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可能达不到你的要求了”,你的回答影响孩子一生

2019-12-19     家学宝

关注“家学宝”,成为更好的父母

家学宝主笔团 | 彦廷





如果你问我,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什么?

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平凡的世界》。因为在这部一百多万字的浩瀚文字里,有一个真实的平凡人间。

路遥说:“习惯了被王者震撼,为英雄掩泪,却忘了我们每个人都归于平凡,归于平凡的世界。”


虽时隔多年,但这本书中所蕴含的道理,依然给我不同以往的感动。

在中国,父母最难接受,也最不愿意承认的一个事实就是:自己的孩子很大概率上会是一个极其平凡、极其普通的人。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很容易被问到一个问题:“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啊?”

大部分父母早早教会了孩子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他们认为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被认为有出息,父母们才会有面子。更重要的是,这符合父母们“望子成龙”的殷切希望。

如果有孩子回答,想要做厨师、清洁工、机电维修员......

结果大概率会被无情嘲弄,就连他的父母也会觉得颜面尽失。

在东方卫视《教导有方》上一期节目中,主持人方亭对话合景教育集团学前教育总监、26年教龄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园长妈妈”廖慧如。

她是一位平凡的母亲,她的心上印着普通人的愿望,在平凡的岗位上,追求着不凡的教育理念。


在节目中,她们共同探讨了如何坦然接受孩子的平凡,帮助孩子成为平凡但不平庸的人。


1.廖慧如分享了她和孩子之间的一次很重要的对话。

有一回,孩子问她:


“妈妈,如果我很平凡,可能我就一直都是这个样子,妈妈你会不开心吗?”

那时候,她正好在开车,一般来讲很多父母都会在这种情况时,随便回应下。但是她觉得这个问题对孩子非常重要,因此她立刻把车停下来停到路边。

孩子又接着说:


“妈妈,我可能会达不到大家认为的可能会很成功那样子的人。”

她很认真地握着孩子的手回答:


“孩子,你一定要记得一件事,这个世界上有99.999%的人们,都是很平凡的,像妈妈一样。只有那很少的一小部分人,他可能会像比尔盖茨,可能会像乔布斯,像马云,像马化腾,这一类很厉害很厉害的人。”

作为一个母亲,廖慧如坦言,那99.999%的人跟0.001%的人没有什么差别,都是自己的孩子。

很多人都在讲孩子像是一张白纸,我们可以在上面书写很多东西,她更希望每个父母在成为父母的之后,都能成为一张白纸。因为只有把自己过去的经验丢掉,我们才能理解,让孩子健健康康地长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已为人父人母的我们,曾经都有很多的雄心壮志,有很多的理想抱负,但最后我们都是这个社会上,作为重要部分的螺丝钉。

不得不承认:我们的人生并非可以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推进。

我们很难让孩子们知道,要成为不平凡的人应该是怎么样,所以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当我们有意识的去做一些改变,孩子会从我们身上学到:原来我是可以这么做,这么做下去后,我的人生可能会不一样。


而不是告诉孩子:你一定要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我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


一方面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达到我们希望的那样,另一方面背负他人的希望是非常沉重的。

把这些成长的力量,成长的方式方法回归到孩子本身,我们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像黑暗中的萤火虫,都在闪闪发光。

廖慧如说:“我们希望每一个孩子,他虽然过着平凡的人生,但是他可能在每一个很重要的高光时刻都让别人看见他不平凡的点。”




成为大人物固然好,但我们可能都忽略了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背后付出的时间、健康,以及我们没有看见的力气。


我们应该顺着孩子的性格,跟着孩子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不一样的孩子,而不是培养出都长得很像的孩子。

孩子尽力做,我们努力过,能让生命陪伴、共同努力的过程中绽放光彩,这样的结果,难道不是最好的吗?


