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家学宝,成为更好的父母
家学宝主笔团|刘彦廷
01
这两天,杨烁因《一起出发吧》里的一段视频,被骂上了热搜。
这段视频,不仅看得我气不打一处来,恨不得上去就是两拳。也引发了网友热议,让许多人联想到了自己的童年阴影。
视频中,杨烁的带娃方式,令自己饱受骂名。他对儿子杨雨辰的“打压式教育”和军事化管理,让原本温馨的亲子节目,充满了争议和各种不适感。
由于节目组拍摄场地处于高原地带,杨雨辰不太适应,上坡速度有些慢了,杨烁便朝着儿子吼起来:“所有人都在等着你啊,快点!”
杨雨辰没有按照父亲的要求,走错了方向。杨烁要求儿子重新回到上坡,重新走。边走边训斥:“走路不会走是吧?能走直路吗?”
走到一处风景好的地方,杨烁自顾自地感叹了一句:太美了!
紧接着,转头对儿子冷冰冰地吐出三个字:“拍照吗?”
孩子被强行拎到父亲面前,摆出一个张开双臂的飞翔姿势,目光呆滞,脸上看不到丝毫笑意。
当摄影师善意地提醒杨烁海拔有些高,孩子也许会缺氧时。
杨烁直截了当地说:“我不管,他自己选的,自己承担。
到了选房子环节,杨雨辰开心的选了自己的幸运数字5号房。
结果杨烁脸又垮了,因为他想要1号房,结果发现5号房在最远处。
于是杨烁开启了讽刺模式,马上泼了冷水:“你不是说5是你的幸运数字吗?太棒了。”
当孩子呼吸都显得十分费劲时,他只会威胁:“如果先让我跨进门槛,就从头再走一遍!”
吓得孩子上气不接下气地快步跑在他前面。
杨烁总是教育杨雨辰:“你是哥哥,你要照顾弟弟妹妹。”
虽然大多数家长都会这样要求自己的孩子,但杨烁对杨雨辰的行为举止严厉到算得上苛刻。
杨雨辰小小年纪,却懂得在不快乐的时候保持沉默,听话懂事的背后,是外人无法感同身受的孤独。
他唯一一次对爸爸杨烁哭着说:“我想你了。”
却还是收到了杨烁的一句:“不哭好不好,你哭起来好难看。”
在那一刻,如果我是杨雨辰,我一定会很失望。
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受到杨雨辰的压抑和无助。
面对大家的质疑,杨烁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自己家的孩子我特别心疼,但他是个男孩子,将来要成为一个男子汉。我会改变一些态度,但不会放弃教育方式。”
杨烁的身上,有着典型打压式教育家长的影子,作为父亲,他不可能不爱自己的孩子。但他并没有意识到,这种缺少分寸感的粗暴教育,像一把利剑,会深深的扎在孩子的心中,影响其一生,难以释怀。
一个从小得不到父母肯定的孩子,不仅会失去本应充满爱和关怀的童年,还会丧失爱与被爱的能力。
虎爸虎妈们也许一辈子都意想不到,这份“为你好”的爱,却是毁掉孩子一生的毒药。
02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从小到大,没得过父母的肯定,一直都是否定,是怎样一种体验?
其中有一条高赞回答,令我印象深刻:
“从我开始记事那个时候起,每次自己的一个失误,父亲的脸上都会浮现出一种非常厌恶的表情,并夹杂着一些很厌烦的,对我无尽的指责。
上小学时,我不小心打碎一个杯子,跟着父亲就会上来指责一通,说我手脚没轻没重连一个茶杯都拿不好,根本不会说来看看我的手有没有被划伤。
家里来客人了,父亲让我端菜,动作慢了一点,父亲就跑过来吼:动作这么慢,你还能干什么?
