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关林西市场”要拆迁啦,这是早预料到的结果,可还是感觉有点“突然”和不可思议,那么大的市场,说拆就拆啦?不管我们怎么留恋、可惜,它被拆停止营业的命运已经无法阻挡啦…
有人说:“关林会”起源于明朝,有600多年的历史。有人说:没有了“关林会”这里还称“关林”吗?依依不舍还在“商户”之间议论、叹息。可现实就是这样,大局已经无法定夺啦…
打我们年少记事儿起,就知道“关林庙会”,不过,那个年代还仅仅是“大年初三”,“每月逢三”必有庙会…。改革开放以后,“庙会”已彻底淡化,“天天有会”才是批发商家最喜欢的结果,“啥都不干”也能赚钱乃当地老百姓租房后的体会…
杂乱无章、堵车也是城里人对哪里的“厌恶”评价。
我记事儿时,关林会无非就是“摆地摊儿”,农家集中销售自己的农副产品,我们家的“大门板”就是在关林会购买,很结实,使用了好几代人,一直使用到拆迁…后来,通过媒体我们得知:“全国第三”大市场啊,不得了啊,牛的很啊…可没几年就发现:落后了,国内很多大市场都超越了…洛阳关林。再过几年,我们开始不怎么“待见”这里了:脏、乱、差和全省“十大消防安全隐患单位”有它,十个隐患洛阳占俩“名额”,十九年前的那场轰动世界的大火,“火烧”了一个“隐患单位”一直让我们为关林这个“隐患单位”担忧…
“庙会”是因“庙”而起“会”,“赶会”不是非要虔诚的去“敬神”,而是:看表演,听唱戏,购买必要的农产品…“沿街起市”就这么一代代的传下来了,先有“商”还是先有“贾”?实际大家都明白,关林会的一开始就是“农民的大聚会”,谈不上“商贾云集”,后来的大发展才有了开店人,这里天天都是“会”啦。
前几天,我给大家说了“洛阳小吃的格局与布局”。有些朋友不服,说干净漂亮的小吃店乃招待朋友之地,一般咱洛阳吃饭还是“蹲在大街”人行道上大汗淋漓的过瘾…哎……这就是格局,起点不高也就是这样心态啦,恁是“吃货”可以这样定调,可店老板也这样思考问题?被淘汰乃必然,最近的结果,叹息者绝不仅仅是“吃货”,最伤感的当然是忽然让拆“店”的老板。
先进的发展…拓展与落后的存在,实际在“关林市场”都能看得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乃是被“兜里有钱”冲昏了头脑,断了财源才知道“落后”是要被打的根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就是先人提醒我们的警示语吗?
“关林市场”更新了多少次,整治了多少次,提升了多少次?谁最关心这里的环境,谁最关心这里的安全,谁最讨厌这里的交通,几年前这里发生的“大案”可能很多商家都忘记了,可我和受害的家属却记忆犹新…
“改善是无限的…”这是企业生存的法则,提升乃生存之道,守护是保护传统,但绝不是保护“脏乱差”,不是因循守旧。
“乐观向上”乃强者,“闷闷不乐”也是必然过程,谁能“螳臂当车”?阻挠时代的发展?
“关林会”早就没有啦,“关林市场”没有了也是早晚的事儿,可“关林商贸”乃经贸圈的高端推进也还会延续?请莫要误解,我说的“商贸”不是那个公司,是格局,是未来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