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洛阳老城“日夜门市部”

2019-12-01     洛阳车人

网上有一组老外拍的洛阳老城图片,除了有一张搞不清楚是哪里外,其它的图片咱都能认出来,谁让咱是洛阳老城人呢。

这一张大家看看是哪里?其实很简单就是青年宫西边的“日夜门市部”,一个在洛阳从不关门“打烊”的老店。

看图:前景是一位光头的大爷拉的一架子车青菜,还挂着毛驴,背景的标语应该是“我是春娥家乡人、优质服务为人民”,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口号,公交车的挡风玻璃上都有这时髦的标语。

上世纪六十年代--八十年代,老城区人最青睐的是“大商场”,也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东都商厦”,也喜欢旁边的“小商场”,在当年规模都不算小啊,这俩店似乎啥都有,服务员每天忙的不亦乐乎。老爷们儿还是最喜欢这个“日夜门市部”,因为他是个烟、糖店,看电影看戏的、上下班路过的都要进去买盒香烟,“串门子”走亲戚得买点心吧。那个年代还没有啥“精包装”,都是牛皮纸把点心包成方块,上大下小,盖一张红色商标,从头顶上拽一根纸绳儿,三下五除二的歘歘一捆,再一扽完事儿,服务员那个干净利落呀,令人眼花缭乱,佩服呗。

这里的水果糖种类繁多,大姑娘小媳妇也光顾,老师傅下班后喜欢到这儿喝二两,也就是“一毛烧”,红薯干做的烧酒,压根儿就没有啥下酒菜,本事儿大的“一口闷”,稍差点的买一两“干花生米”站在哪里一边喝一边闲聊,也有“酒鬼”坐在或蹲在门前的青石板板儿上“猜枚划拳”,反正他们喝酒也不惹事儿,没人干涉干扰他们过酒瘾,吆喝的水平高还能引起围观……

七十年代,老城区还有很多“大集体”企业,很多厂实行“三班倒”制,前半夜好办,后半夜的“上三班”就难熬了,遇到停电还不让回家,怎么办?那就溜溜达达的来到青年宫,来到这个“东华街”日夜门市部,买点小点心、整二两提提神…

这条街目前叫“中州东路”,也是五十年代打通老城后的东西通道,第二次拓宽后变成了当今既不像城市也不像县城的老城区中州东路啦。

如今,城市发展太快,拓宽后的这条街在洛阳也是最窄的主干道,不许走“卡车”就是这个道理。

洛阳老城,我的家,魂牵梦绕的家,这里有特好喝的馄饨、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小吃,有名扬天下的“真不同”,有叫不上名字的宠物和花卉…唯一短缺的就是这个“日夜门市部”,爷们儿们,再也喝不到那个红薯干做的“一毛烧”啦。

历史就是历史,近代的洛阳老城留下来的清晰图片,竟然是老外拍的这也算是遗憾中的幸事吧,毕竟人家为我们留下了回忆,留下来了…念想。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XjIPxW4BMH2_cNUgHWh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