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或自媒体应该旗帜鲜明的抵制“地域黑”

2019-11-28     洛阳车人

河南姑娘小闫,因为找工作遭遇“地域黑”被无情拒绝,学法律的她走进了法庭并得到当地法院的快速立案,目前也基本算打赢了这场官司。看到网上披露的证据,我今天想与大家再谈谈:地域黑。

当今,如果说被地域黑第一的地区乃河南,没人敢称第二……这也是网友的“精论”,事实确实是这样。改革开放后,作为人口超越一个亿的农业大省,80%的农业人口,不出去谋生那是绝对不行的。与沿海及其他大城市比,河南相对还是落后的。“自谋生路”可喜可赞,为啥缕缕遭歧视呢?

首先我们得分析:区域不同,乡情有别,南北方在生活上有很大差异,大家同是汉族,但未必都乃一种生活习惯与方式,对问题的理解也有很大不同。

城乡的差别也很明显,不管你承认或不想承认,差别就在那里呈现,这就是问题所在。

在我们人民解放军的队伍里,战友们都在谨慎避讳这件事儿,为啥呢?教育与引导:城市兵绝对不允许看不起农村兵,我们来自五湖四海,都是战友,战场上就是“生死兄弟”,没完没了的分歧闹别扭,怎么会有战斗力?常年的教育培养,“战友啊战友,亲如兄弟”,就连退伍后,大家也会珍惜这段情感,谁遇到难处,大家会慷慨解囊相助,管他是哪里人…

看看部队教育战士的效果,我们大家都应该明晰,社会上在这个领域上教育的短缺,我们的优良传统正被淡化、丢弃。

生活中我们大家都明白:远亲不如近邻…工作中,我们为啥要区分你、我、他是哪里人呢?他只要不违背法律,不坑人、害人不就是一个好人或正常的人吗。

过去,我们曾把观点不同,分成啥“派”,把住过监狱的人叫“劳改释放犯”,人家已经改过自新了,怎么还是“犯人”呢?通过“拨乱反正”,大家这些年都明白了,原来的做法不符合法律,不符合人性,已经非常可笑啦。

那些年,我们看电影,好人与坏人观众一目了然,这样简单“脸谱化”的教育,你依然还能接受吗?

我曾遭遇一次同事歧视,笑话我是河南人,也没太较真儿的生气,仅仅是问:恁家有家谱吗?查一下祖先姓氏起源在哪里?呵呵,几天后他真的答复了我:他家之姓起源在河南黄河北部的一个县,大家都心知肚明,不再多言了,何必“煮豆燃豆箕”呢。这件真实的故事不可能启发那些脑子不太灵光的偏激人,可莫要忘记:我们大家都是中国人,都是华夏子孙,为何非要“心灵相残”呢。

我们在家教育子女,是不是循循善诱?对于孩子的爱仅仅是讥讽嘲笑吗?对同事我们是不是也得有这份耐心、爱心?针对乡情的不同,我们是不是也该善意的提醒:这样做不合适,尽量规避。

年少时,母亲或老师从不许我看不起任何人,她们在教育我的时候,也尽量的回避外人。参加工作后,领导也是这样,尽可能的不伤面子,让你自己反悟,该还是不该,对还是错。

一个军事奇才是河南人,一个能搞出高性能飞机发动机的科学家,一个能整出航天燃料的科学家,一个能设计导弹的设计师…比如都是河南人,怎么办?国家也歧视不用他们?这不是太可笑了吗?可别想着河南人就会种植小麦,就会去南方打工。

地域歧视在当今社会十分常见,这种现象令人厌恶,如果考证,这“地域歧视”的现象,还真是“源远流长”,自古有之,连许多饱读诗书之辈也未能免俗,常有地域歧视之语。不过文人雅谑,比较含蓄,和如今露骨粗俗的用语还不太一样。

不论古代或当今,我们都该认知地域黑的坏处,分散情感,伤害人心,难聚众力。经常看不起他人者,也会被人舍弃,经常看不上他人者,最后心伤的必然乃自己,想长寿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些人得到的后果。

如要想改善丢弃地域黑,单凭不搭理,气宇轩昂的去反击…似乎作用都不一定好。最好的办法是:媒体特别是“自媒体”坚决反对或旗帜鲜明的杜绝,让这些糟粕无处发芽生根。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YSTru24BMH2_cNUgf9q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