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周票房第一,这“高能”新片真刺激

2020-07-06     五杀电影

原标题:首周票房第一,这“高能”新片真刺激

因为疫情影响,全球的电影行业基本陷入死寂。

但日韩两国,已经着手组织影院复工。

韩国更是一鼓作气在6月定档三部电影。

而第一部为韩国电影行业开局破冰的。

便是由韩国全民女神宋智孝带来的一部悬疑惊悚力作。

《侵入者》

2020-06-04(韩国)

男主姜书振是一名建筑设计师。

家庭条件优渥,工作收入稳定,还有一个可爱的女儿。

本以为生活可以一直这么幸福下去。

可是,几年前发生了一场车祸。

司机逃逸,妻子丧命。

这成为了他的心病。

此后几年,他常常做噩梦,还会产生幻觉、神情恍惚的情况。

需要长期依靠药物才能缓解压力。

一天, 他突然接到了一通来自福利院的电话。

他失踪25年的妹妹:

宥珍,找到了。

但他将信将疑,因为这些年他接到太多假冒的骗子电话了。

经过一番DNA鉴定,确定了她就是自己的亲妹妹后,既开心又欣慰。

可是他万万没想到,妹妹的到来给这个家庭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宥珍温柔体贴、勤俭持家,深受家人的喜爱。

会烧一桌美味可口的丰盛饭菜。

主动替工作繁忙的哥哥接送女儿。

为身患残疾的母亲请来护工帮助康复锻炼。

甚至能让害怕生人的侄女对她敞开心扉。

宥珍身上仿佛带着一股魔力,让这个原本关系并不融洽的家庭,呈现出了一幅温馨幸福的景象。

直到有一天,地下停车场发生了一场命案。

而地点就在女儿上舞蹈课的地方。

同时当天跟随宥珍送女儿上课的保姆也突然离奇失踪。

这两起事件让姜书振隐约感觉到与妹妹宥珍有关。

于是,他带着疑虑开始着手调查。

果然,家中各种诡异的事情不断发生。

他发现,妹妹宥珍与佣人背后纹着一个相同形状的文身。

父母会在深夜像僵尸一般敦坐在客厅,目光空洞。

女儿甚至会脾气暴躁的责骂他:

就是因为你说谎,才会变成现在这副德行,不去直接去死。

他向家人、警察、医生、同事、朋友揭露宥珍可疑的行径。

但身边的所有人,都不相信他说的话,认为是他的臆想。

此时,孤立无援的他成为了大家眼中的异类。

好在他没有放弃,继续与宥珍斗智斗勇。

慢慢的,一个匪夷所思的巨大阴谋慢慢浮出了水面……

《侵入者》一经上映便成为韩国影院首周票房冠军,实力不容小觑。

这是韩国女性导演宋元平自编自导的长片电影处女作。

相比导演,观众知道她,更多是来自她的另一个身份:作家。

她的代表作长篇小说《杏仁》,畅销30万册,获得韩国创批文学奖。

她也因此成为韩国最炙手可热的作家之一。

由作家转型导演。

这部《侵入者》完全脱离了她的写作风格,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更为生猛的影像。

全片弥漫着悬疑诡谲的气氛,穿插着现实与梦境,打造出一个别具新意的悬疑惊悚片。

让人在观看时,不由自主的屏住呼吸。

记得上次看惊悚片有这种感觉的时候,还停留在罗宏轸的《哭声》。

电影《哭声》

但《侵入者》,也绝不是一部普普通通满足观众心理快感的电影。

表面上看它是一部悬疑惊悚片,实际它有着更深一层的隐喻:

用一个“侵入者”的形象,通过不断试图破坏、瓦解一组家庭,透析出家庭关系的矛盾与裂痕。

比如,电影开头,就提到了家的概念,而姜书振的身份恰巧是一名家庭建筑设计师。

父亲因为姜书振的颓靡,厌烦的对他说:

给你打了那么多电话为什么不接?

他只低声回答:太忙了。

在妻子眼中,姜书振只是个工作狂,不关心家人。

两人甚至鲜有交流,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间接造成了妻子的死亡。

“侵入者”这个电影名也很很契合电影本身。

宋智孝扮演的宥珍,心机十足,令人不寒而栗。

就像盘根错节的树根,一点一点的扎进这所家庭中,然后生根发芽。

如果换成“闯入者”,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显得很生硬。

电影掺杂的元素很多:悬疑、宗教、家庭关系……

以及所设置的开放式的结局、刻意的留白和细节……

都为电影增添了很多的探讨性和解读。

其中对宗教的展现,在我看来优缺点并存。

优点是具有较强的教育批评意义。

电影中,宥珍所做的这一切,不图钱、不是报复,而仅仅是为自己所信奉的邪教,挑选被选中的孩子。

韩国是个十分信教的国家。

宗教的信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人们提供精神鼓舞,同时也能够左右人的思想。

因此应当理性的信仰合法宗教。

否则,误入歧途,深陷邪教之中将能摧毁人的心智。

而电影中的宗教,是典型的邪教。

透过宥珍的动机影片在一定程度上揭露的邪教的荒诞性。

缺点是有点“亡羊补牢”的意味。

影片前期悬疑感与铺垫很吸引人,让人不断产生看下去的欲望。

而最后的结尾邪教的出现,显得很突兀,导致与之前许多伏笔与剧情产生断层。

也许是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最后圆不回来了。

总让人觉得这个结尾很牵强。

这也是大多数观众打低分的原因。

用个时髦的词来说,就是:

拉胯了。

而电影中真正的高能反转,导演注入了人性的思考。

宥珍对姜书振说:哥哥,你当年想拿给我的气球是蓝色的。

而姜书振却选择了黄色。

究竟气球是蓝色还是黄色?

究竟宥珍是不是他的亲妹妹?

无人知晓。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颜色的气球。

“在我脑中有颗杏仁,而你也有。你最重视又或是你最讨厌的某人也拥有这颗杏仁。但谁都无法感受到它,只是知道它的存在。”(摘自小说《杏仁》)

相对于悬疑刺激的反转与剧情。

我觉得这部电影还是想告诉我们一个既俗气又深刻的道理。

在家庭受到任何外界因素的入侵下,家人的爱才是最坚固的防御。

电影结尾,姜书振拥抱着女儿,脸上扬起久违的笑容。

主动去搀扶父亲,两人打破隔阂,相视一笑。

母亲依旧会想念女儿,只不过不再执念。

整个院落,洒满阳光,明亮又温暖。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xg5OJXMBnkjnB-0zEbd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