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咳嗽引起肺炎,检查时却查出了肺结节,从此开始了如鲠在喉的“带病生活”,时刻留意肺结节的大小。此种经历发生在无数人身上。
肺结节可能只是一个善意的提醒,患者所需要的,是运用医学所沉淀的智慧,回到正确的身心状态,令结节逐渐变小、消失。本文为你提供了这样一种方法。
01
什么是肺结节
肺结节病被定义为一种多系统、多器官的肉芽肿性疾病,也就是肉上长出了多余的结节。它不仅会生长在肺、双侧肺门淋巴结上,也会长在眼、皮肤等器官,而生长在胸部的机率高达80%~90%。
肺结节在全世界都有,多见于20~40岁人群,女性的发病率略高于男性。现代医学对它病因的认识是“尚不清楚”。
肺结节问题多是在体检中发现的,日常偶尔有咳嗽的症状,多数人之前没有任何异常表现。
肺结节如果小于1厘米,医生的建议是“继续观察”,每年复查一次,等到它长到1厘米以上,再进行手术取出来,然后病理化验。如果是恶性的,再按照肿瘤的治疗方案来治疗。
漫长的等待过程是煎熬的,幸亏有中医之法,可以自我动手实践。
02
肺结节从何处下手调理
被诊断为肺结节的朋友通常会很焦虑。尤其是在复查前的半个月,特别紧张和害怕,担心长大和癌变。诊断为肺结节的朋友先别紧张,因为焦虑对肺部的影响很大,过度紧张可能导致问题加重。我们要思考的是从哪里入手改善身体。
肺结节多在肺中,多数人会以为只是肺脏的问题,在中医看来,五脏都和肺有关系。
经络是中国人的人体解剖学,我们可以根据古人标记的经络运行线路来了解与肺有关的脏器。
《黄帝内经·经脉》上有,肺经“起于中焦”,中焦是脾胃系统,脾化生气血,将五谷精微向上布散、滋养于肺;
心经的线路“复从心系却上肺”,心经经过肺部,而心属火,如果心火妄动,必会伤肺;
肾经线路“上贯肝膈入肺中”,证明久咳伤肾的道理,而且肾气不足,也会影响肺的功能;
肝经线路“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肺为“娇脏”,心火克肺,肝火也可以克肺,脾虚、肾虚也会导致肺的功能弱化,所以当肺结节出现的时候,是身体整体问题的局部反映。我们不能紧盯着肺,需要调整、恢复多脏器的功能。
03
肺结节的自愈步骤
首先用一周时间疏通肝经、肺经、脾经,调节肺的功能,疏肝解郁,健脾理气。肝经的易堵塞穴位是阴包穴、太冲穴;肺经的易堵塞穴位是孔最穴、鱼际穴;脾经的易堵塞穴位是地机穴、三阴交穴、太白穴。
对易堵塞穴位按揉,每天三次,每个穴位每次两分钟,坚持实践,一周后肝经、肺经、脾经的易堵塞穴位痛感消失。再疏通肾经、心经、心包经的易堵塞穴位,来恢复相应脏器的功能。
心经的易堵塞穴位是蝴蝶袖、少海穴、腕部四穴;肾经的易堵塞穴位是大钟穴、水泉穴、照海穴;心包经的易堵塞穴位是天泉穴、肘下二寸、郄门穴。
祖先说:“诸气愤郁皆伤肺。”保持情绪的平和,淡定从容对于肺结节的恢复很有帮助的。
刚被确诊为肺结节的朋友可以换一个角度想一想,这是身体给你提个醒,以后不要过劳、不要熬夜、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了。与其担心害怕,不如动手实践,改变自己,也许再次体检的时候,肺结节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