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杀姐看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段子:
一对情侣去看电影,观影结束后,女生没看懂,问男生这部电影讲了什么,这次男生没能像以往那样泛泛而谈,只是讲了一句让女生一直都不能理解的话:
不要试着去理解它,而是去感受它!
而这部需要去感受的电影,就是今天杀姐要聊的电影。
不卖关子,说的就是它——
《信条》
Tenet
这部电影能上映,可以说历经坎坷。
受疫情影响,全球影业陷入了一个停滞的状态。
很多大片为了不亏本纷纷从院线转到了流媒体平台,可它没有随波逐流。
诺兰老爷子是顶着巨大的风险,铁了心要把它搬到大荧幕上和观众见面。
于是延期,延期,再延期。
最终的时间,定格在了9月4号。
影片一上映,果然意料之中的引起了广泛热议,而这些热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
看不懂。
当然这也不能怪观众,因为在这部电影里。
诺兰似乎想把他诺兰宇宙的所有必杀技,都集合到《信条》里。
为了写这篇影评,杀姐在看之前,也是特地做足了功课。
可即便这样,在第一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
我还时常的懵一下:
emmm,我在哪,我在干什么,我在哪个时间点……
列举几个在电影中出现的元素吧:
正向时间和逆向时间,熵的概念,时间钳形运动,外祖父悖论……
是不是已经有点茫然了,没事,接下来杀姐会一一说到这些概念。
这之前,咱们先来回顾一下剧情。
男主是一位探员,因为他在一次训练中表现出色,被选中去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战。(老美日常拯救地球)
而阻止这场大战的关键,是找到并打败俄罗斯的一个军火大佬。
这个大佬正在集齐毁灭世界的零件,只要零件一到位,那他就和灭霸一样,随便打个响指,现在的世界就将毁灭。
所以男主的这次行动肩负着全人类的安危。
而他将突破重重万难,来面对这个挑战。
他以军火商的老婆为突破口,去接近这位危险人物,然后阻止这项疯狂的计划。
咋一看这个剧情线,你可能会说:
“这不就是《007》或《碟中谍》等谍战片的救世基本套路?诺兰的新作没创意啊 !”
先别急着下定论。
其实有意思的点就在这,影片的故事说不上出彩,可最后呈现的结果却让我们对它很痴迷,有情不自禁想二刷的冲动。
他是怎么做到的?
换个说法,他是怎么把我们已经见怪不怪的东西,又重新拍出新鲜感和不可复制的作品?
这在其中做文章的就是:时间。
所以要看懂它,我们必须要知道一个概念:
什么是时间?
百度百科上有解释:
时间是人类用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
通俗点的说:
时间本身并不存在,它只是我们用来记录的一种方式。
而这种记录方式的顺序通常是由因果的过程。
举个例子,吃了个西瓜,然后把西瓜籽丢到了泥土里,没几天种子发芽了。
这样由吃西瓜到种子发芽的过程,就是正向时间。
而有正必有反,所以在逆向时间下,因果关系的顺序就变为了由果因。
如果不能想象?
影片中有大量镜头来给你的大脑补充画面
像船只是倒行的,水花是收的:
踩中的水坑,涟漪是聚的:
子弹不是打出去,而是收回来的。
所以《信条》里设定的时间逆转,就是把正向的运动轨迹进行倒放?
也没这么简单。
这里又涉及到一点,不管事物的发展顺序是由因到果,还是由果到因。
其中的熵是永远在增加的。
什么是熵?
它是个热力学概念,被用来混乱度量的程度。
因为熵在增加,所以不管你在正向时间或是逆向时间受到的伤害,你都将真实的遭到伤害。
影片中军火大佬的妻子kat在逆向的时间被子弹击中,她就真真切切的面临死亡的危险。
如果偏一点打中心脏,那她就将在逆向的时间中死去,不能再活过来。
好,如果我们理解了这个概念,接下来这个镜头就很好懂了。
上一秒,大楼从废墟中复原。
下一秒,大楼的顶部又突然破碎。
也就是说:
上一秒,是因为逆向时间下的运动规律,下一秒,则就是正向时间的事物现象。
而爆炸它是真真切切的发生。
可是为什么这两种现象会同时发生在同一个物体上?
