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都不愿侵略的国家:防空措施第一,两边飞机都打

2020-01-24   春秋史馆

第二次世界爆发后,德国两面出击,向西攻占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把英国人一路打回英伦三岛,轰炸机群一直飞临英国本土;向东,德军攻占了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一直深入苏联境内600公里,大半个欧洲都沦陷在德军的铁蹄之下。但在西欧大陆中部,一个小国却得以幸免,德军攻占法国后掉头向东,没有派出一兵一卒入内。

这个国家就是瑞士,一个面积只有4万平方公里、人口不到600万的小国,境内多山而环境恶劣,由一群流落的日耳曼人、法兰西人、意大利人组成的松散联盟。也正因为瑞士境内多山,把法国、德国、意大利和奥地利隔开,恰好形成一块天然的战略缓冲地,使得瑞士能在混战不断的欧洲生存下来,成为世界上仅有的六个永久中立国之一。

凭借中立身份,瑞士在四大强国之间左右逢源,还成为四国之间的交易所和避难地,就像夹在德国、法国、比利时之间的卢森堡一样。但事实上,瑞士并没有做到真正的中立,相反它在战争期间为德国和意大利提供军火,还放开了德国和瑞士之间的运输通道,默许德军穿过瑞士领土源源不断地进入意大利作战。所谓中立,不过瑞士用于自保的护身符。

对于德国来说,瑞士占与不占无关紧要,相反如果要占领,势必要付出惨重代价。瑞士虽小,但境内多山,非常不利于德军机械化部队行动,且瑞士军工业发达,所生产的35毫米高炮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顶级产品,我国在80年代也曾引进。二战时期,瑞士的防空措施堪称世界第一,与居民对比覆盖度达到了114%,无论是盟军还是轴心国飞机,只要飞临瑞士领空都会毫不留情地被击落。

另外,瑞士在二战期间实施全民兵役制度,区区600万人口就武装起超过50万人的国防力量,实力不弱于一个二流强国。希特勒曾说,占领它要100个师。于是转而与瑞士进行经济合作。到二战结束时,瑞士累计向德国输出价值十多亿的军工产品,包括各国精确的光学瞄准仪、炮弹引信和定时器等技术装备,同时还通过其发达的金融体系帮助德国销赃,德国90%的黄金交易是在瑞士完成的。因此二战时流行着一句讽刺标语,“每个星期瑞士有六天为德国工作,第七天为了盟军的胜利而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