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一朵花供养佛,功德究竟有多大呢
有一个印度人,捡了一朵花,花是金黄色的,很庄严。他想先插到他脑壳上庄严一下,后来一想这个脑壳是无常的,他要是死了,狗吃了,狐狸吃了,其他什么动物吃了都不一定,他不配戴这朵花,就没有把这朵花放到他脑壳上。
用手捧着到寺庙里来了,他看见释迦牟尼佛像,很庄严,他就念佛,因为念佛的功德,他身上顿时发热,每个毛孔都张开了。供花的时候,他想,佛是大慈大悲的,佛是智慧的,佛是福慧两足尊的,佛一定能加持我,他是以这样诚心供养花。
供养完了,他说:“我供养花究竟有好大功德呢?”心里衡量供养这朵花的功德,他自己不知道,就找一位比丘问,他说:“大德啊,我刚才以这样一个心情,我身上有这么一个反应,以这么一朵花供养佛,功德有多大呢?
这位比丘说:“我刚出家受戒不久,只知道离世间的痛苦,其它的我不知道,我没有道德也没有读过经,也没有读过书,你问我这个,我没法答复你,你找一个读经的法师去请问他,看你这朵花供了之后,有多大的福德?”
他又找到一位读经的法师,这位读经的法师说:“你供这朵花多大的功德我不知道,我也没有神通,我只是读经,我自己求福德,供花的功德,经上说是有的。你这枝花供的功德多大我不知道,你去问坐禅的阿罗汉,他有神通,他是证阿罗汉果的。”
这时佛涅槃之后还没有很久,证了阿罗汉果的道人还很多。于是供花的人就去问证得六通的阿罗汉了。他问大德:“你已经得了阿罗汉果,你知道我供花有多大利益?”这位罗汉就入定观察了。观察完了,他说:“我看到你供养这朵花,你身体的报身舍了之后受天上的福,一生至千万亿世,这是一大劫。从一大劫到八万大劫,你的福还没有完,以后的我就不知道了。”
因为罗汉的神通只到八万大劫,再上去他不知道了,围着凑热闹的人就问阿罗汉说:“你老人家有神通,你答复不出来,就到天上去问弥勒菩萨吧!”
于是这位阿罗汉一入定,他的灵魂神识就到兜率天去问弥勒菩萨了,弥勒菩萨说:“这人只受世福,果报还没有尽,这种事唯佛与佛乃能究竟,一切补处菩萨都不能究竟,你等我下去成了佛之后,再来跟你说。”
这是说他以这样心情供养一朵花,弥勒菩萨都说不尽他的福德,供养一朵花就有这样的功德。布施的功德还得随你的心,物质的多少在我们世俗的眼中是有关系的,在圣境的眼中就不在乎了。
是何因缘,男婴竟身着须曼花衣出世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城中有位大富长者,娶了名门贵族之女为妻。长者还特别聘请城中最好的乐师,每日演奏种种上妙音乐,来取悦夫人。
长者夫人怀妊十月后,不仅产下一名相貌端严的男婴,且一生下来,身上即裹着一件由须曼花编织而成的衣裳,不但柔软无比且色彩缤纷,同时还透露着一股世间少有的清香,闻之令人神清气爽。
为此,长者特别请来占相师为儿子看相,相师们看到男婴端正殊妙的相貌都赞叹不已,于是纷纷询问长者:“孩子出生的过程,有什么瑞相吗?”
长者夫妇回答:“孩子身上的须曼花衣是与生俱来的。”相师们听了都觉得不可思议,因此为男婴取名为“须曼那”。
须曼那在父母的慈爱中,一天天长大。他的个性谦和,对人总是温和有礼,对于父母亲更是孝顺,大家都很喜欢亲近他。更不可思议的是,身上的须曼花衣也随着他的身形成长而变化,始终合身。
长者夫妇知道须曼那身上能有这件庄严的须曼花衣,一定有其特殊因缘,便让须曼那前往给孤独园出家修行,并依阿那律尊者学习坐禅等法门。出家后的须曼那沙弥,非常用心学习。在阿那律尊者的教导下,不久就证得阿罗汉果,得三明六通,具八解脱,为诸天世人所敬仰。
一天,阿那律尊者令须曼那到远方的拔提河去汲取净水,供养佛陀。于是须曼那前往拔提河,将净瓶装满水之后,往空中一掷,净瓶竟飘浮于空中,跟随着须曼那往竹林精舍飞来。
当时在给孤独园中的比丘们见到这番情形,都非常讶异,在得知须曼那只是出家未久的沙弥后,对于须曼那能具有如此神通,更是叹未曾有。
于是,大众比丘恭敬地请示佛陀:“世尊,须曼那沙弥在过去生究竟修了什么样的福报,不仅今世出生于富贵人家,又有须曼花衣随身俱生,更在出家不久后,证得阿罗汉果?”
于是,佛陀为大众比丘慈悲开示其中的因缘。
过去九十一劫前,有毗婆尸佛住世,在波罗奈国弘扬佛法,教化百姓,功德圆满后,入于涅槃。当时的梵摩达多王为佛弟子,于佛涅槃后,发心建造四宝塔供养佛舍利。
当时有一童子,前往瞻仰礼敬宝塔,看到殊胜庄严的宝塔后,心生欢喜,因而发愿出家;然而及至年老,都未曾开悟,于是深自呵责忏悔。
一天,比丘以其所有积蓄,购买须曼花,亲自以细线将一朵朵的须曼花缝制成一件能够盖满宝塔的须曼花衣,供养佛舍利塔,并且发愿生值佛世,随佛出家,证悟道果。
佛陀告诉大众:“此比丘由此供养功德,九十一劫以来不堕地狱、畜生、饿鬼,不论天上、人间,常有须曼花衣与身俱生,享受天人福报。更由于忏悔发愿功德,于今世得遇佛出世,随佛出家而证道果。”诸比丘闻佛所说,皆信守教诲,欢喜奉行。
佛陀说:当修无常想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次对诸比丘开示:比丘们!你们应当思惟“诸法无常”的道理,并且广布无常想,若是已思惟、广布无常想,就能断尽对欲界的贪爱习气。
贪爱执著,进一步断除无明、憍慢烦恼。就如同以火焚烧草木,烧尽无馀,尽断一切贪爱也是如此。
比丘们!为什么修无常观的行者,能断尽对欲界、色界、无色界的贪爱执著,将无明与憍慢永除无馀呢?
因为,修无常观时,心中没有贪爱与执著;心中没有欲求,便能善于分别诸法,进一步思惟诸法义理,就能无愁、忧、苦、恼。因为能善思惟诸法要义,就不会有愚昧、颠倒的错误行为。
若是见到有人在争论比较,便作是念:“这些贤士因为没有修无常观,没有广布无常观想,不能洞悉诸法无常之理,所以会产生斗讼。
由于他们互相斗诤,便无法观察真实的义理,而有迷惑之心;又执此愚惑、颠倒,命终之后将堕入饿鬼、畜生、地狱三恶道中。”
比丘们!你们应当修习无常观,并且要广布无常想,心中便不会生起瞋恚、愚惑的念头,也更能善观诸法及其妙义。
这样的修习,命终之后将投生于三善处,生天上、人中,更有甚者得契入涅槃之道。诸位比丘!你们应当要如是学习。
比丘们听闻佛所开示的道理,皆发欢喜心,依教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