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影最常见的场景是什么?
唱歌,跳舞?
对!
但还有一个镜头你别忽视,就是男人打女人的耳光。
几乎每部作品都有这样一个场面。
来自《神秘巨星》
来自《炙热》
会如此,是基于印度很魔幻的一个事实:
据报道,印度是全球家暴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有近三成的妻子遭受着家暴的摧残。
只要做错事,说错话,就会被打。
但荒诞的是,印度又是全世界离婚率最低的国家,仅仅只有1%。
为什么会这样?
房间里的大象不能再视而不见。
如今终于有一部印度电影正视了这个现象,也敢于直面这个问题——
《耳光》
2020-02-28(印度)
故事发生在一个看上去幸福美满的家庭。
阿穆大学毕业后嫁给了当地的富二代维克拉姆。
两人的婚姻很纯粹。
丈夫为了这次婚姻,离开了家族公司,独自出来打拼。
妻子为了丈夫,放弃了自己的舞蹈梦想,专心的做起了全职太太。
他们为了这份爱情,都做出了牺牲。
很平等,而这种平等,恰恰也是阿穆最钟意的地方。
老公维克拉姆很有才干,在一家公司干的不错,豪宅,名车,样样都有,是个典型的高级中产。
他能如此优秀,离不开背后的贤内助阿穆。
阿穆的形象,是一个比“顾佳”还“顾佳”的人。
早上天还蒙蒙亮,她就开始忙活起来了。
收报纸,拿牛奶,煮早茶,做早饭……
做完这些,还没完。
她还要到婆婆房间帮婆婆测血糖。
有时候婆婆耍性子,她要耐心的哄她遵循医嘱。
都说婆媳之间难相处,难得的是阿穆和婆婆的关系还不错。
好,这一轮忙完。
时间差不多,回卧室叫老公起床。
老公睡着的时候,阿穆忙个不停。
可醒来了,她也歇不了。
老公急匆匆的要去公司上班,她赶紧抱着一堆东西追出去。
咳,维克拉姆是个马大哈,办公文件,水杯都得靠她记着。
好不容易补齐这些,最后再喂一口爱心馅饼吧!
一大早,阿穆这是既忙活又操心。
隔着屏幕,杀姐都替她觉得累。
可她自己觉得累吗?
看看她送完东西,咧开嘴开心的神情,你就能看出这忙碌背后洋溢的是满满幸福感。
只是这种幸福感一般人体会不来。
因为你不光要吃的起家庭琐碎的辛劳,更要经的住那份生活一成不变的单调。
影片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片段:
老公上班后,阿穆会经营起自己的小日子。教隔壁邻居的侄女跳舞,浇浇花,拍拍蓝蓝的天空。
初看,你会发觉这挺有生活趣味。
可当重复的镜头,不断的在你眼前闪回。
第一天是如此,第二天也是如此,第三天又是如此……
这种重复就连手机拍下的照片都是相似。
第一天拍的景
第n天拍的景
看到这你不觉的有趣了,因为这种一成不变的堆积最终只凝结成两个字:
无聊。
这样的豪宅生活压抑的让人窒息。
当然她的贤惠不是没有回报,有一个好消息传来。
丈夫因为业绩出色,公司打算调他去纽约,担任当地分公司的主管。
这也意味着他们全家将搬到纽约这座大城市。
新的地方,新的风俗,这种新鲜感对生活一直平淡如水的阿穆来说,简直不要太激动。
于是为了庆祝这场升职之喜,他们举办了一场盛大的party。
亲朋好友,公司同事,只要带点关系的都请来了。
阿穆也是在当天化了个美美的妆,久违的happy起来,
大家欢歌载舞,宴乐尽兴。
眼前的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的美好。
可紧接着,电影的反转也来了。
一通电话让丈夫退出人群,瞬间变了脸色。
董事长中途变卦,告诉他虽然调了职位去纽约,但主管的位置另有人选。
说白了,就只是调了个岗,根本没有晋升。
一听这话,维克拉姆立马炸毛了!
自己举办了这么盛大的一个晋升派对,现在结果只是调岗,那这背后欢腾的气氛和鼓励的祝语不都沦为了一场笑话?
气不过的他,跑到宴请来的顶头上司前,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就是一顿口吐芬芳。
起初,上司也能理解他的情绪,来对他进行好言相劝。
但架不住他一直骂啊!
毕竟这是一个人多的场合,他也需要面子。
于是两人剑拔弩张, 马上就到了要干架的地步。
这边气氛不对,阿穆赶紧过来劝架。
混乱,嘈杂中夹杂着高密度的怒火,而她的到来,让丈夫是找到了一个宣泄的出口,然后:
啪!
