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役开始后,为什么枪声这么少?陈锡联:子弹太少,不敢多放枪

2020-07-27   安琪的翅膀

原标题:战役开始后,为什么枪声这么少?陈锡联:子弹太少,不敢多放枪

发生在重庆谈判期间的上党战役,作为配合谈判的重要军事动作,也是是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国共两党发生的首次军事冲突。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国民党政府一面邀请毛主席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一面调集大批军队向解放区发动进攻。8月中旬,阎锡山所部乘晋冀鲁豫军区部队正在向日伪军举行大反攻之际,进占长治及其周围的长子、屯留、壶关等地区(总称上党地区)。

为保卫抗战胜利果实,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遵照中共中央军委指示进行自卫反击。

毛主席指示说:“你们回到前方去,放手打就是了,不要担心我在重庆的安全问题。你们打得越好,我越安全,谈得越好。别的法子是没有的”

刘伯承说“打,不行也要打!”

所谓“不行也要打”,指的是晋冀鲁豫解放区在抗日战争中多次受到日军“扫荡”式的进攻,部队一直处在分散打游击的状态,而且编制很不充实,武器也十分简陋,而且炮弹奇缺,步枪子弹更是缺乏。上党战役开始后,刘伯承曾问太行纵队副司令员陈锡联:为什么枪声这么少?陈锡联回答道:子弹太少,不敢多放枪。

当时,占领上党地区的国民党军,是阎锡山部第八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十九军军长史泽波率领的第十九、第六十一军的四个主力步兵师和一个相当于师的挺进纵队,

1949年9月10日,上党战役正式打响。

太行纵队在秦基伟司令员指挥下,由李达、陈锡联指挥主力攻击屯留以吸引长治之敌来援,陈赓、陈再道分别指挥太岳、冀南纵队主力埋伏在长治至屯留的公路边准备打援,

由于缺乏攻坚战的经验和能力。太行纵队对屯留的攻击十分艰难,最后把李德生的七六九团加强上去才冲进城池。国民党军城防司令暂编三十八师副师长徐其昌弃城逃亡,被埋伏在城北的解放区的民兵俘获。

随后后,太岳纵队开始攻击长子县城。担任主攻的三八六旅经过一整天的战斗攻占了县城的西关和北关,国民党守军收缩入城。三八六旅旅长刘忠遂命令部队挖坑道,专门买来一口棺材装炸药,9月18日,引爆炸药,将长子县城墙西北角城墙炸开一个大豁口,首先攻入城内的是三八六旅二十团,团长楚大明。与二十团交过手的国民党兵都害怕他们,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楚团戳一下”。

长子城内的巷战异常惨烈,各攻击部队都伤亡很大,战斗一直持续到国民党守军的枪声停止。

接下来,太行、太岳、冀南纵队一起,从南、北、东三面向长治发起攻击。

史泽波严令部队死守。长治城墙坚固,天降大雨,攀爬困难,加之国民党守军火力猛烈,三个纵队的攻击屡屡受挫。攻守双方进入艰难的僵持状态。

在史泽波的急切催促下。阆山派出由第七集团军副总司令彭毓斌率领的第二十三、第八十三军以及省防军共八个师两个重炮团从祁县出发来援。

刘伯承分析:援军不断逼近,长治守军很可能在援军到达时倾尽全力出击。两面夹击的局面一旦出现,对于晋冀鲁豫部队因凶多吉少。9月28日,刘伯承和邓小平最后决定:由陈再道指挥冀南纵队继续围困长治;以陈锡联率太行纵队为右翼,陈赓率太岳纵队为左翼,立即北上迎击彭毓斌的援军。

刘伯承在电话里对陈再道说:“长治这块骨头先不啃它,咱们先吃掉眼前这块肥肉。”

浑身泥泞的两军在屯留西北遭遇。

原来的情报说敌人兵力七千人,但是接敌后才发现援军竟有两万多人。晋冀鲁豫部队的一部不断后退,引诱敌军前进,主力则迁回至两侧发起进攻。

在残酷的拉锯战后,彭毓斌部被包围。当得知粮食将尽,特别是水源被切断后,彭毓斌下令突围。

但是,退路已被奔袭而来的楚大明的二十团截断。楚大明下令:我们这里是口袋底,就是打到只剩一个人,也不许让敌人突出去!

楚团长话音未落,敌人的先头部队就顺着公路冲过来了,双方顿时在夜色中厮杀在一起。到天亮时分,战死者的尸体堆积在漳河北岸,河水变成了猩红色。

阎锡山的部队全部装备着日式步枪和山炮,弹药充足,火力猛烈,虽然机关和后勤人员惊慌地到处乱跑,但作战部队在严厉的督战下反复冲锋。

楚大明在最后时刻命令团机关、卫生队和直属连队全部投入战斗。他亲自带领二营向敌人发动反冲击,三营则从另一侧扑向敌阵。

10月5日傍晚。晋冀鲁豫各部队开始了最后的总攻。战斗于6日上午9时结束,阎锡山的八个师两万余人全军覆灭。彭毓斌中弹负伤后自杀,被俘的高级军官包括炮兵司令胡三余、暂编46师师长郭溶、49师师长张宏、66师师长李佩膺等。

长治守军得知彭毓斌两万人的增援部队被歼后,绝望中弃城突围。

刘伯承、邓小平命令围城部队紧追不舍,同时命令其他部队急速前往合围。已连续作战月余的部队日夜兼程。终于在四天后将敌人包围在沁河以东歼灭。史泽波的部队除三千余人逃脱外,剩下的六千余人连同他本人以及暂编37师师长杨文彩、68师师长郭天辛被俘。

上党战役是日本投降后国共的第一战。

战役的结果完全出乎蒋介石的预料,他根本不相信手持简陋武器的共产党军队敢于发动如此规模的战役。这使他在重庆面对毛泽东的时候神情有些恍惚。更痛心疾首的是阎锡山,他苦心经营数年的精锐部队,总数也就九万有余,此役竟然一下子损失三万,从此阎锡山已经不能独守山西,不得不请求中央军进驻山西。

上党战役,解放区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晋冀鲁豫三万多官兵的身后是九万多老百姓。

解放区的青壮年帮助人民军队挖战壕、修工事、送弹药、押俘虏,就在国民党军官兵因为老百姓的坚壁清野而缺粮短水的时候,晋冀鲁豫各部队得到了老百姓送来的三百多万斤小米和面粉、三十五万斤马料和四万斤食盐。解放区的妇女、老人和孩子们把支援人民军队作战,视为天经地义的事情。他们守护村口、封锁消息、照顾伤员、缝制军衣,仅军鞋就做了一百五十多万双。

就在上党战役将要结束的时候,1945年10月10日,共产党代表与国民党代表在重庆桂园的客厅里签署了《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这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

毛主席在《关于重庆谈判》一文中,对上党战役作了高度评价,指出:“人家打来了,我们就打,打是为了争取和平。不给敢于进攻解放区的反动派很大的打击,和平是不会来的。”