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家学宝,成为更好的父母
家学宝主笔团 | 香如故
01
刘欢在2019年综艺节目《歌手》的“歌王冲刺夜”中,获得了冠军。
与此同时,他对女儿的教育,也成了网友们热议的话题。
他坦然承认自己当年犯下的错误,他说后悔小时候没有强迫女儿学音乐,对孩子“快乐教育”。
其实女儿完全可以在音乐上有所建树,但正因为不愿意强迫孩子做不喜欢的事情,使得女儿在音乐方面没有什么太大的成就。
不止是刘欢,多数的家长恐怕都有这样的感触,那就是在面对孩子教育的时候,总是会心软,总是觉得不该逼孩子。
你一时的心软,换来孩子一生的平庸,这样做其实是对孩子不负责。让孩子轻松一时,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跟别人之间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这时你才发现孩子其实在某方面是有天赋的,但就是被家长给耽误了,到时一切都晚了。
02
真正的快乐人生,其实都是很贵的,都是需要你努力打拼,都是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汗水。
曾在朋友圈里看过这样一段话:
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一辈子真正学习的有效时间也就几年,错过了就是一辈子,抓住了才能受用终生。
对于上面所说的这几段话,我是深有感触的。当年公司成立市场部,由于我的资历和所学的专业,都很符合,领导便想让我接手。
然而当领导得知我的英语水平不怎么样时,就很遗憾地对我说,要是我英语过关,那么这个位置真的非常适合我。
当时的打击,对于我来说,还是挺大的。那时我就在想,如果当年,父母能够逼我一把,能够在我想继续学习英语的时候给予支持,那么很有可能这个位置就是我的了。
当然我并不是怪父母,而是怪自己。以至于多年后,当我有了孩子,我对孩子的要求就是,一定不能因为孩子怕苦怕累,就让孩子进行所谓的“快乐教育”。
读书原本就苦,不努力付出又怎会有回报?!
03
《清华学霸教子经》一书曾提到:
父母要明白,孩子小时候缺乏自制力,对学习等艰苦的事情不主动是很正常的。不要指望孩子自己能够主动学习,主动上进。
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哪怕像现在那些优秀的人才,多数也都是靠父母监督,才能够拥有今天的成就。
同事林悦对于女儿妞妞的培养,就是全程靠监督。林悦对我说女儿在画画上很有天赋,可是孩子有时怕苦,不肯静下心来画。
于是她便全程陪着,虽然这个过程是痛苦的,但是看着女儿的作品,一天比一天有进步,她觉得还是非常值得的。
就在近期,妞妞在全市举办的少儿绘画比赛中,又得了一等奖。林悦说每一次得奖,对于孩子来说都是极大的鼓励和肯定。
她说幸好她没有听信有些人所说的,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对孩子进行“快乐教育”。事实上,你让她现在快乐了,那她今后注定将会是痛苦的。
对于那些有天赋的孩子来说,他们就像一块璞玉,不雕琢不成器。父母适当的逼一把,就是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达到自己所预定的目标。
不要认为“逼”孩子,就是对孩子不好,其实这才是对孩子最深的爱。
04
前面所说刘欢后悔对孩子的“快乐教育”。那么是否就意味着,让孩子成才,一定就要“逼”孩子吗?
这里所说的“逼”并不是让你不顾孩子意愿,一味地给孩子强行施加压力。
就像我的同事林悦的女儿,她是因为女儿有这方面的天赋,并且自己还有兴趣,所以她才全程监督,才想着要“逼”孩子一把。
她说要是女儿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即便自己再逼,也无法获得现在的这些成就。
对于那些孩子实在是不感兴趣的事情,作为父母,就要认清现实,不要认为只要“逼”孩子,就一定有成效。
“逼”孩子成才也是要讲究方法的,不能千篇一律,不能看别人家怎么做,自己家就怎么做?
人家学钢琴,你就让孩子学钢琴,人家学画画,你就让孩子学画画。你总得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去学,也要根据孩子的自身条件,去制定属于自己的目标和计划。
同时也要以尊重孩子为前提,和孩子一起参与制定目标和计划,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地监督孩子去完成。
记住家长的坚持有时远比孩子重要许多,你若是不坚持,那么孩子一定也是半途而废。
05
不让孩子对喜欢的事情半途而废,就得让孩子懂得,那些优秀的人之所以拥有今天这样的成就,都是要经过努力拼搏,才能够拥有的。
当孩子看着别人在台上弹琴,弹得那样流畅的时候,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你看似很轻松的事情,实际上人家都付出了百倍的努力。你若想这样,一定也要付出同等的努力。
朗朗谈及当年练琴的时候,也是觉得当时非常的难熬,幸好当年父亲的坚持,成就了现在的他。
(郎朗童年时期练琴照片)
如若不是父亲的坚持,那么也就没有现在的朗朗了。
余世维是培训界之神,他培训的人超过韩国总人数,走过的行程可绕地球30圈。
谈及到对自己孩子的管教,他说管教孩子要“狠心不怕流泪”。他两个女儿很小的时候爱看电视,到饭点仍不吃饭。他便让妻子不必留饭菜,把零食也收起来。
女儿半夜饿得受不了,想吃东西,他让妻子狠心拒绝,硬让女儿熬到第二天吃早餐。在那之后,只要是一到饭点,女儿不管在做什么必定坐到餐桌前。
虽然他的作法看似很残酷,但却很有效果,并且让孩子懂得,该在什么时候,就做什么时候的事情。
所以说孩子的成长和改变,需要父母的陪伴和监督,同时也需要父母坚持。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坚持,你的坚持是孩子前行的动力,你的坚持也是照亮孩子前行一盏明灯!
也只有让孩子在父母的坚持中,经历了成长的“阵痛”,才能赢得更加美好的未来!
扫码下载中华家教APP,获取更多知识和课程
您的转发、评论、点赞是我们分享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