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上映,我终于等来这5亿国产大片

2020-08-24     五杀电影

原标题:《八佰》上映,我终于等来这5亿国产大片

自电影院开业以来。

观众最关注的便是哪部大片会率先定档,拯救尚不明朗的电影业。

如今随着电影《八佰》上映。

电影院迎来了开门营业后的首部真正意义上的国产大片。

《八佰》

2020-08-21(中国大陆)

早在四年前,华谊兄弟便立项本片,并确定于2019年上映。

但最终未能如愿。

一波三折过后,这部耗资数亿的大片终于姗姗来迟,掀开了它神秘面纱。

电影讲述了历史上真实发生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故事。

故事背景是日军自七七事变之后,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并攻入上海市区。

1937年10月,也就是淞沪会战之后的两个月。

国军几乎投入了所有精锐部队,与日本展开激烈的交锋。

但由于日军在海空领域作战占据优势,所以国军伤亡惨重。

国军决定撤军,但留下88师驻守闸北单独抵抗。

但实际上留下的是加强营。(为了完成作战任务临时组成的作战编制)

经过几次交战,此加强营早已损伤过半。

但副团长率四百多名官兵(对外宣称是“八百壮士”),坚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孤军奋战四昼夜,歼敌二百多人。

11月时上海失守,淞沪会战也结束。

但此战役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四行仓库的遗址作为抗战纪念地,至今在上海闸北,以供后世学习怀念。

导演管虎深深地被英雄们不怕牺牲的精神感动,一直想把这个悲壮的故事搬上大荧幕。

于是就有了如今令人感动不已的《八佰》。

【有少量剧透,建议先看电影再看文章】

枪声在时光极深处响起。

故事开篇是欧豪扮演的农村质朴少年端午

他和叔伯因躲日军走散后,又遇到了国军。

国军领导要求他带功赎罪,端午也想去上海,看看繁华都市是何模样。

他报名了保安团,去守护四行仓库。

但现实总是充满意外。

他以为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早已哀殍遍野,尸体满地。

当时已被日军攻占的上海,早已变成人间炼狱。

眼前凄惨的景象着实把端午吓得不轻。

他想逃跑,带着同乡的弟弟小湖北。

偶然间他发现自己可以通过下水道游到对面的租界。

这可把他高兴坏了。

可是在逃亡过程中,端午居然在下水道发现了准备偷袭四行仓库的日军。

此时端午陷入了思想上的挣扎。

要是自己偷摸游过去,就能保住一条命。

可要是回去将这个重大发现告诉营长,虽说可能能救了仓库这些军人,但自己可能小命不保。

思来想去,小湖北还在仓库呢。

也是出于人性最基本的良知,他还是选择回去,将消息报告给领导。

战士们赶紧做好准备,将前来偷袭的日军杀个片甲不留。

端午瞬间成了壮士们与百姓们眼中的大英雄。

此时此刻,端午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脸上恐惧的表情也渐渐消失。

端午决定留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并肩作战。

面对十几万日军,副营长谢晋元没带怕的。

他下令在四行仓库的顶层,将国旗升起。

这一幕震天动地的壮举惊呆了所有人。

谢晋元抱着必死的决心,告诉自己的手下们:

四行仓库将是我们的坟墓,要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

而被激怒的日军自是不会放过战士们,火速派来战斗机屠杀战士们。

为了不让日军得逞,也为了不让旗杆倒下。

壮士们宁死不屈,被打成筛子,也毫不畏惧。

一个个来自天南地北的战士前赴后继,不畏死亡。

面对敌方一波又一波扫射,仍奋勇向前。

有的战士身捆数枚手榴弹,纵身跃下,直接和敌人同归于尽。

端午为了旗帜不倒,也壮烈牺牲。

讽刺的是,孤军这边已生灵涂炭,租界那边却歌舞升平。

中国民众和租界洋人可以隔岸实时观战。

恍惚之间,你以为这是两个中国。

但残酷的战争并没有让中国人退缩。

在国军与日军激烈地交战中,越来越多的民众加入其中。

日军进攻时,租界的民众们便举起大黑板,告诉国军,日军的作战方向。

看到战士们每击毙一名日军,便纵情欢呼,为同胞们呐喊助威。

仓库里的孤军,是这座城市最悲怆的一抹景象,也是中华儿女最后的骨气。

可是,孤军坚守四天四夜后,上海租界竟以安全为由,强令中国政府撤军。

谢晋元当然不同意。

这时国军特派员前来告诉谢晋元:

