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呼景山 车前子
题图来自网络,仅为配图
在乐亭县画坛上,有3个至交,他们不仅在画技上卓有成就,在人品上也可称为楷模。他们是:惠增,字易堂,阎各庄宁庄人,以画山水人物出名。严柏年,新寨芍榆坨人,画山水鱼虫见长。徐永盛,字兴基,徐家店村人,专攻山水花鸟。建国前,惠易堂在刘石各庄亲仁小学教美术,严柏年在乐亭中学任教,徐兴基在会里的一个果鲜铺当店员。3人虽职业不同,年龄差距较大,但却因绘画走在了一起。
他们的结识过程与其说是巧合,不如说是缘份。原来,年青时的徐兴基酷爱绘画,时常将自已画的一些山水鱼虫作品供村中人们欣赏,在三里五村已小有名气。当时,邻村王店子庄有位老学究黄宝珍看到这个小青年执迷于学习绘画,就将他介绍给在亲仁小学任教的惠易堂。在惠易堂的指导下,徐兴基的绘画有了长足的进步,其作品也开始在社会上暂露头角。有一次,他将作好的一副画拿到乐亭城县立高小学门前的一个裱画店去装裱,恰巧被时在乐亭中学任教的严柏年看见,引起了他的重视,原来这个裱画店正是严柏年开办的,因此他就叫人将徐兴基唤去,二人相见,交流画技,意气相投,结为“忘年交”。其时,严柏年和惠易堂早已相交多年,如今又添了个小弟徐兴基,所以,三人因此经常聚会,切磋画技,取长补短,他们在不懈的追求中,结下了诚挚的友谊。
严柏年因受李大钊革命思想影响,同情革命。1942年在乐亭教育馆工作时,作为堡垒户,曾掩护过地区专员张文浩,在县高小任教时,曾带领学生进行抵制日货活动,并在县高小影壁上雕刻一大雄狮站在地球上,藉以启发学生要做狮子不做羊。由于活动暴露,严柏年被迫逃到了北京。到北京后,他以老乡的关系,找到了当时在国民党政府任要职的张历生,张厉生给他安排了个北京参议院参议员的头衔。严柏年向来钟情文化教育,不愿参政,所以,时间不长就辞退不干了,又去投奔在通州师范当校长的好友常顺义,由他推荐当了通州师范的美术教员。从此,他有了固定工作,白天教书,晚上作画,并有幸结识了北京艺专教授李苦禅,由于和李教授密切交往,使严柏年的绘画艺术得到了升华。这时,他得知从果鲜铺失业的好友徐兴基在家赋闲,就把他叫到北京。此时严柏年的画艺已近炉火纯青。有一天,他画了一幅“鱼竹图”,画得可谓是竹有风态,鱼动传神,形神俱佳,李苦禅仔细看后连连称赞,并将此画拿给徐悲鸿,徐悲鸿看后,亲自提笔,即兴在画面上题词:“游哉,悠哉。”鉴于严柏年在绘画艺术上的日臻成熟,李苦禅鼓励严柏年在北京剑楼筹办了一次个人画展,展出很成功。画展卖画的收入剩余银洋40元,严柏年就给了徐兴基15元,在京期间李若禅赠送徐兴基一个青花瓷印泥盒,他也因有机会与名画家相识,得意匪浅。
1943年后,日本人加紧了对北京的统治,推行奴化教育,严柏年不满这种状况,于1944年辞去工作,转到昌黎师范任教,临走将自已画的十几幅画送给了徐兴基。唐山解放后,筹建唐山图书馆工作的张文浩专员,把富有盛名的严柏年从昌黎调到唐山图书馆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在亲仁小学任教的惠易堂因学校停办失业,自已任教十几年的积蓄又不幸被抢,只好回家在阎各庄街上摆摊刻戳(印章)和与人代写书信,换取微薄收入,生活十分困难。严柏年得知后,就把自已工资的一半每月准时寄给惠易堂,一直到1952年。张云阶在乐亭一中当校长后,才把惠易堂请到一中当美术教员。此时候,画坛三友虽在异地,但书信往来不断,经常传递、交流书画艺术信息,关系依然。
在十年动乱,严柏年被打成历史反革命,由唐山遗返回家,也没有了工资收入,生活十分清苦。老友惠易堂非常关心严柏年的生活,义无反顾地从自已的工资中分出一半及时寄给严柏年,一直到1978年。
1978年落实政策后,严柏年有了公正的待遇,当时,一些老朋友、领导和同志们鼓励这位年事已高的老画家举办一次个人画展,可是,严柏年此时手头上已经没有几幅画了,这时徐兴基知道了消息后,立即将自已多年精心收藏的8幅严柏年作品全部拿出来,支持严柏年举办了画展。在外地工作的严柏年之子,为便于照顾年事已高的父亲,就将他接到东北阜新市居住,此时3人因年龄和居住条件的限制,已不能经常相聚,只是保持通讯联系。在严柏年88岁时,年已67岁的徐兴基还专程去阜新看望老友。1987年,严柏年逝世,享年92岁。
惠易堂退休后回到阎各庄宁庄村居住,1981年9月10日逝世,享年88岁。他没有儿子,一直是由侄子奉养,当他病危的时候,依然不忘故友徐兴基,老人临终前叮嘱侄子说:“我死后,一定要去给徐兴基送信,我也没有别的东西留给他,就把我一生写的六卷‘书画论’和那本‘诗集’送给他吧。”他逝世时,徐兴基去与老友告别,惠易堂的侄子按伯父的叮嘱,把书稿交给了徐兴基。徐兴基含着热泪接过惠易堂装订得整整齐齐、一笔一划、用心血将自已几十年的绘画经验和体会凝聚的书稿,感慨万千。心里不由得默念着惠老的一句名言:“字不敬,心先病”。惠老这句名言,充分地证明他对学术严谨认真的态度。
徐兴基现已89岁,在乐亭县画坛受人尊崇。他身体仍然健壮,不时还在作画。
“松竹梅”的清雅高洁的格调被誉为“岁寒三友”。乐亭画坛上3个友人,在漫漫人生路上,以浓厚的丹青缘份,折射出他们的画品、人品,展现了“松竹梅”的高尚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