一记响亮的耳光重重的打在了她的脸上。
那一刻,世界瞬间安静。
丈夫被好友拉走,四周迎接她的,是亲戚朋友异样又难以形容的目光。
没有一个人上去安慰她。
阿穆难堪的站在人群中央,像个小丑一样。
这时候,婆婆来了一句:
走吧,外面还有客人,你这样别人会怎么想?
她慢慢的挪动着脚步,穿过拥挤的人群,几乎是靠着意志力强行拖拽着自己的身体来逃离这个地方。
一夜过去,生活又回到原点。
清晨的闹钟准时响起,阿穆又跟往常一样,收报纸,拿牛奶,煮茶,做早饭……
但仔细看,也有不同,
她的头发揉成一团耷拉着,黑眼圈裹着失魂落魄的眼神,每一个动作都显得又慢又丧。
她不再叫丈夫起床,只是闷声不响的低头做家务。
她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枯槁着。
丈夫看不出来吗?
当然,只是他挽回的方式很简单,是带阿穆去高档餐厅吃个饭。
所以,他是要借着氛围向阿穆道个歉?
想多了!
维克拉姆压根没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因为在他的潜意识里:
我只是把工作上的火发在了你身上。
工作是大事,这一巴掌只是小事。
你要明事理,应该理解我。
好一套渣男说词,这换谁能理解的了?
这其中也包括我们的女主角阿穆。
于是她决定回趟娘家,好好冷静冷静。
这期间,丈夫来过一次,但依旧保持着大男子主义的骄傲,一句真诚的道歉,一个简单的“对不起”也都没有。
而且还天真的说道:
你也给我一巴掌,这样我们就扯平了!
可这真的只是一个巴掌这么简单吗?
曾经阿穆以为他们两个人是平等的,一个负责前线打工赚钱,另一个保证后方的稳定。
但这一巴掌打碎了她一直以为的幻梦。
在丈夫眼里,甚至在很多人眼里,她不过是丈夫能变得更好的一部分。
眼看软的不行,维克拉姆就来硬的。
威胁道,不回来,你等着!
果然,没过几天,她就收到了来自法律的传票,命令她即刻回家。
这边委屈还没解决,那边又强迫加身。
于是忍无可忍的阿穆做出了一次大胆的决定:
离婚!
消息一出,全家哗然,反应最大的是妈妈,哭诉道:
我从没想过我的女儿会离婚,
女人不就该隐忍吗?是我没把她教育好吗?
她的弟弟也觉得:
事已至此没法收回,你应该要学会忍!
就连号称维护女权的律师也认为:
因为一个耳光就离婚,至于吗?
似乎所有人都不站在阿穆这一边。
而这也是这部《耳光》最高深的点:
作为女权电影,它讨伐的不是男性,而是更恶劣的一种现象:
忽视。
被打了一耳光,所有人关心的不是阿穆的感受,而是另一个问题,至于吗?
而这,也是杀姐文章开始提到那个问题的答案。
为什么印度家暴这么严重,离婚率却这么低?
最根本原因就是:忽视。
男人忽视了女人的付出,女人忽视了自己的人权。
不平等的婚姻,在她们眼里再正常不过,这样的她们在受委屈之后,又怎会轻易选择离婚?
有人说,知识改变命运。
如果学历高,工作好,经济能独立,是不是就能摆脱这种困境?
女律师赢得了一场大官司,尽管很高兴,但身心俱疲,回到家想好好的睡会,但丈夫却笑着要求奖赏。
如果你不靠我爸的关系,怎么能赢下?
不同意,没用,因为我帮了你,你就得听我的。
即便你在外头很风光,但回家就得乖乖听话。
你看,在印度男尊女卑的大环境下,没有女人会是幸存者。
电影在开篇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镜头:
处在不同阶级的女人,手上都拿着一根“橘子冰棍”。
夏日里的冰棍总是为别人带来清凉,但是清凉过后却是逐渐消融,自我牺牲。
而印度女性何尝不就是这样?
那应该怎么改变?
片中也给了答案:
只有女性选择站出来,勇于说不,才能脱身。
因为对抗不公的方式从来都不是隐忍,而是勇敢!
就像片中的阿穆。
“就算每个人都觉得这一巴掌不是什么事,可是我阿穆觉得委屈觉得不公平,我就要离婚,挣脱掉这不平等婚姻的枷锁。”
这一巴掌打醒了阿穆,让她意识到她所谓的婚姻幸福不过是一场幻梦。
而阿穆离婚的勇敢行为,也会打醒更多深受婚姻折磨的女人。
只有当她们意识到这种不平等的婚姻是不对的,她们在婚姻中和丈夫的地位才会越来越平等……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XAXgc3QBeElxlkkau5A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