留下他们作战的目的,就是要他们孤军奋战,四面楚歌。用他们的生命献祭,博取其他国家的同情,从而获取帮助。

还真是可笑。

国军们的鲜血直流也只是服务于guo民党领导的政治目的。

但是有什么办法?

后来又发生了一些事,也逼的谢晋元只能带着剩余的手下,向租界撤退。

但是,他们为中华民族而战的精神早已感染了无数人。

无论这场战争背后的意义是什么,这些为国奋斗的普通战士就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电影最后的画面是四行仓库上弹孔斑驳的墙壁。

然后镜头也一下子切换到了如今是繁华都市的上海。

时刻提醒着我们他们所做出的牺牲。

没有天生无畏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电影最值得称赞的便是聚焦于乱世中的众生相。

用一个个小人物的故事反映出中国人的家国大义和坚韧精神。

比如一个个孤军,他们很多都是来自于底层百姓家庭的孩子。

在面对战争初期,他们也会害怕,恐惧,懦弱,想逃跑。

但浴血奋战到最后,曾经胆小怯懦的端午变成为民族牺牲的英雄。

郑恺扮演的战士陈树生,绑着手榴弹英勇赴死的行为。

以及王千源饰演的羊拐,姜武扮演的老铁,自告奋勇成为断后的敢死队,慷慨赴死。

赴死的前夜,两个战友点着烟,想象着下辈子和女人在一起的滋味,聊的都是掏心窝子的话。

这短暂动人的一幕却是平凡人最真实诚恳的一面,未曾煽情却令人动容。

以及唐艺昕饰演的杨惠敏愿意以身犯险,游到仓库将旗子送给壮士们。

还有杜淳扮演的团长谢晋元,在国家存亡于旦夕之间,万千人命运系于自己一身,甘愿身先士卒,舍生取义。

甚至租界的百姓们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刘晓庆扮演的蓉姐从最初的事不关己,醉生梦死到最后被壮士们的精神感动,开门送药。

侯勇扮演的老爷气愤不已,直接枪击日军。

老百姓目睹同胞们牺牲后唤起的民族团结。

也是另一个角度体现了我中华儿女薪火相传的不死不灭精神。

无论是偶像演员还是老戏骨,均拿出了上乘的表现。

正是他们塑造的这些历史上存在的无名之辈,才组成中华民族的血与骨。

战乱时期,至暗时刻,他们在残忍中学会成长,在痛苦中析出救赎,在战争中坚定信仰。

当然,导演管虎在着力表现歌颂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精神的同时。

也在电影中彰显了自己的叙事野心。

借由黄晓明扮演的特派军之口,一语道破guo民党的战争是为政治存在的这一残酷真相。

还有猫,狗,一直奔跑的白马等动物隐喻。

小湖北听着戏曲想象端午化身戏中的大将等超现实主义的运用。

这其实是管虎将满腔热血化为创作的力量。

借历史凝视回首时代的过往,保持对人性的和现实的观察。

关注大的历史,更关注小人物。

关注他们求生的欲望,关注他们拼尽全力保持傲骨的风采。

如今看来,本片项目的3度重启,历经499天筹备,40几轮的剧本修改,对特约演员进行7个月军事训练的过程。

这样的匠心精神所呈现出的视觉效果和情感冲击是极具震撼力的。

虽说影片后半段叙事不太清晰,但它依然是今年我们不能错过的一部电影。

最重要的是,它所表达的意义是重大的:

它时刻提醒我们,历史的车轮虽滚滚前进,但那些为了中华民族牺牲,做出贡献的平凡英雄,以及惨痛的历史却永远值得铭记。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vjbH3QBeElxlkkaQDK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