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家学宝”每天收获专业家庭教育知识
(图片来自网络)
家学宝主笔团 | 微宛
1
你知道芬兰的“国际失败日”吗?
2010年,芬兰阿尔托大学的一个社团创立了“国际失败日”,一开始只在大学里举办,很快就全民流行。
每年的10月13日,芬兰人都会鼓励大家“自曝己短”,以此来释放自己内心的压力,摆脱对于失败的恐惧。
他们在官网上列了一份非常详细的“失败指南”,教人们如何“失败”,比如:
1、用自己的方式,尽情地失败一次。
2、把你的失败发布在twitter或instagram上,贴上话题#dayforfailure#,分享的同时,尽情为其他同样经历了失败的小伙伴点赞。
……
9、请私藏这个行动指南。
10、从你的失败中学习!”
这个号称“国际教育全球第一”的国家,把“失败教育”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普及到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希望从小就告诉孩子:
失败其实并不可怕,而且我们可以从失败中学习。
2
真正可怕的是害怕失败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虽是老生常谈,却绝不是虚言。
近日,2019年度的诺贝尔奖陆续揭晓,不禁想起曾获2015年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教授。
她和团队经过繁复而冗长的实验,扛住了190余次失败,才最终以191号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达到了对疟原虫100%的抑制率,获得成功。
(图片来自网络)
每个人都难免会遇到失败,害怕失败也是正常的,不只是孩子,大人也一样。但如果因为怕输就不敢尝试,并选择放弃,那也就失去了成功的机会。
正如有人曾说的:“除非你停止尝试,否则就永远不会是失败者。”
周末,儿子有一项英语作业,是给动画片配音,然后发到群里,优秀的同学可以去参加学校的表演赛。
他自己说周六就能完成,结果到了周日,还没有上交。
我问他原因,儿子说怕配不好,选不上。
我问他:“你想参加表演?”
儿子点头。
“嗯,妈妈支持你。那我们就好好练习,然后去尝试一下。”
我陪着儿子一起练习了几遍,他还是担心:“妈妈,要是选不上怎么办?”
“如果不去试一试,那就肯定没有机会呀。就算真的没选上,我们也可以知道自己是哪里有不足,下一次的选拔就更有机会啦!”
后来,儿子鼓起勇气,在群里提交了录音。
我告诉儿子:“不管结果如何,妈妈都是你的粉丝。加油哦!”
在中国合伙人中,黄晓明饰演的成冬青曾在给学生的演讲中提到:失败并不可怕,害怕失败才真正可怕。
(图片来自网络)
从没有人能够只成功,不经历失败。希望获得成功,就要不怕失败。
如果因为害怕失败而裹足不前,从表面上看是逃避了失败的风险,但也关闭的通向成功的大门。
3
输得起,才赢得到
刚上一年级的乐乐,课堂积极发言,但如果答错了,或者老师表扬了其他同学的发言,她的情绪就会低落。
最近班里在举行十月小班长的评选,乐乐没有当选。她跟妈妈说,学校不好玩,不想上学了。
孩子要强,是有上进心的表现。但我们要注意培养孩子健康的好胜心,所谓“胜不骄,败不馁”,特别是在遭遇挫折的时候,要有输得起的心里承受能力。
如果孩子每次失败后,都陷入愧疚、自责等负面情绪,长期累积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甚至轻生。
媒体报道,今年4月在印度特伦甘纳邦,一次大型考试在成绩公布后,累计有21名学生因挂科而自杀。
(图片来自网络)
更为悲剧的是,此次考试由于系统故障,导致了分数的误判。也就是说这些自杀的孩子,也许并不是真的成绩不好,而是系统错误导致。
网友们在惋惜之余,也不免感叹:“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起来,再重要也重要不过命。”
一次考试的失败,就一蹶不振,甚至极端地放弃生命,那何来未来可言。
在2019年清华大学新生开学典礼上,于歆杰教授指出:“挫折教育是每位清华新生都必须上的一课。遭遇失败不可怕,失败说明你在追求进步,屡遭失败,是你一直在追求进步。”
不久前,中国女排在世界杯成功卫冕冠军。女排姑娘们曾在重大比赛中屡遭惨败,然而她们在一次次困难中的坚强、在重压之下勇敢,在失败中重新站起。
(图片来自网络)
主教练郎平郎平曾说过: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即使走得摇摇晃晃,但依然坚持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眼中充满坚定。
成功,不是从不失败,而是不被失败击倒,输得起当下,才应得到未来。
4
教会孩子正确面对失败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每个人都可能遭遇失败。
我们不能永远守护在孩子身边,唯一能做的,便是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失败”,不要被失败击倒。
1.无条件接纳孩子
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永远是孩子最坚实的后盾。
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不要指责孩子:
“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
当孩子因失败而情绪低落的时候,不要埋怨孩子:
“一点挫折都经不起,算什么男子汉。”
在这个时候,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拥抱、陪伴和倾听。我们要给他力量和信心,成为他最值得相信的依靠。
父母可以告诉他:
“宝贝,你能勇敢地尝试、努力参与,做得很好。无论输赢,你都是爸爸妈妈的骄傲。”
接纳孩子,并及时地肯定和认可,才能让他继续保持勇气,不断地勇敢尝试,最后达到成功的彼岸。
2.家长先输得起
只有我们自己先有能接受失败的心态,才能逐渐引导孩子正确地面对失败。
刘国梁是乒坛大满贯得主,无数次大赛的历练,可谓是宠辱不惊。在他的培养下,女儿刘宇婕小小年纪就已经获得了青少年高尔夫多个赛事的冠军。
他在微博上写道:
“不但要教会孩子怎么去赢,更要教会孩子如何去面对失败,只有输得起的人,才能真正强大,并且在成功的路上走得更远。”
(图片来自网络)
父母不妨给孩子讲讲自己曾经失败的经历,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大人也有许多做不到、做不好的事情,爸爸妈妈都曾经失败过,失败并不可怕。
3.失败是平常事
在芬兰,孩子们大多从4、5岁起开始学习滑雪,他们的第一堂课,就是练习跌倒。
老师会亲身做示范,教孩子们跌倒在地后,再一步一步爬起来,这是让孩子明白:跌倒是最正常的事情。
《成功心理学》里有这样一句话:成功的要诀,你有可能失败,但你绝不是一个失败者。
失败并不丢脸,遭遇失败的人也不意味着就是失败者,别为自己一时的不足而自寻烦恼,只要尽了最大努力,勇敢地爬起来就好。
4.给孩子体验失败的机会
父母因为担心孩子不能承受失败,就替孩子去解决问题,这其实是剥夺了孩子对于失败的体验。
一个很少体验失败的人,当然会难以承受失败,或者很容易被失败重伤。
游泳健将菲尔普斯在训练的时候,他的教练总会给他“找茬”,干预他的训练,进行“挫折演练”。这帮助他在实际比赛中,面对各种困难,都能沉着应对。
英国心理治疗师尼克·卢克斯摩尔曾说:
“无休止地从失败的经历中保护孩子们,对他们是有害无益的,当失败再次发生时,孩子们就会觉得很羞耻、难以理解甚至难以接受。”
父母要知道,过度的保护,也许可以让孩子赢得了一时,却赢不了一世。
失败不可怕,怕的是丧失了不怕失败的勇气。
与其忧心尚未可知的失败会把孩子击倒,不如现在就教会他们坦然面对失败。
现在输得起,未来才赢得到。
家学宝编辑团队以专业的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理论为支撑,原创图文、音频、视频和测评内容,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养支持。家学宝——您手边的家庭教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