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拍摄了许多反映解放战争的影视作品。这些作品由官方出资,完全是不计成本拍摄的,但没有哪一部能像《大决战》这样耗资巨大、动员规模大、影响力广,直到今天还有许多镜头被引用,堪称战争影片中的史诗级巨制。可以断言,未来也不会有哪一部影视作品在制作场面上超过《大决战》。
《大决战》是一部电影合集,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还原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进程,总时长超过600分钟。为了尽可能逼真,参演人员几乎都是现役军人,解放军调动了沈阳、北京、南京、济南、兰州五个军区以及军事院校、武警部队共20多个军级单位、30多个师、团单位,共13万多名军人参与拍摄,累计出动达330万人次。
军人参演的效果显而易见。《淮海战役》部分中,黄维兵团列阵过江的长镜头成为经典,其中有坦克三角进攻阵型、摩托化部队四路行军、五路步兵纵队行军,有浮桥、有骑兵和机械化部队快速机动通道,多而不乱,纵队在交叉时自动避让,无人指挥却井然有序。假如黄维兵团能走出这样的阵列也不至于吃了败仗,而我军也是在打完朝鲜战争后开展军队正规化建设才达到这个水平的。
除了参演人员,武器装备和物资使用上也非常讲究。当时没有电影特效,八一电影厂动用了160吨炸药、火炮百余门、空包炮弹170多万发、实弹1万多发、解放军棉衣5823套、国民党棉衣4331套、血浆100公斤,以及坦克50辆、100辆可炸汽车、药品120吨、老式电话100部。除此之外,还特地搭建了20间药品仓库,动用了20余架初教-6战斗机扮演国民党军的P-51战机。
值得一提的是,剧组特地邀请了三大战役亲历者参与了拍摄,一位上将,一位中将、一位少将亲自担任顾问,张震上将还是淮海战役总指挥粟裕将军的得力助手。将军都亲自下场,战士们的表演就更加卖力,抬着梯子渡河攻城,在寒冬中跳入冰冷的河水中,还忍受着实弹和火焰喷射器的非接触攻击,真实地还原了淮海大决战中围歼黄维兵团的真实天场景。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大决战》这样的巨制,再多的资金、再好的技术也拍不出第二部《大决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