2.很多家长无法接受孩子的平凡,我总结了有三点原因:

1.我自身很优秀,所以我的孩子也一定要像我一样。



2.自己无法改变生活现状,孩子是家中唯一的希望。



3.看见孩子暂时落后,焦虑万分,推着孩子往前冲。




还有些家长,也清楚自己的孩子很好,但总忍不住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觉得自己的孩子还是不够好。这样的比较,对孩子不仅没有鼓励的作用,反而更容易伤害孩子的上进心和自尊心。

由于别人家的孩子,各路家长纷纷使出浑身解数一拼高下。刚出生的宝宝,就已经进入高考倒计时,拼命让孩子上私立小学,读最好的高中,希望他们考上985、211。

焦虑和虚荣心,是家长无法接受孩子平凡的根本原因。

适当的比较可以帮助家长找到孩子的位置,让孩子跟上大人的步调。如果没有比较,我们无法知道孩子处于这个阶段,是不是一个正常的状态。但比较要建立在合理的标准之上,不能以家长想当然的标准去要求孩子。

真正健康的比较,是自己与自己竞争。

去年,我看到过一个孩子考了7分,父亲买烟花庆祝的新闻。

这位父亲说:


“孩子上次考了零分,这次考了7分就是进步。”

后来,这个孩子在下一次的考试中,考了57分。又进步了50分。



对孩子而言,最重要的,不是超过别人,而是找到真正的自己。

成长的路上,家长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改变,孩子都可能会带来无限的惊喜。

请明白一个事实:孩子平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不愿意承认孩子的平凡,抱着孩子不凡的执念,疯狂改造孩子。


3.在如何降低焦虑这个话题上,廖慧如分享了一个有趣的方法:



通过橡皮筋来提醒自己多找孩子的优点。

每天早上起床后,给自己手上套五条橡皮筋,当你嫌弃自己孩子不够好时,把一条橡皮筋挪回来,挪回来的过程会发现你的右手多了一个橡皮筋,当你去孩子的亮点时,你再把橡皮筋挪回你的左手。

你永远要保持你的左手橡皮筋是五条在的,如果你的橡皮筋最终挪了最多是在你的右手边,我们应该检讨我们自己:为什么我们总在找孩子的缺点?而不是找他的更好?



廖慧如认为,人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在起跑点,他很可能是在一个转弯的地方,然后他弯道超车了。

那个转弯的弯道超车,是需要靠成长过程中,父母不断给予孩子信心,让他在弯道时发现自己的长处,变得更好。而不是我们在背后一路推着他前行,这就像是推着一块儿石头上山,双方都很累。


对于人生来说,成功不能用分数和名次来衡量,我们代替孩子做的每一个决定,都会成为孩子成长时巨大的负担。

还记得陶虹在《小欢喜》中饰演的宋倩吗?

对女儿强大的控制欲和高期待,让女儿患上了抑郁症,不堪重负,崩溃跳海。当悲剧发生后,才意识到,孩子只要健康、快乐就好。


我们要让孩子心里确信,无论什么时候,他在爸妈心里都是最棒的,也是值得最好的爱。

如果我们盲目将孩子培养成精英,将孩子置于无法胜任的位置,必然会增加孩子的压力,加重挫败感,让孩子自暴自弃,当现实与希望的反差太大时,父母也容易陷入绝望。

想要孩子做到,家长要与孩子共同体验。如果连我们自己都做的很平凡,其实孩子很平凡,也是理所当然。


孩子优秀,我们开心,孩子成为不起眼的大多数,父母也不该慌张恼火。

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发挥生命最大的价值,就是一个孩子最大的成功。

让孩子成为一个幸福的普通人,不丢人!

一个人平凡,那是当然;一个人不平凡,那是偶然;所有人的日子都平凡,才是必然。

如果每一个父母,都能接纳孩子的平凡,多点耐心,多点陪伴,相信总有一天,一粒粒种子会长成参天大树,这个世界会繁花似海。




由精锐教育联合中华家教APP特约赞助播出的大型家庭教育节目《教导有方》,正在东方卫视播出,每周六中午11:05锁定东方卫视,我们诚邀您和孩子一起收看。


本期节目节目制作人、主持人方亭对话园长妈妈廖慧如,一起分享如何拥有平凡而不平庸的人生?



扫描上方海报中的二维码

领取免费家庭教育课程

更多节目精彩节目内容

也请下载中华家教APP进行观看




欢迎留下评论与我们交流~

看完文章有收获的话,也请分享到朋友圈噢!

搜索关注“家学宝”,您的转发、评论、点赞是我们分享的动力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toH28BMH2_cNUguQP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