痛点,可进行点揉。


3 “太冲穴”在大脚趾与二脚趾分叉处的凹陷中,用食指向脚踝方向勾住此处然后点揉,如果有痛点需要疏理。

说明:

在痛点处敲揉、点按后可能有出痧、红肿的情况,此为正常,再次疏理时手法轻些即可,一周左右痧、红肿可消失。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yokhA28BMH2_cNUgKBM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