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公园成败的关键:如何从开发思维向运营思维转变

2020-05-13     飙马商业地产

原标题:主题公园成败的关键:如何从开发思维向运营思维转变

1

主题沉浸式体验

何为主题沉浸式体验?首先,沉浸就是让人专注在当前的目标(由设计者营造)情境下感到愉悦和满足,而忘记真实世界的情境;其次,沉浸式体验往往即包括人的感官体验,又包括人的认知体验,体验亦即目标;再次,主题沉浸式体验即是利用情境、沉浸、角色、气氛、情节、节奏的设计来让观众融入故事本身。

2

产品差异化策略

中国主题公园经过多年的发展,虽说从主题定位到规模形式,都更加成熟,但在文化挖掘和产品创新上并不突出,其原因便是市场缺乏真正“新、奇、特”的产品,难以构筑一个有灵魂的主题公园。目前,国内近3000家主题公园,更多的无非也就是游乐设备投资额及含金量的大比拼。

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国内主题公园通过产品差异化策略可以最大限度得到质量的提升,其本质即是通过为游客提供新的体验价值去改变竞争的一种手段,有效实现从价格竞争向非价格竞争的转化,引导行业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对于新的进入者形成一种有效障碍,减少不必要的竞争威胁。通过差异化策略,增加自身特色和价值吸引力,实现产品的创新,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和创造体验价值,并形成主题公园持续发展的动力。

建立主题公园产品差异化的几个主要途径:

1主题差异化。

主题公园应注重突出主题定位的形象化取向。如常州嬉戏谷的主题定位十分明确,突出了“动漫”两字。动漫作为我国的一个新兴产业,这一主题的选定极具吸引力,无疑打下了很好的市场基础。嬉戏谷将网络中人们经常接触到的动漫人物、动漫场景、动漫游戏搬到现实中来,再让游客参与,仿佛自己就进入到了动漫角色、网络游戏之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产品差异化。

3服务差异化。

“一切为了大家的笑容”是东京迪士尼的Slogan。其想人之所想的“极致服务”体现在他们的四大运营理念之中,分别是“安全(Safety)”、“礼貌(courtesy)”、“表演(show)”、“高效(efficiency)”,简称为SCSE。实现这一点,必须靠员工。顾客是“贵宾”,员工是“演员”,职责是“角色”,制服是“戏服”。这是每一位迪士尼员工在入职第一天都要接触和掌握的。

4营销差异化。

3

运营思维导向

回归主题公园运营思维的本质就是游客思维、市场思维和价值思维。运营思维要求我们把管理复杂化的企图,坚决回归管理的大道至简本源:即把主题公园的一切活动聚焦到为游客服务、聚焦到产品创新和营销、聚焦到如何让游客满意、聚焦到运营上、聚焦到如何良性发展下去,最终实现投资回收的持续均衡盈利。

游客需要什么?

1基于游客体验价值。

《体验经济》一书中提出,体验是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以游客为中心,以情感为纽带,创造让客人能够亲自参与,满足其体验价值需要,值得回忆的各种活动。而主题公园游客的体验是指游客进入主题公园后与周围环境发生联系后所得到的各种知识、愉悦和满足感。同样,这种体验可以产生一种新的价值源泉,它使游客身临其境,获得独特的回忆,从而创造出新的消费价值。

2基于情感陪伴空间。

主题公园营造的优美环境,提供给人们相聚约会、情感陪伴的空间。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产品,游客与行、游、娱、购、食、住等各旅游要素的接触产生不同的体验内容,因此形成一次共同的情感体验。尤其,主题公园客源有一大部分是家庭型消费者市场,这是围绕孩子的消费观,家长和孩子一起游乐、放松身心,在玩乐和游戏中陪伴孩子成长;在营造的主题场景中,让孩子产生性格的向往与代入,让孩子对未来以及社会的好奇得到最初的认知,为孩子人格健全打下基础。

如今,当我们大量的工作和消费行为已通过手机完成,剩下大量整块的时间,这些时间需要出口,需要变得更有意义,这也正是线下主题公园的机会。关注游客体验价值,关注人们的情感陪伴空间,将是主题公园运营管理可探索的方向,谁若抓住这个契机,谁就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开辟出了一片蓝海。

运营设计前置

1引入专业的设计及运营团队。

2厘清规划设计与运营的关系。

运营管理行为作为一种成本,它在组织中是客观存在的。重视规划设计和运营的关系,重视运营在设计中的重要性,主题公园项目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可以规避工程建设所遗留的问题,降低建设与后期运营维护成本。

有经验的专业团队,一开始即可从项目落地实操方向理清运营规划要点,根据开发节点进行运营设计提资,包括对公园游客量的设计,项目是否具备吸引力,以及经营模式的考虑,对二次消费相关的零售、餐饮及演艺场所、后场等进行需求预算,并落实到图面语言。