而这其中又涉及到了另一个知识点:
时间的钳形运动。
为了方便理解,杀姐举个例子:
一张纸条,分为正反两面,如果一只蚂蚁在正面爬,那无论它再怎么努力,也永远爬不到反面去,要怎么样才能到反面?
把纸折成这样就可以。
这种形状,在数学术语上称为莫比乌斯环。
在这个圆环上它就没有正和反的概念,正即是反,反即是正。
所以,蚂蚁可以通过纸带折叠处的“扭转地带”到达所谓的反面。
而电影里的传送门就是这样的扭转地带。
这种时间版的莫比乌斯环就是时间的钳形运动。
懂了这个概念,我们就能明白诺兰在影片后半段的玩法了。
为了阻止军火大佬毁灭世界,男主这边的队伍在同一时间点,分成了两队。
红队正向,蓝队逆向,两队同时作战。
蓝队是先锋,负责探路,得到战术的地形后,告知红队。
红队是主力,根据得到的地形,选择战术。
正逆,在同一时间,同一位置发生。
所以会形成大楼从复原到又被炸的情景。
通过这样的交错,让时间时而正着流,时而倒着流。
有的人前进,有的人后退。
过去和未来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到最后成为一个闭环。
物质间的碰撞和交融,你会发现,自己知晓的事情越来越多,真想就快要浮出水面。
但一个无解的矛盾,就横亘在你的面前——
外祖父悖论。
这个原理出自这么一个假设:
一个人如果回到过去,杀死了自己的外祖父。那么,他便不会出生。
什么意思,即一个最浅显的道理:
过去的事情,你无法改变。
所以,随之而来另一个问题:
既然无法改变,那逆转时间,穿越未来和过去又有什么意义?
这是所有逆转时间的影片,不可避免的要面对的问题。
而诺兰做出了机智的回答。
他的这个答案也让这部影片由深奥,晦涩,技术……这些标签上又多了一层:
情感。
来自于影片的最后一幕,但其实它一直都在。
迎来最终的胜利后,男主的帮手尼尔露出了一个带着孩子般的笑容,千言万语浓缩成了一句:
“我在起点等你!”
他转身的那一刻,杀姐恍然大悟,一时间忍不住湿润眼眶。
回想起之前的种种:
尼尔知道主角爱喝什么样的饮料,
知道他不喜欢高空滑索的方式,
知道他将获得胜利而自己是胜利的一环
……
原来一切的一切,从最早就开始买下伏笔:
原来整部电影就是一个莫比乌斯环,而起点和终点,都由我们一起书写。
原来有的人存在,就是甘愿为你去牺牲。
……
时间很高深,很玄妙。
但有一种东西仍能超越时间,它就是那股人与人之间的情义。
它不会逆转,也不会消失。
它一直都在!
这才是这部电影真正的底牌。
看完了影评,是不是还是有点懵?
没关系,因为诺兰这次的作品真的不好懂。
杀姐也是做了功课才勉强理解一点点。
但是这一点也不影响我对这部作品的喜爱。
你们也不要被这些难懂的理论给吓到,放心去看好了,因为看不懂这部电影根本不重要。
两个多小时,我们沉浸在一个“新的世界”,那种体验才是最棒的。
相信我。
影片中逆行的车,逆行的子弹,收缩的水花,会结冰的火……以及超帅的男二。
这一切都会让你回味无穷。
我想,或许诺兰本来的目的也不是让大家都看懂,而是让更多的人去感受他所创建的“新世界“”。
就像影片中那句台词:
不要试着去理解它,而是去感受它!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QT6naHQBLq-Ct6CZ4It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