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世间最苦之事
佛陀于舍卫国时,一天,有四位比丘于树下讨论:“什么是世间上最苦的事?”第一位比丘感叹地说:“天底下没有比淫欲更苦的了。”第二位比丘则说:“嗔恚才是天底下最苦的事。”第三位比丘却认为:“天底下最苦的莫过于饥渴的感受。”最后一位比丘则表示:“天底下最苦的是惊怖。”四位比丘在这个话题上争论不休,始终得不到答案。
佛陀借此因缘,适时前去关心。比丘一看到佛陀,马上停止争论,向佛请示讨论的内容。佛陀说:“你们所认为的,都不是苦的究竟原因。天底下最苦之事来自色身,所有饥渴、寒热、嗔恚、惊怖及色欲等灾祸,都是由于它的存在。所以色身是一切苦恼的根本,也是祸患的根源。众生于三界中苟延存活,互相欺凌,心中亦被忧惧烦恼所束缚而轮回不休。所以,想要脱离世间苦痛,应当寻求寂灭之境,收摄身心,最后达到一念不生,即能证得真正快乐的涅盘境界。”
于是,世尊说了一首偈语: “热无过淫,毒无过怒,苦无过身,乐无过灭。 无乐小乐、小辩小慧,观求大者,乃获大安。 我为世尊,长解无忧,正度三有,独降众魔。”
接着,佛陀对四位比丘说:“久远以前,有一位名为精进力的比丘,具足五种神通。每当他在山中树下独自修行时,总有鸽子、乌鸦、毒蛇和鹿围绕身旁,这让它们感到安稳。鸟兽们白天外出觅食,晚上则回到比丘身边。
有一天晚上,这四只鸟兽互相讨论:‘世间之苦,何者最重?’
乌鸦说:‘我认为饥渴最苦。因为饥渴时,身体虚弱,不仅眼睛看不清,而且神志不宁,常常不顾被猎人利刃宰割的危险而自投罗网。我们有很多同伴就是因此而丧失性命。’
鸽子说:‘淫欲最苦。因为色欲炽盛时,内心失去理智,行为也就毫无顾忌,于是危险就接踵而来,甚至连性命也会不保。’
毒蛇认为:‘嗔恚最苦。当毒害他人的心念一起,不分亲疏远近都会遭到危险,这种毒意不仅能杀害别人,也会伤害自己。’
鹿则表示:‘惊怖最苦。每当我在山林旷野间游走时,心中总是怀有恐惧,害怕被猎人或豺狼捕捉。只要听闻一点儿声响,就会惊慌地逃向岸边或躲到坑洞之中。奔逃时,即使是母子亲眷,也无暇相顾。所以,我认为惊怖是最苦的事。’
比丘听到鸟兽的对话,告诉它们:‘你们所说的都是枝微末节,没有探究到苦的根源。天底下最苦之事,莫过于拥有这个色身,我们就是因为它而产生无量的忧愁与畏惧。所以,我舍弃世间一切,出家修行,断除所有欲望想念,不贪著四大的享乐,就是要斩断痛苦的根源,达到涅盘的境界。涅盘即是心念寂灭,没有形相,不受色身的束缚,这才是最大的安乐。’四只鸟兽听了比丘的解说后,便心开意解。”
佛陀告诉四位比丘:“当时的五通比丘就是我的前身,而四只鸟兽就是你们四人。你们在前世早已听闻过苦的真正根源,为何今日还是抱持错误的见解呢?”四位比丘感到十分惭愧,志心忏悔,思惟此理,当下即证阿罗汉果。
众生为了满足四大假合的色身,竭尽一生的努力,就是为了追求虚妄不实的感受,不仅看不清世间的真相,更因造作种种恶业,而迷失于苦海当中,不得出离。所以想要得到究竟的安乐,而不沦为物欲下的奴隶,唯有收摄六根,勤修善道,不逐物流转,才能找回真心,最后必能获得真正的自在与解脱。
菩萨的脚印
有一天晚上,一个人做了个梦,梦见和菩萨在一起走在沙滩上,空中忽然闪过了他一生中的点点滴滴;他发现在每一幕里,沙滩上都有两对脚印,一对是他的,另一对是菩萨的。
当最后一幕划过后,他再回头看着沙滩上的脚印,却发现有好几次,沙滩上却都只有一对脚印而已!而且那些时候都正好是他生命中最低潮,最难过的时候。
他很困惑的问着菩萨:"你答应我的,你说你会寻声救苦,一旦我誓愿跟随你,你就会一直走在我身边护持我,但是我发现在我生命中最难受痛苦的时候,沙滩上却只有一对脚印而已啊!我不懂,为什么在我最需要你慰助的时候,慈悲的你却舍我而去?
