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在艰难困苦的环境里,毛主席越是用它充满智慧的幽默鼓舞红军指战员的革命精神。
1936年6月1日,陕北安定县(今子长县)瓦窑堡旧庙堂前红旗招展,“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以下简称“红大”)第一期在这里举行开学典礼。
毛主席宣布:林彪、罗瑞卿分别担任校长、教育长。
红大第一期分3个科,第一科大都是红军师、团以上干部,红军名将陈光担任第一科科长,罗荣桓担任第一科政委,学员有林彪、罗荣桓、罗瑞卿、刘亚楼、张爱萍等38人。
这样一来,罗荣桓、罗瑞卿两个人在红大既是学校行政领导,又是普通学员。
命令一宣布,罗荣桓真诚地对罗瑞卿说:“教育长,你是我的领导……”话未说完,罗瑞卿道:“我首先是第一科学员,你首先是我的领导!”消息传出,毛主席感慨地说:“红军里只有岗位不同,没有高下之分。‘大罗’‘小罗’很团结啊!”
7月上旬,红大随党中央由瓦窑堡迁到保安(今志丹县)县城,县城很小,没有几间像样的房子,学员住宿成了问题。第二、第三科领导都找罗瑞卿诉苦,他急得焦头烂额。
当时,第一科驻在保安东南面一公里处的半山坡上,罗荣桓听说依山有几十孔旧石窑洞,他心里有了底。
当罗荣桓带领第一科学员到达那里时,只见山坡上稀稀拉拉长着几丛酸枣树,石壁上高高矮矮露出几十个蜂窝似的黑黢黢的洞口,这些洞口边缘经过年深月久的风雨侵蚀,都已风化剥落,显得龇牙咧嘴。有的洞口横七竖八支了一些树枝木棍,已成为老乡的羊圈。
在动员老乡把羊群迁走以后,罗荣桓号召大家自己动手搞卫生、清理校舍、修路。把窑顶已经剥落的石渣清除掉,把窑洞内的柴草羊粪清扫干净,在窑洞口用石块垒上墙和门洞。再买来一些木料做成门,打茅草编成厚厚的草门帘。在窑洞之间平整好道路。
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以窑洞为课堂和寝室,以石头砖块为桌椅,以石壁为黑板的大学校舍就这样落成了。
这样的条件当然是非常艰苦,可倒也冬暖夏凉,还不怕飞机轰炸,关键是解决了学员住宿问题。
情况上报后,罗瑞卿激动地说:“‘大罗’就是‘大罗’,时刻都不给‘小罗’加担子!一科自己解决住宿问题,给我们校领导帮了大忙!”
开学时,毛主席在林彪、罗瑞卿陪同下来到学校,在开学典礼上讲了话。
随后,毛主席在罗瑞卿、罗荣桓等陪同下参观了教室和学员的宿舍。
毛主席看到石窑洞里的石桌、石凳、石黑板,不禁诙谐地说:“你们走的是石头路,坐的是石头凳,用的是石黑板,住的是石洞,真成了石器时代的人了。”他的话把大家都逗乐了。接着,他又连连称赞这个地方清静、空气新鲜,要比他住的地方好。毛主席感慨地说:“人有了两只脚两只手真是了不得,有了两只脚,一走就是两万五;有了两只手,把这个拦羊的地方搞得这样整齐。”罗瑞卿对罗荣桓挤挤眼睛,竖起了大拇指。
罗瑞卿、罗荣桓等陪同兴致勃勃的毛主席沿着石梯一直上到最高一层石洞。毛主席叉着腰站在洞口,俯视着莽莽群山,风趣地说:“你们这真是原始天尊的弟子啊!”他又回过头问罗荣桓等:“你们何时下山啊?是等修炼好了,还是等天下大乱再下山啊?”
罗荣桓、罗瑞卿等回答:“我们学到了马列主义真经,练好本领就下山。”
毛主席满意地笑了:“你们一下山,蒋某人恐怕得上山啰!”
1937年1月,罗荣桓来到延安,就任红军后方政治部主任。这时,后方政治部主管着军委直属机关、学校、工厂和陕北军事部(相当于省军区)、陕北红军等的政治工作。
红大迁址延安办学,政治工作也要请示罗荣桓,所以“大罗”“小罗”三天两头见面。
这时,每逢假日,罗瑞卿、萧劲光等人常常一起来到驻扎在延安师范旧址的后方政治部找罗荣桓。他们或是围着火炉摆龙门阵,或是到延河边散步,见面十分频繁,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