运营思维是顶层设计

造成运营主体和运营思维缺位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人们通常把规划当作顶层设计,而把运营当作后期执行。认为规划要先行,运营只是项目建造完成以后的动作。古语云:"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那么何为全局,何为一域?一个主题公园项目的建设包含策划、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诸多环节。但最终,随着项目进入运营阶段,前面过程都将如过往云烟。因此,更为长久的运营才是“全局”。

旅游领军企业华侨城集团,作为国内最大的旅游运营商,其旗下的世界之窗、锦绣中华、欢乐谷等主题公园产品,都是华侨城集团运成功营的案例;其新一代的欢乐海岸项目,在其打造下,已开创性地将主题商业与滨海旅游、休闲娱乐和文化创意融为一体,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商业+娱乐+文化+旅游+生态的全新商业模式。可见,一个成功的企业运营主体,不仅负责运营思维下的项目顶层设计,更担纲着运营思维下的项目顶层落地。

4

运营管理过程

主题公园运营管理的目标和功能是产生与游客消费机会的最大化。保证游客与员工的安全,同时最小化运营成本,既做到关心有“特殊需求”游客群体的需要,如学生、残疾人等,又能在现有的资源范围内保证尽可能高的服务质量水准。

引入服务蓝图设计

由此可见,主题公园服务蓝图有助于服务企业了解服务过程的性质,控制和评价服务质量以及合理管理游客体验等。服务蓝图具有直观性强、易于沟通、易于理解的优点。主要表现为:一是促使管理者全面、深入、准确地了解所提供的服务,有针对性地设计服务过程,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要;二是有助于公园内部建立完善的服务操作程序,明确岗位服务职责,开展岗位培训,有效保护游客的权益,提升员工的服务水准。

运营管理的关键点

主题公园面向游客开放,每天都将面临各类问题,作为经营管理者,必须充分了解和把握运营管理的整个过程,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一是向员工介绍系统与程序,从容不迫地应付不满意的游客;二是要有抗压能力,以及有条不紊、快速高效处理危机的能力;三是必须站在游客角度考虑问题,能理解员工的看法,既能从宏观上看待整个公园又有把控运营相关服务细节的能力。

常态运行下的主题公园,其运营管理过程,包含以下几个关键点:

1问题处理。

开门迎客的主题公园随时都将面临诸如此类的问题。如出现游乐设备机械故障;因天气原因,项目或表演无法如期进行;园内排长队问题;由餐饮设施的不良设计所引发的餐饮店低效率问题;旅游商品质量问题;包括内部员工问题,等等。应对和处理这些日常问题,都必须要有丰富的运营经验和训练有素的员工队伍。

2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是主题公园为了预防、摆脱、转化危机而采取的一系列维护公园经营的正常运行,使企业脱离逆境,避免或减少财产损失,将危机化解为转机的一种企业管理的积极主动行为。危机发生后应采取立即行动,包括疏散游客或停止部分营业,直到危机消除;同时,接待可能因危机而前来采访的新闻媒体记者。

3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指关注哪里可能出错、出错的概率以及由此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根据分析得出风险类型和等级,制定一整套风险安全防范管理及应急响应的预案,当风险来临时,及时启动预案。

4游客体验。

站在游客角度,这是对旅游过程的直接观察或参与,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感受。诸如,如何管理排队?最好的办法是消除排队,如不能就应让游客知道需等候的时间,为他们提供互动娱乐活动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等。又如,如何有效处理游客投诉?在建立一套处理投诉程序的基础上,授权员工及时处理游客投诉的小问题;针对不同的投诉情结分类提出不同的处理方案;快速解决问题,尽量减少游客的停留时间,确保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游览游玩。同时,管理好公园的环境,要使游客觉得公园环境干净整治、维护良好。

5服务质量。

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关注游客需求前提下,专注服务质量和服务细节。根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要求,一是所有公园的项目、活动和服务应能达到效果和满足游客需求的能力与程度;二是满足明确的或隐含的游客需要的特征的总和,即按照国家5A景区等级划分条件标准达到主题公园相关服务质量要求。

6人力资源管理。

主要涉及到招聘、组织、培训以及激励和奖励所需人才,他们能否按照培训的要求来工作,并满足游客需要。作为服务业,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能力会对服务提供的方式产生重要影响,也会直接影响到游客的兴致和他们对公园的印象。对企业来说,劳动力成本可能是公园收入预算中最大的一个支出项目。因此,面对行业人才奇缺,员工流失率高、人力需求的季节性、工种的社会地位低,等等;人力资源管理是主题公园运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

7口碑和重游率。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x8IxDXIBfGB4SiUwSrQ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