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文化唤醒城市记忆——板木乡地名文化(三)

2019-12-03   名相伊尹

侯相禹 在杞县城南33公里、板木南3.5公里处。2个村民组,105户,374人,耕地609亩。属张官村委会辖村。

清初侯姓,名相禹由陈子岗迁此建村。人名命村,故名。

聚落椭圆形,面积3.3万平方米,东西向街道,民舍多为砖木结构脊坡式瓦房,少数为钢筋水泥结构平房和楼房。

居民以农为主。土质淤土,机井6眼,机电双配套。主产小麦、玉米、大蒜、棉花等作物,兼营牲畜养殖业和种植蔬菜。

村北通板木一杞县公路。

东武旗 在杞县城南32公里、板木东南4公里处。3个村民组,114户,560人,耕地1470亩。东武旗村委会驻地。

相传汉大将韩信,摆五旗阵于此,破项羽。后村中建有三齐王韩信祀庙,后将“五”演变为“武”,其派生一村在西,遂以东别之。

聚落矩形,面积18万平方米。主街东西向。民舍大多为砖木结构脊坡式瓦房,少数为钢筋水泥结构平房和楼房。

居民以农为主。土质淤土,机井8眼。主产小麦、棉花、玉米、大蒜等作物,兼营牲畜养殖业。小学1所,卫生室1处。

村北通板木一杞县公路。

西武旗 在杞县城南32公里、板木东南3.5里处。3个村民组,111户,438人,耕地797亩。属东武旗村委会辖村。

村民来历同东武旗,因居东武旗之西,故名。

聚落矩形,面积6.9万平方米。主街东西向。民舍大多为砖木结构脊坡式瓦房,少数为钢筋水泥结构平房和楼房。

居民以农为主。土质淤土,机井6眼。主产小麦、棉花、玉米、大蒜等作物,兼营牲畜养殖业。

村北通板木一杞县公路。

何庄 在杞县城南32公里、板木南3公里处。1个村民组,52户,114人,耕地199亩。属东武旗村委会辖村。

以姓名村,原属太康县,自1944年属芝圃县抗日民主政府后,遂划归杞县。

聚落矩形,面积5万平方米。主街东西向。民舍大多为砖木结构脊坡式瓦房,少数为钢筋水泥结构平房和楼房。

居民以农为主。土质淤土,机井5眼。主产小麦、棉花、玉米、大蒜、烟叶等作物,兼营牲畜养殖业。

村北通板木一杞县公路。

建庄 在杞县城南32公里、板木南3公里处。1个村民组,37户,189人,耕地316亩。属东武旗村委会辖村。

相传村民建村安居,取名建庄。原属太康县。1944年属芝圃县抗日民主政府后,遂划归杞县。

聚落东西呈长方形,面积4万平方米。街向呈“丁”字形。民舍大多为砖木结构脊坡式瓦房,少数为钢筋水泥结构平房和楼房。

居民以农为主。土质淤,两合土。机井4眼。主产小麦、棉花、烟叶等作物,兼营牲畜养殖业。村北通板木一杞县公路。

朱庄 在杞县城西南33公里、板木东南3公里处。2个村民组,156户,643人,耕地1008亩。朱庄村委会驻地。

以姓氏名村。

聚落矩形,东西长,面积5万平方米。主街东西向。民舍大多为砖木结构脊坡式瓦房,少数为钢筋水泥结构平房和楼房。

居民以农为主。土质淤,两合土。机井23眼。主产小麦、玉米、大蒜、棉花、烟叶等作物兼营牲畜养殖业。

小学1所,卫生室1处。

村北通板木一杞县公路。

王庄 在杞县城西南34公里、板木东南2.5公里处。2个村民组,122户,565人,耕地909亩。属朱庄村委会辖村。

以姓氏名庄,原为“小王庄”,因名称不雅,故名王庄,原属太康县。1944年属芝圃县抗日民主政府后,遂划归杞县。

聚落矩形,面积2.3万平方米。街向纵横呈“十”字形民舍大多为砖木结构脊坡式瓦房,少数为钢筋水泥结构平房和楼房。

居民以农为主。机井23眼。主产小麦、棉花、玉米、大蒜等作物,兼营牲畜养殖业。村东通板木一杞县公路。

季庄 在杞县城南34公里、板木南3公里处2个村民组,78户,327人,耕地463亩。属朱庄村委会辖村。

据《杞县志·地理志》载:杞县南六十里板木社季寨,原名季寨,因无寨后称季庄。

聚落矩形,面积2万平方米。主街南北向。民舍大多为砖木结脊坡式瓦房,少数为钢筋水泥结构平房和楼房。

居民以农为主。土质淤土,机井13眼。主产小麦、玉米、大蒜、棉花等作物,兼营牲畜养殖业。村北通板木一杞县公路。

东侯堂 在杞县城南32公里、板木东南3.5公里处。2个村民组,96户,451人,耕地754亩。东侯堂村委会驻地。

相传明侯姓迁此定居,称侯家庄因建有奶奶庙,叫侯家堂,称侯堂。后村变大,析为二村,冠以东、西区别,因该村居东,称东侯堂。

聚落矩形,面积8万平方米。主街东西向。民舍大多为砖木结构脊坡式瓦房,少数为钢筋水泥结构平房和楼房。

居民以农为主。机井11眼。主产小麦、棉花、玉米、大蒜、烟叶等作物,兼营畜牧养殖业。

小学1所,卫生室1处。

村西通板木一杞县公路。

西侯堂 在杞县城南32公里、板木东南3.5公里处。3个村民组,126户,617人,耕地836亩。属东侯堂村委会辖村。

原为侯家庄,侯家堂。因居在西,故名。

聚落矩形,面积8.6万平方米。主街东西向。民舍大多为砖木结构脊坡式瓦房,少数为钢筋水泥结构平房和楼房。

居民以农为主。土质淤沙,机13眼。主产小麦、玉米、大蒜、棉花、烟叶等作物,兼营牲畜养殖业。村西北通板木一杞县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