菩萨慈悲柔和地回答说:"我忆念你,护持你,而且我永远不会离开你.在那些你最困难最痛苦的时候,你只看到一对脚印,因为,那是我抱着你在走的。
我们面临考验之际,往往会一直以为是自己孤军奋战,在我们最觉得孤立无援时候,静下来看一看,你就会发现其实很多人都在旁边陪着你。
佛陀法化迦叶
一日黄昏,天色渐晚,佛陀传道,来到摩揭陀国,向信奉婆罗门教、修持火祭的迦叶师徒借宿。只见他仪态整肃,容貌庄严,上前施礼说道:“我从波罗奈来,天色已晚,想在贵处借住一宿。”
迦叶回答:“借宿倒没关系,只是房间都有弟子住着,只剩一间石室,虽极干净,却有一条恶龙盘踞其内,喷火伤人,实在不敢借给你住。没办法,你还是到别处借宿去吧!”
佛陀说:“既有石室,就让我住在里边好了。”迦叶几次相劝,佛陀一味坚持。迦叶无奈,只好让佛陀住在石室。
夜晚,突见石室烈焰冲天,映红天际。迦叶师徒惊起,急忙运水灭火救人,无奈火势太猛,终究没能扑灭。师徒断定,借宿的年轻沙门必死无疑了。
第二天,师徒一行来到石室,只见石室内外一片焦黑,火却已经灭了。突然室内有声传来:“感谢昨日借宿之恩。我内心清净,外界的灾害是伤不了我的,毒龙已被我收在钵中了。”声音刚落,一人自室内出来,正是昨晚借宿的年轻沙门。
大家见佛陀处火不烧,又能降伏恶龙,感到非常吃惊,方知佛陀不是常人。迦叶虽然心中惊异,却仍对弟子们说:“这年轻沙门虽有些神通,却还是不如我们的道法真实。”他这样说,实在是害怕弟子们都去追随佛陀,不向自己从师了。
又连续发生了许多怪事。早晨,按惯例应该点燃祭祀的圣火,却无论如何也点不着,负责劈柴的弟子们说什么也举不起斧头。迦叶知道是佛陀作法,便对佛陀说了此事。佛陀回答:“你回去吧,火会点着的,斧头也会举起来的。”迦叶回去一看,果然圣火已经熊熊燃起,弟子们也正在努力劈柴。
迦叶知道遇上了真正的对手,却不肯服输,心想:年轻沙门不过是有点神通,道法肯定不如我的真实。哪知心念才动,弟子手里的斧头又举不起来了,只好再去求助佛陀,方才了事。但祭祀的圣火又出了问题,该熄灭的时候却怎么都没办法灭掉,最终还得向佛陀求情。
几天后,迦叶设宴,亲自来请佛陀。佛陀让迦叶先回去,说自己随后便到。哪知,迦叶回到自己的住处,却发现佛陀已经到了,手里还拿着一些奇异的瓜果。佛陀告诉他,这些瓜果是自己刚去遥远的四大部洲取来的。迦叶心中震惊,不敢相信,随便敷衍过去了。
宴会结束了,佛陀所作的神迹越来越多。他想洗沐,地上便出现了水池;洗毕,周围的树叶便会自动垂下,供他牵引。如此等等,迦叶师徒越来越震惊。
有一天,恰是婆罗门教的节日,摩揭陀国的王公贵族、社会名流都来参加盛会,进行为时七天的法事活动。迦叶心中非常着急:如果年轻的沙门在这里,人们看到他的庄严相貌与神通法力,必然会弃我随他而去,我一生的事业就算完了。但愿这个年轻沙门这七天内不要出现。果然,七日法会期间,佛陀没有现身。迦叶暗叫侥幸。
法会结束了,剩下了一些佳肴饭菜。迦叶心想:年轻沙门现在在这儿就好了,我可以请他好好地吃一顿。心念才动,只见佛陀已经来到他的面前。迦叶这才知道,佛陀神通无边,能够了然别人的所思所想。这样说来,他在法会期间没有现身,原来是为了自己的面子,故意躲开了。
想到这里,迦叶对佛陀的能力和高尚的人格深表敬佩,开始对佛陀产生了好感。经过这样一系列的感化,佛陀看到时机已经成熟,便开始直接地劝导迦叶:“迦叶啊!你现在还不是阿罗汉,也不知道怎样修行才能成为阿罗汉,却自视太高,心存傲慢,为了面子而弄虚作假,怎能称作是有道之人呢?”
迦叶听了这番话,心中非当愧惧,毛发皆竖,表示愿意皈依佛陀,随佛学道。佛陀便为迦叶及其五百名弟子讲道说法,剃发授戒,接纳他们。迦叶师徒则把他们的火祭用具抛弃于尼连禅河之中。
当时,迦叶另有兄弟二人,一名那提迦叶,一名伽阇迦叶,皆修持婆罗门教火祭之法,各有二百五十名弟子,居住在尼连禅河下游。忽见上游火祭用具随波而来,急忙前来打听消息。问明所以,也都皈依了佛陀门下,成了佛陀的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