高中毕业,同学们都去学车考驾照去了,父亲又把我否定了,还是一样的表情,一样的语气,一样的话语。
因为从小受到的都是否定,所以导致现在我没有自信心,自卑,悲观厌世,不善交际。当我在人多的场合,我会很胆怯,很害怕。”
一般来说,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形成两种人格;
一种是讨好型人格,过早懂事,失去自我。如果父母一直强调孩子的缺点,把孩子的错误常常挂在嘴边,时间久了,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真的是这样。孩子会感到无助,感到自己不如同龄人。
另一种是控制型人格,脾气暴躁,情绪难控。如果父母常常以呵斥和命令作为管教方式,孩子很容易在心理和言辞上表现出攻击性,长期以往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要对每个人的感受负责。
一个从小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会极度在意他人的看法,做错事永远都会觉得是自己的问题。在人际交往方面有逃避倾向,并伴随着自卑心理。
在综艺《少年说》中,一个小女孩站在高台上,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问妈妈:
“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看不到,只看到别的孩子好呢?”
台下的妈妈,一脸的严肃地说:“当你很强的时候,我觉得我要拍一下。当你觉得自己很弱的时候,我觉得我要推你一把。”
她表明自己不认可孩子,是因为“担心孩子会飘”。听完妈妈的话,女孩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放声大哭。
当我们不断地强调孩子的缺点,不断的否定孩子,与其他人做比较时,孩子的内心深处会认为自己始终不如别人,从而产生最初的自卑感。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讲的“原生自卑”形成的最常见原因。
也许你的否定,只是为了激励孩子。可孩子又怎会轻易分清哪句是真话,哪句是玩笑话呢?
对于一个总是被父母否定的孩子来说,他们心中永远住着一个不认可自己的父母,一直在指责他,打压他,让他总是处在内疚、忐忑、担心别人不认可自己的紧张状态中,甚至会产生抑郁、焦虑、自我指责的消极情绪。
我们的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也需要被尊重,被肯定,被爱。不少父母都低估了这些不经意间的否定行为背后,孩子内心会刻下多深的烙印,性格会受到多大的影响。
每个人可能或多或少都经历过暴力,而这种以爱为名的暴力就像一只恶犬,咬了你一口,就会紧紧地抓住你不放,不论过了多少年,都很难忘。
03
看过一段扎心的话:
“孩子小的时候,别把他的稚嫩和软弱当做软肋,用自己的愚昧和无知透支孩子成长的岁月。孩子长大了,内心的阴影面积和那些回不去的弯路,就是还不起的代价。”
现今有些父母,爱孩子的方式只会简单粗暴:吼、骂、打、罚。
却少有耐心引导我们该如何解决问题和更好的成长。
这一点,周杰伦的妈妈做得很好。
上中学时,周杰伦的学习成绩很差,是班级里的差等生,他的高中老师甚至认为他有学习障碍。那时的周杰伦性情孤僻、叛逆,是老师们眼中的“问题少年”,令老师们很头疼。
可周杰伦的妈妈叶惠美没有放弃,她深信孩子的智力没有问题,鼓励周杰伦只管努力,潜心创作,机会总有一天会降临。
叶惠美曾经给自己定下了“三不”原则:不唠叨、不指责、不胁迫儿子。
不断鼓励着周杰伦走出阴影,带着他联系主持人吴宗宪,报名选秀节目。每到周杰伦的人生低谷期,叶惠美总会挺身而出,无条件地鼓励他,支持他,陪伴他。
母爱治愈着周杰伦的伤口,托举着周杰伦,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没有成为他放弃的理由。
在教育中,严厉固然不可缺少,但也要有个度。有些错,我们坚决不能让孩子触碰,该惩罚的一定不能少。但有些错,是可以一笑而过的,不应被过度苛责。
毋庸置疑,杨烁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只不过一味追求严格的杨烁,忘却了生为人父应该给予孩子必要的鼓励和肯定。如果我们从不自省,将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孩子身上,不能给到孩子足够的爱,足够的接纳,又怎么会建立安全感和信任呢?
教育本来就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可以,请对孩子多一点陪伴、多一点鼓励,多倾听他们的内心想法。
毁掉一个孩子很容易,也许只要你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就够了。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美音,因为那是他们成长中最坚硬的盔甲。
爱孩子,从拒绝否定他们开始。
扫码下载中华家教APP,获取更多知识和课程
您的转发、评论、点赞是我们分享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